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5893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073815.2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IPC: E21B4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碳酸盐岩酸化增储的方法和系统,涉及资源开采技术领域。本发明用冷水预先洗井,降低井筒温度,使酸化洗井初期产生的CO2能够保持稳定气相CO2。本发明通过改变井下温度和压强,使CO2在超临界相态与气相CO2之间周期性的双相变化;同时CO2相变驱动水流反复对已完成酸化导通的裂隙进行反复冲刷,将裂隙中残留的粉尘全部带出,提高碳酸盐岩酸化增储效果。酸化洗井结束后,本发明再次利用注入冷水的方法造成井底震荡和紊流,使得游离态溶解CO2和超临界CO2快速向气相转变,并通过降低井内温度可加快CO2向气相转变,加快气体排出,水流的震荡效应和冲刷作用带出透水通道中的沉淀残留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9589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73815.2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E21B4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碳酸盐岩酸化增储的方法和系统,涉及资源开采技术领域。本发明用冷水预先洗井,降低井筒温度,使酸化洗井初期产生的CO2能够保持稳定气相CO2。本发明通过改变井下温度和压强,使CO2在超临界相态与气相CO2之间周期性的双相变化;同时CO2相变驱动水流反复对已完成酸化导通的裂隙进行反复冲刷,将裂隙中残留的粉尘全部带出,提高碳酸盐岩酸化增储效果。酸化洗井结束后,本发明再次利用注入冷水的方法造成井底震荡和紊流,使得游离态溶解CO2和超临界CO2快速向气相转变,并通过降低井内温度可加快CO2向气相转变,加快气体排出,水流的震荡效应和冲刷作用带出透水通道中的沉淀残留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9606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822621.2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包括柱体结构、围护结构以及支固结构;其中所述柱体结构、围护结构以及支固结构均灌注有混凝土,且围护结构固定设置于每两组柱体结构之间;本发明涉及桩锚支护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主体结构可以快速编成钢筋笼,并放置在基坑中,待浇筑混凝土成型;成型后的相邻柱体结构之间,便于钢网的固定以及浇筑连接,并再安装支固结构,进行整体支撑,且通过支固结构可安置换热管进行地热能利用;整体操作简单,安装快速便捷,有效实现支护的同时,合理利用结构配合,进行地热能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6068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822621.2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锚式支护结构浅层地温能利用改造装置,包括柱体结构、围护结构以及支固结构;其中所述柱体结构、围护结构以及支固结构均灌注有混凝土,且围护结构固定设置于每两组柱体结构之间;本发明涉及桩锚支护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主体结构可以快速编成钢筋笼,并放置在基坑中,待浇筑混凝土成型;成型后的相邻柱体结构之间,便于钢网的固定以及浇筑连接,并再安装支固结构,进行整体支撑,且通过支固结构可安置换热管进行地热能利用;整体操作简单,安装快速便捷,有效实现支护的同时,合理利用结构配合,进行地热能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5396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71629.9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矿山与储能的能源利用系统,包括聚风单元、风电单元以及储冷单元,聚风单元的进风口朝向风吹来的方向设置,风经由聚风单元进入风电单元,风电机组利用风能发电,风力穿过风电单元后,进入储冷单元,对储能环管中的流体进行冷却,储能环管中的流体是冬季已经为用户端提供供暖之后的流体,流体温度虽然降低,但是仍较室外空气温度高,热气通过出风口排出,热气上升排出使得储冷单元附近形成负压,促进了聚风单元处气流的进入。本发明的适用于矿山与储能的能源利用系统,在利用风能的同时,使得风能对储冷单元的流体进行进一步地降温,提高自然能源利用率,增强储冷单元的储能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