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164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74731.0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河南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相变材料的相变能源桩,包括由若干根纵向主筋和横向箍筋围成的筒状结构钢筋笼,从下到上中间位置焊接有螺旋结构支撑杆,螺旋结构支撑杆上螺旋缠绕有管状柔性相变材料;管状柔性相变材料包括柔性相变材料、换热管和金属卡箍,换热管外端分段套设有柔性相变材料,两段柔性相变材料的接口处通过金属卡箍固定;换热管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固定在同一根横向箍筋上,混凝土填充桩体内部其它缝隙;柔性相变材料由石蜡、白油和烯烃嵌段共聚物通过熔融共混法混合而成。本发明可以明显提升桩体储能性能,在提升桩体换热效率的同时避免了桩身强度下降,减少了桩体因温度波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应用领域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8189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00370.8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 , 宁夏青鑫天一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陕西韩城天久注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重力热管循环工质与热泵机组联动耦合控制方法,超长重力热管内的工质吸收井下热量后蒸发,工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气态工质经过气态工质管道进入热管冷凝器中冷凝,液态工质经过液态工质管道回流至超长重力热管中,超长重力热管内的工质往复形成热循环,中间换热管道中的换热介质将热管冷凝器中的热量输送给热泵机组,经过热泵机组提热后产出高温热水,经过循环泵输送至热用户。使自动控制阀与热泵机组形成连锁控制,保证热泵机组的稳定运行,实现热泵机组的无人值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超长重力热管的冷凝温度,避免液位过高导致工质难以蒸发的问题,提高超长重力热管开采地热能时的传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09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22953.9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克服液压效应强化传热的超长重力热管,所述热管包括热管包括蒸发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设计为多层结构,每一层包括外管、内管、凹槽和翅片,所述凹槽设置在外管内壁面上,用于层与层之间的连通,翅片的一端设置在内管的外壁面上,其中至少一部分翅片另一端连接凹槽的外壁面,所述内管为上下贯通结构,相邻层的内管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相邻的外管之间是连接结构。本发明蒸发段采用分层式结构设计,将蒸发段液池分为多段,通过凹槽结构实现层与层之间的连通,当上层液位到达预期范围将延凹槽流向下一层,避免由于液压过大导致工质无法沸腾的问题,提升传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8997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205920.8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闭环热管式强化换热系统,在地热井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循环水端、闭环热管换热器端和地热水端。循环水端的循环水通过闭环热管换热器端与地热水端的地热水实现热量交换后,为地面用户端供热;地热水与循环水在闭环热管换热器端完成热量交换后从闭环热管换热器端流出,流经地热井壁返回地下含水层。本发明创新闭环热管换热器结构,改变了传统井下换热器在管壁间对流换热过程,通过闭环热管内的流体循环相变,在原来仅在近壁面换热的基础上,增加了通过闭环热管实现主流空间流体的换热,闭环热管内传热工质突破了循环水管管壁两侧的冷、热边界层,大幅度降低换热热阻,实现重力作用下的自然循环强化换热过程,可大幅度提高取热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8244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74420.7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液相变传热的热害矿井进风巷热能提取与利用系统,包括蒸发段提热系统、冷凝段散热系统和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蒸发段提热系统包括布设在高温进风巷内的蒸发器组件,蒸发器组件的进口端与储液罐的出液口连接,冷凝段散热系统包括设置在回风巷中的冷凝器,蒸发器组件的出口端与冷凝器的进口端连接,冷凝器的出口端与储液罐的进液口连接,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包括两个温差发电片。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管道将高温进风巷内设置蒸发段提热系统和冷凝段散热系统进行连接,再在冷凝段散热系统两侧设置温差发电片的方式,能有效将进风巷的热能进行提取,降低进风巷的温度,实现对热害矿井内废弃热能的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8333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85282.9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换热器以及相互连通的外管与内管,所述换热器的进汽口与所述内管连通、出液口与所述外管连通;在所述外管内设置有热管管束;其中,所述热管管束与所述外管中均装有液态工质,所述热管管束被所述外管中的液态工质所包容;所述外管中的液态工质吸收地热后产生蒸汽,所述蒸汽流入至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位于所述热管管束内的液态工质被所述外管内的液态工质的加热后,在所述热管管束内形成蒸汽,以将所述外管内液态工质底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外管内液态工质的顶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热交换装置,可以提高换热效率,提高地热提取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2484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0483331.0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深井开采实验室分公司
IPC: F25B30/06 , F25B41/40 , F25B43/00 , F25B39/00 , F24D17/02 , F28D15/02 , F28D20/00 , F28F27/02 , F28F19/01 , F24D15/04 , F24T10/10 , F24T1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进行蓄热功能的地源热泵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蓄热器,所述蓄热器设置在与换热器管路并联的蓄热器管路上,所述换热器管路和蓄热器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换热器管路上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换热器管路与蓄热器管路并联的上游,控制器数据连接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流量和温度自动控制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的开度。本发明利用了地源热泵系统治理矿山深井热害,在矿山深井安装地源热泵系统,将矿山热量进行充分利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自动进行蓄热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417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279197.2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深井开采实验室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换热器组合及其地源热泵系统,热管、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设置在地下水网系统管路中,所述第一箱体具有入口和出口,供地下水网系统的水的流入和流出,所述第二箱体设置在地面热泵机组管路中,所述第二箱体具有入口和出口,供制冷剂流入和流出,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设置在第一管箱中,冷凝段设置在第二管箱中。本发明能够进一步实现加热效率以及除垢操作。避免内部流体流动形成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484341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010484267.8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深井开采实验室分公司
IPC: F25B30/06 , F25B41/40 , F25B41/20 , F25B41/31 , F25B43/00 , F25B39/00 , F24D17/02 , F28D15/02 , F28D20/00 , F28F27/02 , F28F19/01 , F24D15/04 , F24T10/10 , F24T1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水泵功率自动控制阀门的地源热泵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蓄热器,所述蓄热器设置在与换热器管路并联的蓄热器管路上,所述换热器管路和蓄热器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泵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控制器所示系统根据水泵的功率自动调整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的开度。本发明通过根据水泵功率控制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的开度,可以在水流量增加的时候,此时热量会变多,参与换热的制冷剂温度会升高,在满足客户端的热量需求的情况下,将更多的热量通过蓄热器进行存储,从而保证热量的充分利用,避免热量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41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0279197.2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深井开采实验室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换热器组合及其地源热泵系统,热管、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设置在地下水网系统管路中,所述第一箱体具有入口和出口,供地下水网系统的水的流入和流出,所述第二箱体设置在地面热泵机组管路中,所述第二箱体具有入口和出口,供制冷剂流入和流出,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设置在第一管箱中,冷凝段设置在第二管箱中。本发明能够进一步实现加热效率以及除垢操作。避免内部流体流动形成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