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52415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336354.X
申请日:2011-10-31
申请人: 云南大学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发明人: 黄兴奇 , 刘艳平 , 程在全 , 罗玉 , 晏慧君 , 余腾琼 , 钟巧芳 , 李维蛟 , 李定琴 , 殷富有 , 张敦宇 , 付坚 , 王玲仙 , 叶玉 , 蒋春苗 , 李娥贤 , 郭怡卿 , 王波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应答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基因芯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基因芯片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均一化的cDNA文库的cDNA质粒和差减cDNA文库的cDNA质粒贮存在384孔板的孔中,并依次编号;用SSC作为阴性对照,用β-actin的cDNA为阳性对照,按编号顺序依次将所提取的均一化的cDNA文库的cDNA质粒和差减cDNA文库的cDNA质粒,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在一张载体上制成所述的基因芯片。该基因芯片中的cDNA类型更能全面反映与抗水稻白叶枯病有关的基因cDNA,在后续应用中保证最大限度地检测、筛选出抗水稻白叶枯病相关基因。其cDNA平均程度为500bp,应用时特异性更好,提高了检测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02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54743.3
申请日:2023-12-19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稻双桶式保存保护方法,属于种质资源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野生稻双桶式保存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一大一小两个桶,大、小桶底部开有孔径3‑5cm的透水孔;(2)在野生稻资源圃内,依据大桶的规格挖定植穴,将大桶放入定植穴内,大桶上口高于地面3‑7cm;(3)小桶内装土,再将小桶放入大桶;(4)将野生稻定植到小桶内,向小桶灌水,水通过透水孔渗入大桶,至大桶水满停止灌水。利用本发明野生稻双桶式保存保护方法,既可在异位点对野生稻不同植株进行有利保护,又可有效地防止其地下茎及根的串生造成所保存野生稻不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9647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384732.4
申请日:2019-12-28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量生物组织简易快速研磨方法,该方法将样品置于离心管中,加入1~2粒钢珠球,盖上离心管,放入装满液氮的冷冻纸盒中,期间补充挥发的液氮,加完所有样品后,盖上冷冻纸盒盖子,样品冷冻0.5~1min后,将液氮倒回液氮罐中,手动上下快速摇动冷冻纸盒0.5~1min,使样品破碎,再次将液氮倒入冷冻纸盒中,装满冷冻纸盒,然后盖上冷冻纸盒盖子,使样品处于液氮保护中,防止样品解冻降解、实验需要样品时打开冷冻纸盒盖子取出离心管即可。离心管中的样品可直接用于后续核酸和蛋白的提取。本发明方法样品损耗量小,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避免样品交叉污染。可以广泛应用于植物、动物和真菌等微量组织的研磨。
-
公开(公告)号:CN11046822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25603.8
申请日:2019-09-03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Q1/6895 ,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45(t)的共分离分子标记Hxjy-1,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该共分离分子标记Hxjy-1能够准确筛选出含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45(t)的材料,能有效预测水稻植株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与否,可大大加快抗白叶枯病的水稻材料筛选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9315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810790300.2
申请日:2018-07-18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紧穗野生稻叶片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前处理、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分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步骤。本发明利用紧穗野生稻植株叶片作为外植体,采用清水清洗,用体积百分浓度8%的次氯酸钠处理8~12min,倒掉次氯酸钠,再加入体积百分浓度5%的次氯酸钠处理5~7min,倒掉次氯酸钠,无菌水洗6~7次后,接入愈伤诱导培养基上进行愈伤诱导培养,愈伤增殖,增殖愈伤再接入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分化苗经过生根,炼苗最后移栽大田,在愈伤诱导、愈伤增殖、分化培养以及生根培养过程中运用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和培养技术条件的变化,成功的利用紧穗野生稻植株叶鞘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并获得再生植株。
-
公开(公告)号:CN107006374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710387169.0
申请日:2017-05-26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悬浮细胞系快速培养的方法,属生物技术领域。该水稻悬浮细胞系快速培养的方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的灭菌、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继代、悬浮细胞的培养步骤。本发明对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基和继代时处理悬浮细胞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即继代时处理悬浮细胞时,在继代第3次液体培养基后用孔径大小依次约为10目,20目,40目已灭菌的筛网对悬浮培养的细胞进行筛选,滤去大颗粒细胞团,只留下大小均一的细胞团,用此法1.5‑2个月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胚性悬浮细胞系。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缩短试验周期,降低了悬浮细胞系污染的风险,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新方法,也为利用水稻悬浮细胞系作为实验材料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908988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791258.6
申请日:2018-07-18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紧穗野生稻叶鞘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前处理、预培养、诱导培养、继代培养、增殖培养、分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步骤。本发明利用紧穗野生稻植株叶鞘作为外植体,采用清水清洗,用体积百分比为75%的酒精表面灭菌,再用体积百分比为0.1%的氯化汞灭菌,无菌水清洗后,接入愈伤诱导培养基上进行愈伤诱导培养,愈伤组织继代,愈伤增殖,增殖愈伤再接入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分化苗经过生根,炼苗最后移栽大田,在愈伤诱导、愈伤组织继代、愈伤增殖、分化培养以及生根培养过程中运用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和培养技术条件的变化,成功的利用紧穗野生稻植株叶鞘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并获得再生植株。
-
公开(公告)号:CN108338072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125521.8
申请日:2018-02-07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紧穗野生稻幼胚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灭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分化苗的生根培养、炼苗、移栽步骤。本发明运用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和培养条件的组合,成功诱导出紧穗野生稻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提高愈伤质量和数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高效地获得紧穗野生稻再生植株,繁殖速度快、周期短,解决了紧穗野生稻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保护濒危的野生稻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15715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436706.2
申请日:2017-12-26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稻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水培方法,将水稻材料在培养液中光照培养,所述培养液为营养液和腐殖土混合后的悬浊液,所述腐殖土的体积为所述营养液体积的1/5~1/3。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一方面丰富了营养;另一方面,悬浮于培养液中的腐殖土颗粒为菌体提供了附着和生活空间,形成了一个接近土壤的根系生长生态系统,降低了根系表面的杂菌污染,减少了换水频率,提高了效率。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水稻水培方法在实验室水培鉴定水稻根系形态中的应用,加入的腐殖土以悬浊的形式存在,不会影响最后根的形态观察,只要用水轻轻冲洗,就能得到完整的根系。
-
公开(公告)号:CN106244600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838696.4
申请日:2016-09-22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发明人: 程在全 , 蒋春苗 , 肖素勤 , 杨雅云 , 柯学 , 李定琴 , 余腾琼 , 陈玲 , 钟巧芳 , 殷富有 , 付坚 , 张敦宇 , 王波 , 陈越 , 蒋聪 , 曾民 , 王玲仙 , 李娥贤 , 黄兴奇
CPC分类号: C07K14/415 , C12Q1/6895 , C12Q2600/13 , C12Q2600/15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白叶枯病菌诱导表达的药用野生稻Oo92082基因及其特异扩增引物,还公开了该基因在药用野生稻受白叶枯病菌胁迫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分析引物。该基因在白叶枯病菌PXO99和C5胁迫处理的0h、24h、48h、72h和96h中,相对表达量(RQ)均在48h达到最高峰,其中PXO99胁迫后RQ是0h的16倍多,C5胁迫后RQ是0h的85倍多。该基因在接种白叶枯病菌后表现为上调表达,经注释到核酸和蛋白数据库,未获得任何功能注释,是一个直接参与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应答进程的新基因。该基因的成功分离克隆,为深入研究该基因与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