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425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18374.2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25 , H01M4/36 , H01M4/64 , H01M4/5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与用电设备,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在正极集流体上设置特定位置顺序、特定磷酸铁锂粒径分布的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以打破二次电池快充性能和功率性能的瓶颈,更好的平衡快充性能、功率性能、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4233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111787.4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湖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锌电池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氮化硅/锌复合负极,包括集流体,负载在集流体表面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氮化硅薄膜,以及复合在氮化硅薄膜孔结构以及表面的锌金属源。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的负极的制备方法,在集流体上复合包含氮化硅和粘性碳源的前驱层,随后以50~300℃/s的速率快速升温至T,并保温进行退火处理,在集流体上形成所述的多孔的氮化硅薄膜,得到集流体@多孔氮化硅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的负极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制备的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4474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012732.2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瓦尔达微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42 , H01M4/70 , H01M4/64
Abstract: 电化学储能元件包括电极‑隔膜组件,具有带有阳极/隔膜或固体电解质/阴极序列的阳极和阴极、至少一个隔膜或固体电解质。阳极包括阳极集流体,阴极包括阴极集流体。集流体优选地是有顶侧部、底侧部和边缘的薄的导电衬底。阳极集流体和/或阴极集流体包括:主区域,其装载有负电极材料层或正电极材料;边缘区域,其沿边缘在条形区域中延伸且未装载有相应的电极材料。组件具有侧部,阳极集流体的边缘或阴极集流体的边缘从侧部突出。沿从侧部突出的边缘延伸的边缘区域部分或完全涂覆有支撑材料的非导电层。包括从侧部突出的边缘的集流体所属的电极在其集流体的主区域中有第一平均厚度D1且在涂覆有该层支撑材料的边缘区域中有最大厚度D2。D2≤D1。
-
公开(公告)号:CN11498201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180010586.8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近藤贵稔
IPC: H01M4/64 , H01M10/04 , H01M10/0587 , H01M50/528 , H01M50/531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正极在带状的正极箔上具有被正极活性物质层覆盖的覆盖部和正极活性物质非覆盖部,负极在带状的负极箔上具有被负极活性物质层覆盖的覆盖部和负极活性物质非覆盖部,正极活性物质非覆盖部在电极卷绕体的一个端部与正极集电板接合,负极活性物质非覆盖部在电极卷绕体的另一个端部与负极集电板接合,所述二次电池具有:通过正极活性物质非覆盖部和负极活性物质非覆盖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向卷绕的结构的中心轴弯曲并重合而形成的平坦面;以及形成于平坦面的槽,在平坦面中的与没有槽的位置对应的正极集电板的位置或负极集电板的位置存在焊接点群,焊接点群的形状为同心圆状或螺旋状。
-
公开(公告)号:CN1192529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27067.0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上海轩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治国
IPC: H01M4/64 , H01M10/0525 , H01M4/66 , H01M50/40 , H01M5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集流体,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基膜:位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基膜包含导电剂;复合集流体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极耳连接,从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电流密度逐渐增大、导电剂的含量逐渐增大;导电剂的含量=基膜中导电剂的质量/导电剂所在的区域中基膜总质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避免了内阻过大导致的极化问题,也避免了内阻过低导致的安全性低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复合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安全性能高,倍率性能好。本发明还提供了基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预处理、进料和涂布步骤。采用该方法可快速制备上述基膜。
-
公开(公告)号:CN11920875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86256.0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志炜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4/70 , H01M10/42 , H01M10/658 , H01M10/654 , H01M4/64 , H01M4/13 , H01M4/62 , H01M50/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位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的第一保护涂层,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设置第一保护涂层,具有一定隔热作用,可阻碍部分残余热量向电池内部其它区域扩散,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的内阻有一定差异,使正、负极集流体传输热量的速度有差别,当第一保护涂层的厚度T、正极集流体的厚度M和负极集流体Y的厚度满足关系式1时,使正、负极极片的隔热效果与阻热性能达到最佳,延缓电池内部热量扩散速度和电池整体温度上升的时间,提高了电池的热稳定性能,在高温下有着更长的安全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2087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86253.7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50/489 , H01M50/494 , H01M4/70 , H01M4/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侧表面的正极活性层;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位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侧表面的负极活性层;隔膜包括基膜;隔膜的穿刺力A、基膜的厚度B、正极集流体的穿刺力C、正极集流体的厚度D、负极集流体的穿刺力E和负极集流体的厚度F满足关系式1。该电池中隔膜穿刺力、基膜厚度、正极集流体穿刺力及其厚度、负极集流体穿刺力及其厚度满足一定比例时,可以减少机械滥用时正极与负极的接触,减少短路点的产生,进而减少产热,降低热失控发生概率,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881972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211681922.4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双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IPC: H01M4/64 , H01M10/058 , H01M10/054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柔性集流体钠离子固态电池制作方法。具体方案如下:采用层状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硬碳作为负极活性材料,采用柔性集流体应用于负极,MXene材料作为正极和负极添加剂。本发明中,负极采用柔性集流体,能够有效的改善硬碳材料与常规集流体间粘结性较差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改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导致的电池失效。同时在正负极中均添加MXene材料,MXene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和高比表面积,通过较强的界面效应,有效的改善固态电解质与极片间的界面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503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05060.4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博研嘉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64 , H01M4/66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负极钾金属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负极钾金属电池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铝箔毛化后在毛化表面沉积石墨烯层。该制备方法通过毛化铝箔提高铝箔集流体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对电解液的润湿性,避免枝晶生长,提高电池的稳定性。然后在毛化铝箔表面沉积石墨烯层,毛化改性与石墨烯层相结合可保证钾脱镀的均匀有序,提升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00915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605631.X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10/0525 , H01M4/6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具备正极板(第1电极)、负极板(第2电极)以及包含分隔件的卷绕电极体。正极板包含正极集电体(第1集电体)和正极复合材料层(第1电极材料层)。正极集电体具有正极涂覆部(第1涂覆部)和在卷绕电极体的轴向一方侧以从正极涂覆部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多个正极未涂覆部(第1未涂覆部)。多个正极未涂覆部之中的一部分正极未涂覆部彼此在X方向(卷绕方向)上以相互分离的状态并列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