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1461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444813.2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干热河谷区坡度小于25°的坡体上的梯田,上下相邻的两层田面之间采用坡度小于25°的田坎连接;S2,在田面上开挖保水沟并将保水沟的底部修成倒“V”字形斜面,在保水沟的底部铺设引水层,在引水层的上方铺设保水层,在保水层的上方覆盖土壤作为渗水层;S3,在每相邻两行保水沟之间栽种一行芒果树幼苗;S4,8-9月,在田面上撒播热带牧草;S5,在田坎上搭建葡萄架,在葡萄架的下脚处种植葡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构建方法构建的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可减少田间水分的蒸发量,增加农田生态景观多样性,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芒果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178677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38076.5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河谷区扁豆与葡萄套种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葡萄剪枝;S2,整地;S3,扁豆播种;S4,扁豆田间管理;S5,扁豆收获;S6,扁豆藤清理;S7,葡萄田间管理;S8,葡萄收获。本发明在干热河谷区的同一田地上,在前茬葡萄作物的行间套种下茬扁豆作物,在同一地块上变一季收入为两季收入,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采摘过后的扁豆藤在葡萄架上攀附生长,可形成葡萄新芽的“棉被”,减少梵风热气流和夜间寒冷气流对葡萄新芽造成的伤害,葡萄新芽的成活率显著提高,葡萄的产量增加、成熟期较早,早期上市的葡萄单价较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211035463U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20755764.X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力水引导的农田重金属去除系统,包括田块,田块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不透水层、粗砂水分通道层、耕作层,田块开设有排水沟,排水沟的的沟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透水沟壁及不透水沟壁;排水沟一端的下方设置有水车,水车包括转盘、设置于转盘外周的水槽,转盘连接有沉淀剂添加轮,沉淀剂添加轮设有若干添加槽,沉淀剂添加轮的上方设置有沉淀剂放置槽,沉淀剂放置槽的下端开设有添加口;水车的下方设置有引水池,引流槽连通有沉淀池。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逐渐移除,能够避免含有重金属的积液外流,污染水源,同时能够避免积液中的营养成分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210094094U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20778288.3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质边坡绿化种植坑,包括坡体和蓄水池,坡体横向且向下倾斜设置有种植槽,种植槽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种植槽分为种植室和蓄水室,贯穿隔板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渗透孔;贯穿种植室外侧壁水平设置有多个排水孔;种植槽两侧均竖向设有导流槽,贯穿蓄水室两端侧壁上端设置有连通蓄水室和对应导流槽的排水口;坡体的坡脚设置有蓄水槽,每一导流槽均连通蓄水槽,蓄水槽与蓄水池连通;蓄水池内设置有水泵,贯穿蓄水室侧壁且位于排水口上方设置有进水口,穿过进水口设置有滴灌管,滴灌管与水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种植土流失,节约用水,有效绿化恢复岩质边坡植被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0855674U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20755765.4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田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农田、蓄水池和灌溉池,农田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基层、隔水层和种植层,农田设有蓄水渠,蓄水渠的底部和侧壁下端设有不透水沟壁,蓄水渠的侧壁上端设有透水沟壁,隔水层不低于不透水沟壁,蓄水渠设有蓄水渠盖,蓄水渠盖上设有若干滤水孔;农田设有若干导流槽,每一导流槽与蓄水渠连通;蓄水渠与蓄水池连通,蓄水池的一面侧壁上设有连通灌溉池的简易水闸,灌溉池设有电动搅拌器,灌溉池中设有水泵,灌溉池上方设有肥料池,肥料池底部设有阀门;农田设有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设有与之适配的蓄电池。本实用新型有效收集农田灌溉用水,防止农田灌溉用水下渗或直接流入河川造成污染,并且可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11036917U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20764848.X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昆明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田土壤积液与地表径流收集系统,包括田块,田块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不透水层、水分通道层、耕作层,田块开设有双层排水沟,双层排水沟的沟底为不透水沟底,双层排水沟的沟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透水沟壁及不透水沟壁,透水沟壁与不透水沟壁之间设置有不透水隔层,不透水隔层将双层排水沟分割为下层的积液排水沟及上层的径流排水沟;径流排水沟内侧的上端沿长度方向设置有L型灌溉通道,积液排水沟连通有地埋式的积液蓄水池,径流排水沟连通有露天式的地表径流蓄水池。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农田土壤积液与地表径流分开收集,防止进入江河湖泊造成水污染,同时还可以用于农田灌溉,防止农田营养物质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1532419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14258.5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 临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技术中心
