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与苜蓿间作优化施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7749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17659.3

    申请日:2024-03-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杨梅与苜蓿间作优化施肥的方法,包括:1)优化杨梅树底肥和追肥;2)清除杨梅树修枝及园内杂草;3)台地平面撒施与台地剖面开沟条施紫花苜蓿底肥;4)撒播与条播紫花苜蓿种子;5)覆土。本发明采用杨梅优化施肥结合苜蓿种植覆盖地表,既能达到控污减排、保土保肥的目的,又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促进地表有效积温增加,还能抑制园内杂草生长,提高杨梅产量与品质。

    一种伴矿景天细胞壁纤维素对Cd胁迫的响应

    公开(公告)号:CN11377710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87446.9

    申请日:2021-09-16

    IPC分类号: G01N21/78 B09C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伴矿景天细胞壁纤维素对镉胁迫响应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伴矿景天为材料,通过盆栽实验;(2)研究不同Cd浓度处理下,伴矿景天地上部与地下部细胞壁半纤维素Ⅰ、半纤维素Ⅱ、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对Cd胁迫的响应;(3)对细胞壁纤维素含量与植株Cd累积量进行相关分析。本发明的伴矿景天细胞壁中纤维素组分与半纤维素组分参与了植物富集重金属Cd的吸收、滞留与转运过程,纤维素主要参与其固定和转运过程,半纤维素Ⅰ类主要参与其固定,半纤维素Ⅱ类主要参与其转运过程。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伴矿景天细胞壁半纤维素Ⅰ、半纤维素Ⅱ类、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呈现先增后减趋势。

    利用与续断菊间作和钝化剂耦合降低玉米镉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2213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38208.7

    申请日:2018-09-06

    摘要: 利用与续断菊间作和钝化剂耦合降低玉米镉含量的方法,包括在垄上种植玉米,在相邻两垄之间的沟内种植续断菊的间作模式,在种植玉米的垄上施底肥的同时施入钝化剂LH或钝化剂LS或钝化剂PH,所述钝化剂LH为石灰150kg/亩和腐植酸1500kg/亩,钝化剂LS为石灰150kg/亩和海泡石1500kg/亩,钝化剂PH为钙镁磷肥100kg/亩和腐植酸1500kg/亩。在玉米拔节期,对玉米追施磷肥和钾肥,对续断菊仅施底肥。该方法在确保玉米产量、农民收入的情况下,与不施钝化剂的玉米单作、施钝化剂的玉米单作以及玉米与续断菊间作相比,大幅度降低了玉米籽粒的Cd含量污染,又保护生态环境。

    利用桃树与大豆间作控制坡耕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21658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04948.3

    申请日:2014-08-17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G17/00 A01C21/00

    摘要: 利用桃树与大豆间作控制坡耕地面源污染的种植方法,其间作为:两行桃树间种植8行大豆,桃树行距360cm,株距250cm,75株/亩,大豆行距40cm,株距20cm,8400株/亩;或两行桃树间种植10行大豆,桃树行距380cm,株距250cm,70株/亩,大豆行距35cm,株距20cm,9500株/亩;或两行桃树间种植12行大豆,桃树行距380cm,株距250cm,70株/亩,大豆行距30cm,株距20cm,11000株/亩。该方法使坡耕地地表径流量消减率达35~36%,总氮流失消减率达45~49%,SS流失消减率达39~42%,同时产值达6797~7431元/亩,显著地控制了坡耕地面源污染。

    种-养-生态沟塘结合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系统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36860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0940758.8

    申请日:2022-08-06

    摘要: 种‑养‑生态沟塘结合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系统构建方法,包括在稻田下游出水口的位置配以生态沟塘和植物的定植,水稻季施底肥和追肥,底肥由新鲜牛粪和磷钾化肥组成,追肥为氮化肥,在水稻分蘖期和出穗期各施一次追肥,水稻牧草轮作;匹配适宜规模的奶牛养殖场,将收获的水稻秸秆、在稻田每次刈割的牧草以及生态塘内收割的植物用于饲喂奶牛。本发明构建了种养结合的最佳比例,形成封闭的农田面源污染防控系统,使在本系统内,水稻产量与使用化肥的常规产量相当的情况下,稻田地表径流中的氮排放达到零排放,磷排放也达到了零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稻田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