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质灰岩地质环境下灌注桩后注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163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962546.3

    申请日:2018-08-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质灰岩地质环境下灌注桩后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灌注桩施工前对桩位地质环境进行超前钻探测,超前钻探测时能准确的判断出该桩的溶洞位置,在钢筋笼制作安装注浆管时,将环管注浆管安装在对应溶洞中间位置和桩底,成桩3天后对灌注桩进行注浆即可。以解决碳质灰岩地质环境下对于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桩身摩擦力、桩端承载力的影响,且注浆管使用过多,施工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属于土建基础施工技术领域。

    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锚索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7794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619154.7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张玉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锚索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是将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一起的新结构。该组合结构是结合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管内进行高压劈裂注水泥浆,对周围岩土体进行加固,形成“树根状”的扩体型锚固体,提高钢锚管与周围岩土体的粘结力,在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内植入无粘结钢绞线,无粘结钢绞线深入孔底,外锚固段与框架梁连接;实现对钢锚管底部施工预应力,改变了预应力钢锚管的受力状态。本发明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快速等优势,较好的解决锚索安装施工难度大、锚固力不足、耐久性差等一种组合加固新结构。

    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及防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56054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638213.5

    申请日:2018-0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34 E02D5/76 E02D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及防护结构,其中,本发明人工挖孔桩泥质粉砂岩地质的防护方法,包括步骤:定位待施工人工挖孔桩的预设位置;于预设位置的外围设置深度与所述预设位置的深度相同的多个注浆孔;向注浆孔内注浆并形成防护柱。本发明采取在人工挖孔桩四周注浆的方法对桩四周泥质粉砂岩进行处理,达到阻水及地基处理效果。注浆时可分批分段流水施工,增加工作效率,保证工期;泥质粉砂岩未受扰动之前本身透水性较小,通过注浆处理后仅需注入少量浆液即可达到彻底阻水效果,成本低。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钢护筒难以压入及下沉过程中容易倾斜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传统混凝土护壁造成的塌孔问题。

    一种抗浮锚杆自动报警连续注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1191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70668.6

    申请日:2018-03-29

    Inventor: 宋学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74 E02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自动报警连续注浆装置,属于城市建设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注浆机、注浆管和导管,所述的注浆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注浆管,注浆机的输入端设置有导管,导管的一端连接有注浆液罐,注浆液罐的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设置有液位信号器,液位信号器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可根据施工现场锚杆位置的不同,进行一根到多根锚杆的连续注浆,当注浆液罐中的注浆液液面到达液位传感器的位置时,液位信号器则发出响声,即可提醒工人补充注浆液,操作人员无需时刻关注,注浆过程不会无故中断,能够连续施工,有效加快施工速度,节约成本,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一种中心排水注浆混凝土桩地基加固的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191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60844.3

    申请日:2018-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00 E02D5/38 E02D5/665 E02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心排水注浆混凝土桩地基加固的结构及方法,该方法通过混凝土U形管桩、护桶、底盘与不同类型的中心装置组成的结构,实现沉桩施工、排水加固、注浆加固工艺。该结构独特性造就其地基处理性能方面的优越性,中心排水装置和中心注浆装置均采用分离式“L”型管道,分别实现刚性桩体的定点强力排水和定点强力注浆功能,改变了传统连通式或者面状式的压力传递模式,使得突破了传统排水加固和注浆加固地基处理加固效果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局限;护桶底部设计油泵液压动力底盘,可解决了桩体与护桶卡住而难以拔出护桶、在调换不同类型的中心装置时桩周土从桩壁孔挤入软土的障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