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28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34585.7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覆岩损伤动态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检测井下温度、压力、位移的传感模块、地面物探模块、地面气体监测模块和用于监测和控制的DCS控制模块;DCS控制模块输入端分别连接传感模块、地面气体监测模块和地面物探模块;传感模块分别放置在注热井、采出井和监测井中;地面物探模块和地面气体监测模块设置于注热井、采出井和监测井所在地表;本发明通过在井中开展工程前、中、后测井及采样化验测试,实现对富油煤原位热解覆岩损伤的动态监测,解决富油煤原位热解不能在井下放置监测装置及开展监测工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2286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111051671.7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B3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下电加热器,包括电缆仓、注气仓、加热仓、端头,本发明通过改变壳程流体的流动路径,提高了加热器的能量利用率。通过空心加热棒增大加热棒与流体的接触面积,以及加热器单体降低壳程流体的流通截面积,提高流体的流动速度,可有效降低辐射传热在壳体传热的占比,降低加热棒的壁面温度,提高井下电加热器的井下使用寿命。与现有的连续螺旋折流板式井下电加热器相比,该加热器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29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16206.X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B3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封隔器,属于井下分隔器技术领域,包括圆形的盖板,盖板水平安装在井孔套管上,盖板下表面的中部水平设有轴杆,轴杆两端分别插入至套管内转动连接,轴杆上设有复位组件,本本发明提供一种井下封隔器,不仅可以起到自动复位的作用,便于使用,还可以防止地下的气体从井孔套管上散出,影响到地下的气压强度,同时,解决了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常规封隔器的结构强度低,稳定性差,甚至有的封隔器会直接失效的问题,还避免了提起加热器后,地下气体泄压造成能量浪费及其他潜在危险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42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35418.5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 陕西省一九四煤田地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井解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井下解堵装置及方法,所述井下解堵装置包括井口装置、防堵管、油管、驱动组件以及加热组件,通过设置在井下的加热组件和在油管内的防堵管,降低高粘重质油在开采井周围和油管传输过程中堵塞的可能性。注入管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拉断点,拉断点的数量与油管的长度相关,拉断点从下至上所需的拉断力逐级递增,可确保拉断点能按照顺序拉断;接线仓包括接线仓上盖、接线仓外壳、线缆上接头、接线仓内壳、接线仓下盖、线缆下接头,通过设置具有不同渗透特性的管材实现防堵管在注入高压稀油和起拔时对液体的选择性渗透;进而可有效降低高粘重质油从地层至地面输送过程的堵塞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80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69776.2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E21B43/241 , E21B43/295 , E21B43/2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炭原位热解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炭原位热解的混合热载体发生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内壁,所述内壁上部为圆筒,下部为空心圆锥体,所述内壁顶部内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下表面设有若干喷嘴,所述盖体下方设有点火装置,所述空心圆锥体上设有若干通孔。本发明通过喷嘴向内壁注入燃料,通过点火装置触发燃烧反应生成混合热载体,混合热载体通过通孔进入煤层进行原位热解,使用时直接安装在煤层中,无需对热载体进行运输,成本更低,能源利用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58819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873295.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E21B43/241 , E21B43/24 , E21B43/26 , E21B43/29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等离子通道的煤炭地下原位热解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煤层中钻出辐射状的水平井,并利用高压交变电源与正负电极相连,在煤层中形成等离子体通道,对储层进行精准改造,形成更均匀的致裂储层与更复杂的缝隙网络,更有效提高煤层的渗透率,可以提高对流换热与产物输运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后续的煤层加热与产物采出;此外,开设兼具注入与采出功能的中心井,在注入高温热流体热解后进行焖井,通过注气井将水平井中汇聚的油气产物吹扫至中心井进行收集,可以减少地下热解过程的热量损失与质量损失,在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提高产物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2146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796907.3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我国煤储量丰富,而无定性碳材料具有良好的低温锂电性能,因此开发煤衍生碳作为高性能低温锂电负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通过氯化物活化碳化的工艺,获得了煤衍生无定性碳纳米材料。纳米片能提供高比表面积和短的锂离子扩散距离,因此它展示出良好的低温锂电性能。本方法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可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9615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59218.8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击回转钻具,包括连续管,所述连续管下端设置有一级壳体,所述一级壳体的下端连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下端连接有二级驱动组件,所述二级驱动组件的下端连接有冲击器,所述一级壳体内设置有驱动所述冲击器往复转动的回转组件,所述回转组件通过高压流体进行驱动。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回转组件可以通过带动二级驱动组件往复转动,二级驱动组件往复转动可以带动冲击器往复转动,从而实现回转操作,不需要通过钻杆实现回转,减小了钻进过程的能量消耗,通过连续管下入冲击回转钻具,可减小拧卸钻杆的时间,有效提高了钻进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1270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028071.4
申请日:2020-09-26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CO2驱替的多层油气资源共采方法,包括钻探施工完成对接井两组,且两组对接井通过共用直井连通;完成第一阶段抽采作业以后,进行注入CO2分步驱替作业,驱替过程中,首先将第一驱替阶段产物直接转换为第二驱替阶段的驱替剂,实现多层油气资源共采。本发明对于页岩油、致密油的气举法抽采技术,主要是基于CO2、CH4等气体能够有效的降低页岩油以及致密油的流体黏度及密度,提升流体饱和压力这一特性,另外,二氧化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储层物性进行改造,提高储层渗透性,可以实现多层油气资源的同步开采;把储层内原有的甲烷即作为目标产物,又作为驱替剂使用,不需要外部引入,综合驱替效果更好,油气采收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01270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1028071.4
申请日:2020-09-26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CO2驱替的多层油气资源共采方法,包括钻探施工完成对接井两组,且两组对接井通过共用直井连通;完成第一阶段抽采作业以后,进行注入CO2分步驱替作业,驱替过程中,首先将第一驱替阶段产物直接转换为第二驱替阶段的驱替剂,实现多层油气资源共采。本发明对于页岩油、致密油的气举法抽采技术,主要是基于CO2、CH4等气体能够有效的降低页岩油以及致密油的流体黏度及密度,提升流体饱和压力这一特性,另外,二氧化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储层物性进行改造,提高储层渗透性,可以实现多层油气资源的同步开采;把储层内原有的甲烷即作为目标产物,又作为驱替剂使用,不需要外部引入,综合驱替效果更好,油气采收率更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