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传递装置、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045717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102681.1

    申请日:2023-02-1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质传递装置、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热质传递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导热组件和测温组件;导热组件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工质通道和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测温通道,工质通道和测温通道间隔设置,导热组件还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换热段,导热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以将加热组件发出的热量传导至工质通道;测温组件包括多个温度感应件,多个温度感应件分别设置于多个测温通道内,多个温度感应件相对于工质通道分别位于不同换热段,温度感应件用于测量不同换热段的壁面温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质传递装置、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测量效率。

    用于核反应堆热工水力试验的模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0678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20036.2

    申请日:2023-02-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热工水力试验的模拟系统,包括试验模拟子系统和环境模拟子系统,试验模拟子系统包括给水模块、流量检测模块和反应堆模拟模块,反应堆模拟模块包括模拟反应堆和换热单元,至少部分换热单元设置于模拟反应堆内部,给水模块通过流量检测模块与模拟反应堆连接,给水模块通过流量检测模块与换热单元连接;环境模拟子系统包括驱动模块以及与驱动模块连接的工作台,试验模拟子系统安装于工作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工作台,从而模拟出热工水力试验装置在瞬变外力作用下产生多种自由度运动时的状态,并且,通过流量检测模块无需通过计算即可检测给水模块和反应堆模拟模块之间的实际流量变化,提高了热工水力特性研究的可靠性。

    基于核热耦合模拟的自然循环稳定运行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62664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81081.7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热耦合模拟的自然循环稳定运行装置及控制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反应堆模拟体、蒸汽发生器模拟体、主泵模拟体和稳压器;稳压器,用于一回路内稳压;反应堆模拟体,用于模拟根据一回路的冷却剂温度自动调节功率的热源,以实现自然循环的稳定运行;蒸汽发生器模拟体,用于模拟冷源;主泵模拟体,用于试验装置启动过程中驱动冷却剂循环;冷却剂根据管道内的冷热流体重位差驱动,在管道中流动,以实现自然循环。本申请实施例,在自然循环运行模式下,根据核热耦合模拟器计算反应性变化并调整反应堆模拟体内电加热元件加载电压,模拟核反应堆核释热,利用核热耦合的负反馈特性实现自然循环的稳定运行。

    基于核热耦合模拟的自然循环稳定运行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6266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681081.7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热耦合模拟的自然循环稳定运行装置及控制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反应堆模拟体、蒸汽发生器模拟体、主泵模拟体和稳压器;稳压器,用于一回路内稳压;反应堆模拟体,用于模拟根据一回路的冷却剂温度自动调节功率的热源,以实现自然循环的稳定运行;蒸汽发生器模拟体,用于模拟冷源;主泵模拟体,用于试验装置启动过程中驱动冷却剂循环;冷却剂根据管道内的冷热流体重位差驱动,在管道中流动,以实现自然循环。本申请实施例,在自然循环运行模式下,根据核热耦合模拟器计算反应性变化并调整反应堆模拟体内电加热元件加载电压,模拟核反应堆核释热,利用核热耦合的负反馈特性实现自然循环的稳定运行。

    一种两相流管壳式换热器及其稳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62952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075732.0

    申请日:2017-0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相流管壳式换热器及其稳定装置,包在换热器流体入口管和/或出口管上设置套筒式两相流稳定装置,所述两相流稳定装置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多个同心管和肋片,所述肋片连接相邻的同心管。本发明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非能动两相流动稳定装置能够在不依赖外部动力或电源的情况下,将两相流体分离成液相和气相,将液相分割成小液团,将气相分割成小气泡,抑制液相的回流,促使气相顺畅流动,起到稳定流量的作用,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

    运动条件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实验初始工况建立方法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46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611052717.6

    申请日:2016-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模拟系统及其最大最小非能动运行能力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反应堆一、第二回路模拟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反应堆模拟体、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冷凝器、换热器、给水泵以及相应的流量和温度测量装置。试验方法包括回路升温升压方法、非能动运行工况的建立方法、最大非能动运行能力试验方法和最小非能动运行能力试验方法。在本发明中,以反应堆进出口温差达到允许最大值为最大非能动运行能力的判断依据,以两条环路蒸汽发生器蒸汽产量偏差为达到允许最大值为最小非能动运行能力的判断依据。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试验方法,可以获得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最大最小非能动运行能力,并由此获得反应堆非能动运行方式的应用范围。

    一种内翅片换热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558350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1052655.9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管程侧和壳程侧,所述管程侧包括进口管、进口腔室、传热管束、出口腔室和出口管,所述热流体从进口管进入进口腔室,依次通过传热管束、出口腔室和出口管;所述壳程侧包括进口通道、内壳、外壳和出口腔室,所述冷流体依次通过进口通道、内壳和外壳限定的空间和出口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内部设置内翅片,所述内翅片将换热管分为多个小通道,在内翅片上设置连通孔,从而使相邻的小通道彼此连通。本发明换热器的换热管束通过设置内翅片,增强了换热,而且均衡了内部压力,而且通过优化内翅片的结构,满足余热换热器的压力和换热需要。

    一种多孔介质两相流管壳式换热器及其稳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679466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075743.9

    申请日:2017-0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相流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封头,所述至少一个封头上设置两相流流体入口管,在流体入口管内设置多孔介质两相流稳定装置,所述两相流稳定装置包括多孔介质芯体,所述多孔介质芯体是由若干数量的棒状物相连结而成,棒状物在X、Y、Z三维方向交叉焊接,形成了孔洞互通的多孔介质结构。本发明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非能动两相流动稳定装置能够在不依赖外部动力或电源的情况下,将两相流体分离成液相和气相,将液相分割成小液团,将气相分割成小气泡,抑制液相的回流,促使气相顺畅流动,起到稳定流量的作用,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

    一种设置多个两相流稳定装置的换热器系统及其管道

    公开(公告)号:CN10676708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75859.2

    申请日:2017-0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置多个两相流稳定装置的换热器系统及其管道,在管道内设置两相流稳定装置,所述两相流稳定装置包括芯体,所述芯体能够将管道内的两相流流道分隔成若干数量的小流道,所述两相流稳定装置为多个,多个两相流稳定装置采取连续式布置方式或者间隔式的布置方式。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稳定装置,并且将稳定装置设定为连续或者间隔的布置,能够多阶段多步骤的分离成液相和气相,能够进一步强化传热,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