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
    1.
    发明公开
    换热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258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63458.X

    申请日:2024-03-07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和防石网,换热芯体与防石网连接,定义换热器具有厚度方向,沿厚度方向,防石网位于换热芯体的一侧。换热芯体包括换热管,防石网包括外端部和弹性件,外端部与换热管之间具有间隙,弹性件至少部分位于外端部和换热管之间,外端部和弹性件连接,弹性件与换热管弹性抵接。弹性件的设置减少了细小碎石从间隙进入并撞击换热管的可能性,对换热管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结构稳定性,换热器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一种热交换器的管板烧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0158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010737548.X

    申请日:2020-07-28

    IPC分类号: F28F9/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管板烧结方法,中空管的外径大于孔的内径,销的外径不小于中空管的内径,中空管插入孔内,销插入中空管内,销的外壁周向挤压中空管的内壁,中空管的外壁紧密贴着孔的内壁。加热过程中,加热设备内的温度先以较快的第一升温速度快速升温,缩短烧结时间,再以较小的第二升温速度、缓慢升温,此阶段中,端板和中空管受热、膨胀速率均匀、一致,孔的内壁始终贴紧中空管的外壁,形成挤压、支撑作用,进而在降温、冷却过程中,中空管的外壁与孔的内壁逐渐密封地熔接在一起,熔接余量充分、结合力强、熔接强度高且可靠。

    一种高效换热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23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72437.4

    申请日:2022-06-15

    发明人: 劳关明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壳体,一组安装于壳体内且均匀分布有管孔的管板,安装于两管板之间分别与相对应管孔连通的多根换热管,部分或全部所述换热管为壁厚不大于1mm的金属薄管,所述金属薄管两端均插接有连接管套,两端的所述连接管套焊接或通过胀管器胀接固定于相应管板的对应管孔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的全部或部分换热管为壁厚不大于1mm的金属薄管,管板也能采用薄壁,可降低材料成本、提升换热效率的高效换热器。

    一种热交换器的管板烧结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0158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737548.X

    申请日:2020-07-28

    IPC分类号: F28F9/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管板烧结方法,中空管的外径大于孔的内径,销的外径不小于中空管的内径,中空管插入孔内,销插入中空管内,销的外壁周向挤压中空管的内壁,中空管的外壁紧密贴着孔的内壁。加热过程中,加热设备内的温度先以较快的第一升温速度快速升温,缩短烧结时间,再以较小的第二升温速度、缓慢升温,此阶段中,端板和中空管受热、膨胀速率均匀、一致,孔的内壁始终贴紧中空管的外壁,形成挤压、支撑作用,进而在降温、冷却过程中,中空管的外壁与孔的内壁逐渐密封地熔接在一起,熔接余量充分、结合力强、熔接强度高且可靠。

    集管箱和相应的热交换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1355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80046693.9

    申请日:2019-05-28

    IPC分类号: F28F9/02 F28F9/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械组装的热交换器的集管箱(5),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所述热交换器(1)包括机械组装的热交换芯束(3),并且包括具有两个端部管(31)的至少一排管(31),在所述至少一排的每一端部处有一个端部管(31),这些管(31)分别包括旨在通向集管箱(5)的内部容积的端部(311)。根据本发明,集管箱(5)包括至少一个端部止动件(55),该端部止动件(55)被配置为面向相关联的端部管(31)的端部(311)的内表面定位并与所述内表面配合以防止所述管(31)沿着朝向所述集管箱(5)的内部容积的方向移动。

    用于壳管式设备的抗侵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88452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80080521.9

    申请日:2018-12-12

    发明人: G·玛南蒂

    IPC分类号: F28F9/16 F28F19/00 F28D7/16

    摘要: 一种壳管式设备(10)包括围绕管束(14)的壳(12),其中管束(14)包括多个管(16)。每个管(16)的至少一端在相应的管板孔(20)处设有与入口管板(18)的接头(26),以用于将流体(F)引入壳管式设备(10)中。入口管板(18)设有第一侧(22)和第二侧(24),第一侧从位于入口管板(18)上游的入口通道接收流体(F),第二侧与第一侧(22)相反且管(16)在第二侧上连结。入口管板(18)在第二侧(24)上连接到管束(14)的每个管(16)。壳管式设备(10)包括抗侵蚀装置,该抗侵蚀装置包括用于至少一个对应管(16)的第一外管状元件(30)和第二内管状元件(32)。外管状元件(30)和内管状元件(32)两者具有与对应管(16)的纵向轴线平行的相应纵向轴线。外管状元件(30)的第一管状端(34)连接到入口管板(18)的第一侧(22),而外管状元件(30)的第二自由管状端(36)在入口通道中延伸。内管状元件(32)插入到外管状元件(30)中,以便基本覆盖外管状元件(30)的整个内表面,且插入到对应管(16)的至少一部分中,达到超过入口管板(18)的第二侧(24)或接头(26)中离外管状元件(30)较远者的点。借助于内管状元件(32)的至少第一管状部分(42)抵靠外管状元件(30)的内表面的机械或液压扩张来使内管状元件(32)连结到外管状元件(30)。

    特别地用于电池的热调节的热交换器以及相应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9488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880045722.5

    申请日:2018-05-0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热交换器(1),该热交换器(1)包括用于使热传递流体流通的至少一个管道(11),其端部进入集管箱(41、42),每个所述集管箱(41、42)包括集管器(21、22)和盖(31、32)且界定至少一个腔室(316),所述集管器具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管道(11)通过的第一开口(210),所述盖具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管道(11)通过的第二开口(310),所述腔室用于热传递流体的流通,所述至少一个管道(11)通向该腔室中。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管道(11)和所述盖(31、32)与所述集管器(21、22)机械地组装,所述集管箱(41、42)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垫片(51),其布置在所述盖(31、32)和所述至少一个管道(11)之间,且布置在所述集管器(21、22)和所述盖(31、32)之间。

    板式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31539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580085277.1

    申请日:2015-12-11

    摘要: 以简易的结构捕捉制冷剂中包含的淤渣并且抑制制冷剂回路堵塞的可能性。板式热交换器(2)具备:板层叠体(20),所述板层叠体(20)层叠有多张传热板(220、230),所述传热板(220、230)形成有热介质流入孔(243)、热介质流出孔(244)、制冷剂流入孔(241)及设置在比制冷剂流入孔靠下方的位置并使制冷剂流出的制冷剂流出部(242),在相邻的传热板之间交替地形成有供从热介质流入孔流入的热介质流动的热介质流路(209)和供从制冷剂流入孔流入的制冷剂向下流动的制冷剂流路(206);及制冷剂流出嘴(205),所述制冷剂流出嘴(205)以在多张传热板的层叠方向上突出的状态安装于板层叠体,并使从制冷剂流出部流出的制冷剂流出到板层叠体的外部,在制冷剂流出嘴的内周面形成有向上突出的突出部(215)。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的热交换器集管箱、热交换器及相应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66668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780087760.2

    申请日:2017-12-18

    发明人: C.德努阿尔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交换器(1)的集管箱(4),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其限定用于传热流体流通的至少一个腔(10)并且包括用于以密封方式接收与所述至少一个腔(10)连通的热交换管(3)的端部的至少一个开口(O)。根据本发明,集管箱(4)包括围绕其纵向轴线(X)在其自身上折叠的至少一个材料条带(5),所述至少一个腔(10)通过在条带(5)的两个纵向边缘(7a、7b)上形成的两个彼此相对的卷边(B)的连接而封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开口(O)由在条带(5)的两个纵向边缘(7a、7b)上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X)对称地制成的彼此相对的两个凹口(8a、8b)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