-
公开(公告)号:CN11387958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43406.1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化学灌浆浆材用的出料装置,其中,用于与生产装置的出料端连接,包括出料管、承载组件和感应组件;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为进料口、并与所述生产装置的出料端相连通,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为出料口、并安装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出料口的电磁阀;所述承载组件设置有一用于放置包装盒的卡接工位,所述承载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出料口滑动;所述感应组件设于所述承载组件的滑动路径上,所述感应组件具有一感应端,所述感应端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解决每次放置用于盛放混凝土修复防护浆材的包装盒时,需要重新调整包装盒的位置,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2664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1810899688.X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化学灌浆泵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终端以及与待监测的化学灌浆泵一一对应的多个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控制器以及无线电路,所述化学灌浆泵的出口处连接有安装管,所述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所述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无线电路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无线电路与所述监测终端无线连接。本发明具有检测效率高、精确度高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02664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99688.X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化学灌浆泵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终端以及与待监测的化学灌浆泵一一对应的多个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控制器以及无线电路,所述化学灌浆泵的出口处连接有安装管,所述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所述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无线电路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无线电路与所述监测终端无线连接。本发明具有检测效率高、精确度高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6551952U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22520826.9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壁上作业的混凝土修复装置,包括进浆泵机本体、固定底座以及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平衡杆、吊机和配重块,所述平衡杆固定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平衡杆位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平衡杆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吊机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杆的第二部分与配重块滑动连接,所述吊机与所述进浆泵机本体连接,用以吊放所述进浆泵机本体,所述配重块可滑动至所述平衡杆的第二部分的不同位置处以适配不同重量的所述进浆泵机本体;解决在应用于大坝等壁上混凝土修复作业时,需要工作人员携带进浆泵机下吊至待修复处,下吊工作危险,修复作业实施难度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6039356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2359110.5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9J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化学灌浆浆材用的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装有环氧树脂的筒体,包括工作台、相对设置的两个加热组件和隔温组件;工作台设置有用于放置至少两个筒体的多个卡接工位;加热组件均包括两个固定板和多个加热件,两个固定板均固定设于工作台上,两个固定板围合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加热空腔,多个卡接工位中的筒体均位于加热空腔中,加热件设于固定板上,以用于对加热空腔加热;隔温组件与工作台滑动连接,隔温组件的滑动路径覆盖开口,隔温组件部分封闭开口,以供任意一筒体从加热空腔中取出;解决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于生产化学灌浆浆材用的加热装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6024305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1714025.X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B01F27/90 , B01F27/191 , B01F3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化学灌浆修复防护浆材用的搅拌装置,其包括罐体、进出料组件和搅拌组件;进出料组件包括设有第一控制阀的排料管以及设有第二控制阀的反洗管,排料管与罐体的底部相连通,反洗管与排料管相连通;搅拌组件包括转动管和搅拌管组,转动管和搅拌管组均设于罐体内,转动管与罐体沿转动管的周向转动连接、以及沿转动管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搅拌管组与转动管固定连接,搅拌管组内设置有连通进水通道与罐体内部的引水通道;当转动管滑动至第一位置时,转动管与排料管间隔设置,当转动管滑动至第二位置时,转动管与进水通道相连通;解决搅拌装置体积大,内部空腔深度较深,人工清洗费事费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6778718U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22619624.X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化学灌浆浆材用的工作平台,用于搅拌罐,包括工作台、加热组件以及放料组件;所述工作台上形成有一位于所述搅拌罐的进料端的上方的出料口;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加热组件具有一加热区域;所述放料组件包括抓取件、移动件以及钻孔件,所述抓取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抓取件具有一抓取端,用于抓取盛放有环氧树脂的罐体,所述移动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抓取端连接,用以将抓取的罐体送至出料口的上方,所述钻孔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钻孔件的钻孔端位于所述出料口中,用以对出料口上方的罐体进行钻孔;解决目前人工倾倒加热后的环氧树脂至搅拌罐中的工作费时耗力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8831219U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21275692.0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化学灌浆泵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终端以及与待监测的化学灌浆泵一一对应的多个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控制器以及无线电路,所述化学灌浆泵的出口处连接有安装管,所述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所述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无线电路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无线电路与所述监测终端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检测效率高、精确度高的技术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7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47420.4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8 , G06F17/16 , E02B3/16 , E02B7/00 , E02D3/12 , G06F113/0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大坝趾板帷幕灌浆浆液注入率与累计注入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分别计算从正八边形各边流入裂隙的方向向量,接着分别计算从正八边形各边流入裂隙的流量,随后将各边流入裂隙的流量进行累加,得到注入该裂隙的浆液流量,然后将注入各条裂隙的流量进行累加,得到浆液注入率,再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得到的浆液注入率,采用积分原理,可以得到浆液的累计注入量。本发明算法合理,比传统方法的计算量要小,提高了计算速度,计算精确地也得到了提高,对坝基岩体三维随机裂隙网络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有效避免了大坝趾板帷幕灌浆超量、灌浆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大坝的建设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80358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70410.9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一种多距离分层抗干扰明渠测流装置及测流方法,包括水渠侧壁(1)和水渠底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渠侧壁(1)相对着的两内侧壁表面沿着纵向分别开设有多道条状槽口(3),其中位于一侧的水渠侧壁(1)上至少开设有两道间隔一定间距的条状槽口(3),条状槽口(3)内分别固定设置有预埋安装座(4),弧形插接槽(7)靠近沟渠水体的一侧设置为敞开面,弧形插接槽(7)内分别安装有测流单元,测流单元内沿着不同水位高度间隔安装有多个测流传感器(16),本发明算法合理,处理速度快,能够适应长时间的户外实时检测,避免了水温对检测进度的影响,降低了机械、时间延迟等主要因素对流速的测量影响,测量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