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轧带钢清洗段中碱液控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05641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10161860.1

    申请日:2018-02-27

    IPC分类号: B21B45/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冷轧带钢清洗段中碱液控制的方法,碱液设置在碱液循环槽内,包括如下步骤:用重量法测定带钢表面的残留物,获得不同钢种的带钢表面单位面积的残油、残铁含量α,mg/m2;获得带钢运行的速度V,m/min;获得带钢的宽度W,mm;获得不同速度、不同规格的带钢在单位时间内带入清洗段的污染物L,L=V*W*α*60*10‑9;通过油水分离装置获得碱液循环槽液油含量标准值β;获得清洗段单位时间理论碱液排放量Q,Q=10*L/β。本发明因而对碱液的实际排放量、补加量及消泡剂的添加量提供了指导意义,实现了碱液循环槽中碱液的良性循环,同时提高了清洗效果,经实际应用证实,本发明方法避免了因排液不及时或者消泡剂添加不合理导致的清洗段溶液冒泡问题的出现。

    一种高速清洗段的电解清洗立式槽液位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2987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15433.9

    申请日:2019-04-19

    IPC分类号: C25F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清洗段的电解清洗立式槽液位控制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所述电解板的位置,确定清洗电解立式槽的最低工作液位;根据所述溢流孔的高度,确定所述清洗电解立式槽的最高工作液位;获得所述清洗电解立式槽的实际液位;判断所述实际液位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根据所述实际液位,控制所述工作阀的开度。达到了对液位降低速度进行调整控制,保证液位在最高及最低工作液位中浮动,避免液位太高从溢流孔溢出造成漏液,或者液位太低导致电解板掉电而影响带钢质量,严重还会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解清洗立式槽在高速清洗情况下易出现立式电解清洗槽液位过高或液位过低导致事故而影响机组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一种挤干辊压力均匀性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479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68025.6

    申请日:2018-12-21

    IPC分类号: B21B38/06 B21B4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干辊压力均匀性测试方法,属于轧制工艺技术领域,通过步骤1:根据挤干辊的数据信息获得顶丝的尺寸信息,并将多个所述顶丝均安装于所述定辊的轴承座上;步骤2:将第一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定辊的操作侧,将第二检测元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定辊的驱动侧;步骤3:开启所述动辊,使所述动辊压靠所述定辊,并记录压下之后所述动辊的轴承座与所述定辊的轴承座之间的高度,其中,操作侧具有第一高度H1、驱动侧具有第二高度H2;步骤4:获得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上的压痕长度;步骤5:根据压痕的数据信息,确定所述顶丝的伸出高度。达到了避免因挤干辊两侧压力不均导致的带钢跑偏或是起筋问题,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一种高速清洗段的电解清洗立式槽液位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2987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910315433.9

    申请日:2019-04-19

    IPC分类号: C25F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清洗段的电解清洗立式槽液位控制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所述电解板的位置,确定清洗电解立式槽的最低工作液位;根据所述溢流孔的高度,确定所述清洗电解立式槽的最高工作液位;获得所述清洗电解立式槽的实际液位;判断所述实际液位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根据所述实际液位,控制所述工作阀的开度。达到了对液位降低速度进行调整控制,保证液位在最高及最低工作液位中浮动,避免液位太高从溢流孔溢出造成漏液,或者液位太低导致电解板掉电而影响带钢质量,严重还会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解清洗立式槽在高速清洗情况下易出现立式电解清洗槽液位过高或液位过低导致事故而影响机组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一种挤干辊压力均匀性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47903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811568025.6

    申请日:2018-12-21

    IPC分类号: B21B38/06 B21B4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干辊压力均匀性测试方法,属于轧制工艺技术领域,通过步骤1:根据挤干辊的数据信息获得顶丝的尺寸信息,并将多个所述顶丝均安装于所述定辊的轴承座上;步骤2:将第一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定辊的操作侧,将第二检测元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定辊的驱动侧;步骤3:开启所述动辊,使所述动辊压靠所述定辊,并记录压下之后所述动辊的轴承座与所述定辊的轴承座之间的高度,其中,操作侧具有第一高度H1、驱动侧具有第二高度H2;步骤4:获得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上的压痕长度;步骤5:根据压痕的数据信息,确定所述顶丝的伸出高度。达到了避免因挤干辊两侧压力不均导致的带钢跑偏或是起筋问题,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