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换热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045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41905.5

    申请日:2019-05-24

    IPC分类号: F24F11/3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换热量计算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计算方法无法对风冷式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每个室内机的换热量分别进行计算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本发明的换热量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总换热量;获取每个室内机的进风温度;获取每个室内机的两相饱和温度;获取每个室内机的送风量;获取每个室内机的换热面积;根据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总换热量、每个室内机的进风温度、每个室内机的两相饱和温度、每个室内机的送风量以及每个室内机的换热面积,计算每个室内机的换热量,以使用户能够监测每个室内机的换热量,以便针对性地对各个室内机进行管理。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600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10023902.X

    申请日:2019-01-10

    IPC分类号: F24F11/64 F24F11/8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多联机空调包括多个并联连接于冷媒主循环流路的室外换热器;每一室外换热器所处的并联支路设有可控制流经并联支路的冷媒流量的支路控制阀;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多联机空调的当前过热度;当多联机的当前过热度偏离设定的目标过热度时,控制调节支路控制阀的冷媒流量,以使当前过热度达到设定的目标过热度;根据各个支路控制阀的冷媒流量,控制调节补气控制阀的冷媒流量。本发明提供的多联机空调控制方法能够使多联机空调的各冷媒流量支路的补气控制阀的控制相互关联,通过控制各补气控制阀的开度来调节过热度,提高换热性能,使该多联机空调的换热能力最大发挥。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换热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55245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12996.8

    申请日:2019-02-13

    IPC分类号: F24F11/62

    摘要: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换热量计算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计算方法无法对风冷式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每个室内机的换热量分别进行计算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换热量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总换热量;获取每根气管上的两个测压点之间的压差;获取每根气管上的两个测压点之间的距离;获取每根气管的管径;获取每根气管的摩擦因子;获取每根气管中的换热介质的密度;根据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总换热量、每根气管上的两个测压点之间的压差和距离、每根气管的管径和摩擦因子以及每根气管中的换热介质的密度,计算每个室内机的换热量,以使用户能够监测每个室内机的换热量,以便针对性地对各个室内机进行管理。

    复叠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443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0763007.3

    申请日:2022-06-30

    发明人: 柴婷 任滔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复叠式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复叠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复叠式热泵系统成本高、热损耗高、热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复叠式热泵系统包括高压冷媒循环回路、低压冷媒循环回路、太阳能补气支路和第一连通支路,低压冷媒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第二压缩机和氟泵,氟泵的两端并联设置有第二节流构件,通过选择性运行第二压缩机和氟泵降低能耗;太阳能补气支路上设置有太阳能集热装置,太阳能补气支路和第一连通支路与高压冷媒循环回路相连,以使流经第一换热器的部分冷媒引入至太阳能集热装置中加热蒸发后对第一压缩机补气,降低能耗;此外,本发明还能够避免二次换热的问题,进而降低成本和热损耗,提高制热效率。

    用于制冷系统的降膜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54339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011348717.7

    申请日:2020-11-26

    IPC分类号: F25B39/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制冷系统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降膜蒸发器及制冷系统。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换热管束排数过多导致的各排管子液体工质流量差距过大、从而影响降膜蒸发换热效果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降膜蒸发器包括筒体和至少两组换热管束,筒体上开设有蒸汽出口和工质入口,换热管束水平布置于筒体内侧,并沿着筒体的轴向延伸,筒体内侧还设有布液器,布液器与工质入口连通,换热管束设于布液器的出液流动路径上。能够减少管束垂直方向的管排数、增加水平方向的管子列数,减少各排管喷淋工质流量的差异,可以实现全降膜蒸发,避免管外表面的液膜过厚或者管外产生干涸现象,提高整体降膜蒸发换热系数、提高换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