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掺杂纳米多孔铜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270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03186.8

    申请日:2024-06-20

    申请人: 南昌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稀土掺杂纳米多孔铜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一定量的醋酸铜(II)一水合物和稀土乙酸盐水合物完全分散于异丙醇溶剂中,再逐步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使其完全沉淀,最后将其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进行溶剂热反应,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经离心洗涤、真空干燥等步骤制得所需催化剂。本发明应用于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领域,在气体扩散电极电解池中,多碳产物的法拉第效率可达到62.34%,分电流密度超过工业化电流密度200 mA/cm2;该制备方法具有步骤简单、无需特殊反应设备、能耗低等优点,且催化活性较高、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一种细胞膜靶向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67756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07952.6

    申请日:2022-11-10

    申请人: 南昌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膜靶向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细胞膜靶向荧光探针为NP‑TPA‑CM,通过在1,8‑萘内酰亚胺本体结构上修饰强吸电子性的三苯胺基团,得到荧光发射红移至橙色‑红色波长范围的荧光分子。三甲胺溴盐和己烷链部分与磷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将荧光分子保留在磷脂双分子层内。该荧光探针具有优异的膜保留性、高的荧光亮度,良好的光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在细胞膜结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水溶性方酸菁型近红外有机大分子光热剂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9858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30032.1

    申请日:2021-08-13

    申请人: 南昌大学

    IPC分类号: C08G65/333 C08G8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水溶性方酸菁型近红外有机大分子光热剂的合成方法,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种传统的1,3‑型方酸菁光热剂(SQ1),SQ1具有高的摩尔消光系数,因其水溶性较差以及化学不稳定性,本发明在SQ1的中心四元环的2’位通过共价键连接氨基修饰的PEG5000长链,得到一个1,2,3‑型方酸菁大分子光热剂(PSQ)。该光热剂在单分子的状态拥有高的光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很好的水溶性;同时PSQ大分子是一个两亲性分子,它可以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粒径、形貌均一的纳米粒子(NPs),纳米粒子在体外的光热性能研究中展示出了优异的光热性质。

    一种超高荧光亮度的近红外方酸菁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247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39414.X

    申请日:2024-06-07

    申请人: 南昌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荧光染料领域和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超高荧光亮度的近红外方酸菁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1,8‑萘内酰亚胺的亚氨基取代反应得到具有水溶性的带电荷1,8‑萘内酰亚胺衍生物,之后与方酸偶联得到超高荧光亮度的近红外方酸菁染料,然后将所得近红外方酸菁染料与mPEG2k‑DSPE铵盐共组装之后得到纳米制剂。相比于水溶液中的染料,共组装的纳米制剂中的染料,具有58倍的荧光强度增强,这与分子结构中的电荷与方酸母体以及mPEG2k‑DSPE铵盐的静电相互作用以降低分子振动有关,使所得纳米制剂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荧光亮度、吸光系数以及不错的荧光性能和光热性能,在化学和生物传感、生物医学成像以及光学诊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球状Cu2O纳米颗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52417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564635.5

    申请日:2022-12-07

    申请人: 南昌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状Cu2O纳米颗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溶剂热法,将乙酸铜溶于乙醇溶剂中原位生长Cu2O纳米球,可通过调整加热时间以及醋酸铜的浓度得到不同粒径的Cu2O纳米球,将Cu2O纳米球负载在商用导电碳纸上,获得一系列不同粒径的Cu2O纳米球催化剂电极。与其他催化剂相比,本发明公开的Cu2O纳米球催化剂,采用溶剂热法在液相中合成,方法简单、条件可控,原料价格低廉并对环境无毒无害。且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可得到乙烯、乙醇等高价值产物,法拉第效率较高,催化性能稳定。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水溶性方酸菁型近红外有机大分子光热剂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9858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930032.1

    申请日:2021-08-13

    申请人: 南昌大学

    IPC分类号: C08G65/333 C08G8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水溶性方酸菁型近红外有机大分子光热剂的合成方法,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种传统的1,3‑型方酸菁光热剂(SQ1),SQ1具有高的摩尔消光系数,因其水溶性较差以及化学不稳定性,本发明在SQ1的中心四元环的2’位通过共价键连接氨基修饰的PEG5000长链,得到一个1,2,3‑型方酸菁大分子光热剂(PSQ)。该光热剂在单分子的状态拥有高的光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很好的水溶性;同时PSQ大分子是一个两亲性分子,它可以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粒径、形貌均一的纳米粒子(NPs),纳米粒子在体外的光热性能研究中展示出了优异的光热性质。

    一种用于粘度检测的有机双态荧光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39492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211677.4

    申请日:2022-03-04

    申请人: 南昌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粘度检测的有机双态荧光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小分子荧光探针领域。通过外延蒽基,设计合成了吲哚方酸菁荧光分子探针(Z)‑2‑((4‑(蒽‑1‑基)‑2‑(甲氧羰基)苯基)氨基)‑3‑氧代‑4‑((1,3,3‑三甲基‑3H‑吲哚‑1‑鎓‑2‑基)亚甲基)环丁烯‑1‑醇酸盐。该分子探针在不同粘度的环境变化中呈现出不一样的荧光响应/显色,可实现不同溶液体系中粘度的快速定量测定/可视化监测,方便快捷,适用于制备检测粘度的试剂盒/试纸条。并且分子探针可实现双态发光,在稀溶液态和聚集态均表现出了明亮的红色荧光,感光度极好,稳定发光不猝灭,同时也适用于生物成像。

    一种有机框架材料催化二氧化碳高效合成环碳酸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9111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0820261.7

    申请日:2016-09-13

    申请人: 南昌大学

    发明人: 王红明 叶本飞

    IPC分类号: B01J31/18 C07D317/36

    摘要: 一种有机框架材料催化二氧化碳高效合成环碳酸酯的方法,该催化剂是有机共价大分子平面化合物,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其催化位点多具有较高的催化转化效率;该催化剂容易与反应物分离,具有非常好的循环作用;该催化剂稳定性较好,不易分解。本发明能够解决以往催化CO2与环氧化合物生成环氧碳酸酯反应中催化剂不稳定,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该催化剂能够多次、高效的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