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51698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210055695.8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方桩,公开了一种预应力实心方桩,包括桩体和预埋在桩体内的钢筋笼,所述桩体的端面上固定有端板,所述端板上开有让位口,所述桩体上插设有插筋,所述插筋沿着周向分布有若干根,所述插筋包括直立部和斜角部,所述直立部和所述斜角部一体成型,两者互成钝角设置,所述斜角部位于所述桩体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筋笼,所述直立部穿出所述让位口。本申请能够在不破坏桩体的情况下,实现预应力实心方桩与承台之间的连接,一方面提高了现场施工的效率,另外一方面,施工现场不会产生扬尘,具有环保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56376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56895.0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江苏骏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用桥梁桩基防护装置,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防护外环,所述防护外环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持内环,所述防护外环的两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固螺栓,所述放置槽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本发明在限位杆没入地底后,推杆此时处于初始状态,第二液压杆驱动推杆开始下降,推杆推动底部的连动环下落,连动环在触碰到卡固架时推动卡固架沿放置杆的外壁下滑,此时卡固架外部的旋转轴受到压力开始转动,同时限位条的底端开始向外发生位移,使限位条整体呈张开状态,在连动环压迫卡固架到底部后,限位条从开槽处伸入限位杆周围的土壤内部,配合限位杆对顶部的夹持内环进行位置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62177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11779.4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桩施工方法,属于预制桩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搭建管状笼,在管状笼底部设置易碎板;步骤二:将管状笼横置,并将预制桩尖端朝向易碎板插入至管状笼中;步骤三:吊机吊起管状笼,使易碎板朝下,并吊运至预制桩目标位置;步骤四:通过锤击使预制桩冲破易碎板插入目标位置的土层中;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在易碎板外侧底面中心处挖设凹槽,所述步骤一还包括:检测预制桩的重量m,易碎板外侧底面设置有深度为a的凹槽;其中,a=m0/m×a0,m0为预先计算的标准重量值,a0为预先计算的标准深度;其兼顾固定效果和预制桩保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20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75798.0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越滑坡体的桥梁桩基隔离结构与建造方法,该桥梁桩基隔离结构,包括套设在桥梁桩基上的隔离管柱和设置在滑坡体上的抗滑单元,抗滑单元位于桥梁潜在滑动方向的下缘;隔离管柱下端穿过滑坡体并深入至稳定的岩层内。首先将滑坡体采用抗滑桩进行整体稳定加固;其次桥梁桩基处采用“TO”组合隔离管桩进行局部隔离与稳定,在隔离管桩内施工桥梁桩基,其中必须将“T”形柱方向位于滑坡体潜在滑动方向的上缘;最后在桥梁桩基全部完成后按照常规方法施工桥梁其它结构,使得桥梁穿过滑坡体。
-
公开(公告)号:CN11875669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98924.X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刚性隔离层的减阻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钢筋笼、混凝土、刚性隔离层,所述刚性隔离层为多节圆筒状结构,每节圆筒状结构由两片半圆状瓦片结构组合而成,两片半圆状瓦片结构在交接处连接固定,相邻圆筒状结构之间连接固定,刚性隔离层为薄壁结构,外侧涂覆有减阻材料,刚性隔离层固定在钢筋笼外侧,混凝土浇筑在刚性隔离层内部,与钢筋笼和刚性隔离层共同形成减阻灌注桩结构。施工时按照如下方法操作:灌注桩成孔;钢筋笼制备;下放钢筋笼;混凝土浇筑。本发明通过将刚性隔离层分段、分瓣处理,更利于施工,刚性隔离层的外侧涂覆有减阻材料并裹覆保护膜,减阻效果更加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8639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15959.7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方桩与长螺旋现浇复合夹芯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施工前期准备;步骤2)长螺旋钻孔现灌注细石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步骤3)压入空心方桩;步骤4)复合夹芯桩施工;步骤5)复合夹芯桩桩顶承台施工。