Inventor: 张川 , 李效顺 , 许超 , 李品荣 , 李博 , 贺文保 , 黄钊 , 侯召雷 , 湛方栋 , 郑宏刚 , 刘淑霞 , 白兵 , 张耿杰 , 李楠 , 张田贵 , 普建丹 , 张玉锴 , 何贤东 , 李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半干旱区城市道路立体集雨蓄水灌溉系统,包括机动车道、绿化带及人行道,人行道的下方设置有蓄水沟及排水沟,机动车道上开设有多个与蓄水沟连通的排水槽,蓄水沟与绿化带之间通过渗水层分隔;每一排水槽的上方均设置有排水减速带,排水减速带侧边的下方开设有多个低速排水孔,排水减速带的侧边设置有多个网状排水口,排水减速带内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连接有用于挡住网状排水口的挡片,挡片连接有钩状接水槽,钩状接水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漏水孔,转轴远离挡片的一边设置有重力条。本发明利用减速带实现道路多级、立体排水,能够在强降雨时自动加强排水,并将雨水收集用于渗水灌溉,降低灌溉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326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76068.1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 临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技术中心 , 云南远科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川 , 李博 , 段青松 , 陈正发 , 张玉锴 , 徐兴倩 , 代启亮 , 李效顺 , 许超 , 张耿杰 , 李楠 , 黎李杨 , 陈飞林 , 赵永丽 , 李淑芳 , 魏巍 , 郑宏刚 , 阎凯 , 湛方栋 , 刘淑霞 , 普建丹 , 李颖慧 , 李钰婷 , 谢祥荣 , 王楚燕 , 杨国栋 , 左克 , 牛爱樑 , 萧笛 , 李政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半干旱区红壤生态复合土及其排水系统构建方法,在土壤基层的上表面构建复合土,复合土包括依次从下至上分布的防渗层、红壤原土层和持水层,防渗层为木纤维和红壤混合而成,持水层为糯米胶和红壤混合而成。复合土构建于土壤基层的上表面,土壤基层向下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下端开设有渗水沟,安装槽内设置有U型排水槽,U型排水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侧壁开设有导流孔,U型排水槽内设置有吸水海绵及支撑海绵,吸水海绵吸水压缩支撑海绵后露出导流孔。本发明通过持水层的持水性和吸水性,防渗层的斥水性,对红壤原土层进行保水,绿色环保,并且在复合土内水分含量过高时,通过排水结构向土壤基层内自动排水。
-
公开(公告)号:CN11574836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95601.8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 中国矿业大学 , 临沧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Inventor: 张川 , 李博 , 李效顺 , 侯召雷 , 许超 , 黄钊 , 湛方栋 , 郑宏刚 , 张耿杰 , 段青松 , 李燕增 , 刘淑霞 , 白兵 , 李媛 , 陈杰 , 张玉锴 , 普建丹 , 王楚燕 , 李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内涝道路快速立体排水系统,包括行车道及位于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行车道包括中部的普通路面层、位于两侧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层,透水混凝土路面层的下端设置有透水混凝土基层,透水混凝土基层的下端设置有引水沟,人行道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沟,引水沟设置有多条与排水沟相连通的导流沟;向下贯穿透水混凝土路面层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安装槽的上端设置有网孔透水环,网孔透水环的内侧向下设置有滑套,滑套内滑动连接有环形升降柱,环形升降柱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网孔排水柱,环形升降柱的底部连接有可带动环形升降柱上下升降的环形接水槽。本发明采用多级、自动、立体调节的排水系统,具有快速排水的能力,并且不易发生杂物堵塞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86871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047728.5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 中国矿业大学 , 临沧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 云南远科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川 , 李博 , 张耿杰 , 段青松 , 李靖 , 陈正发 , 许超 , 李效顺 , 湛方栋 , 余建新 , 李媛 , 代启亮 , 宁东卫 , 徐兴倩 , 范春梅 , 李淑芳 , 刘淑霞 , 黎李杨 , 张玉锴 , 赵永丽 , 魏巍 , 阎凯 , 郑宏刚 , 李燕增 , 陈飞林 , 谢祥荣 , 普建丹 , 王楚燕 , 李涛 , 李颖慧 , 李钰婷 , 李政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坡耕地整治中新造水田的重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坡耕地开挖处呈阶梯状分布的梯田;S2、修整田埂使其为50‑60度的边坡;S3、向下开挖梯田使其深度为50‑60cm;S4、向梯田内填充有下向上分布的防渗层、黏土层及有机土层;S5、向田埂喷射混有草种子的护坡泥浆,形成一层的护坡层;S6、在每一梯田的一边均修建蓄水沟,蓄水沟从上向下呈阶梯状分布,每一蓄水沟靠近梯田的一边均留有入水口,每一蓄水沟的前端均开设有溢水口。本发明改造后的水田具有良好的防渗透能力,可减少水田因渗漏而造成水分流失,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引发的水体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有利于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生作物种植,还对田埂进行护坡,提高田埂的稳定性和植被恢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