本发明解决含有较厚的粉砂层地质条件下灌注桩、预制桩施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在含有粉砂层的地层中,先形成局部的细石混凝土外环层,再插入预制空心方桩,空心方桩内部再进行填筑,形成内、中、外三层复合的桩体,既便于预制空心方桩下沉至设计标高,又能保持局部粉砂层的稳定,增强桩体的整体承载力,也节省了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6218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1038396.9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桩带基盘共享锚点基础,该单桩带基盘共享锚点基础包括基盘和钢桩,基盘由套筒、斜撑、锚点、底部支撑框架以及防沉板组成;钢桩插接在基盘的套筒内,钢桩插入套筒一端插入海底,钢桩和套筒间隙通过灌浆连接,底部支撑框架与套筒外壁连接,底部支撑框架远离套筒一端与套筒外壁之间连接有斜撑,以使基盘稳定连接,底部支撑框架底部设置有防沉板,保证安装期间钢桩和基盘的稳定性,斜撑上设有锚点,锚点上连接有系泊缆,以使上部系泊荷载传递给基盘,基盘将承受的荷载传递到钢桩上。本发明提供的单桩带基盘共享锚点基础通过仅使用一根锚桩,可提供多个系泊锚点,基盘底部框架可装压载物来增加安装期间稳定性和提高基础抗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401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0876815.0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文武 , 孙林 , 陈新喜 , 李兴鲁 , 别军皓 , 陈大权 , 鄢全科 , 沈铮琦 , 余少乐 , 王碗 , 任建钊 , 孙统宝 , 张平 , 吴振东 , 吴光辉 , 袁波 , 翟康 , 蔡茂 , 刘超峰
IPC: E02D5/22 , E02D5/62 , E02D5/60 , E02D5/66 , E02D31/02 , E02D29/16 , E02D5/30 , E02D15/02 , E02D2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头防水处理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灌注桩桩头;在桩头周向的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垫层;于混凝土垫层及桩头上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防水层;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防水层上铺设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加强层;于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加强层上铺设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层;于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层上通过防水砂浆以坐浆方式设置防水预制套管;于防水砂浆的内外圈分别设置聚氨酯密封膏;于防水预制套管管顶与桩头之间空隙浇筑细石混凝土并灌实;于桩头与细石混凝土顶部以及防水预制套管四周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防水层;能够避免桩头凿除过程中因没有对桩头环切使得锚入进承台部分凹凸不平,确保了桩头的完整性,减少了渗透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7926823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11764936.7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套笼抑振装置及方法,属于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上紧固臂、中部楔形板、连杆以及下紧固臂,上紧固臂呈L型,一端连接夹紧装置,另一端连接连杆,两夹紧装置均具有纵向方向的挡槽,中部楔形板插装在两卡挡槽中,下紧固臂轴接在连杆上,包括套筒、置于套筒内的弹簧以及与弹簧配合的拉杆。本发明依靠弹簧舒张力使得桩体和圈梁间隙的紧密、自动填充,当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发生振动,从而产生更大的空隙后,会依赖弹簧舒张力继续拉伸中部楔形板填充,保证任何状态下的填充密实,可实现抑振装置完全抱紧圈梁,不会脱落。本发明不需要在圈梁上打孔或做凹槽,既节约了成本,也不会破坏结构本身的连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546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023925.9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护岸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湿地系统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护岸桩,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所述通水槽底部两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插接有排液桩组,所述排液桩组的数量为四个。通过第一入液槽和第二入液槽的开设,使得设备所防护的湿地在遇到雨水天气导致水位身高时,可以对上升的液体进行接收工作,继而防止湿地水位过高导致出现洪流现象,其中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对进入第二顶桩和第三顶桩内部的液体进行过滤工作,继而防止泥土进入第二顶桩和第三顶桩内部,进而防止湿地内部的泥土出现缺失现象,进而防止湿地所包含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现象,进而提高了设备的防护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