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阀卸载室卸载特性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129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350550.1

    申请日:2023-10-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调节阀卸载室卸载特性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以卸载室压比随升程变化的波动程度作为基本测定参数,对卸载室卸载特性的优化效果进行评价。其原理是:相同主阀结构的主流场对卸载室压力和阀碟受力稳定性以及对卸载流道流动引射能力的影响程度相当,相同主阀结构内卸载室压比随升程变化的波动程度直接反映了卸载室的卸载特性。本发明所提出的调节阀卸载室卸载特性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是在确定了主阀结构前提下进行的。对于不同主阀结构,由于主阀流场的不同会影响到卸载室压力和阀碟受力的稳定性,因此,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仅适用于相同主阀结构内卸载室卸载特性优化效果的评价。

    增加环形闸板的环形滤网系统和阀门

    公开(公告)号:CN117504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50556.9

    申请日:2023-10-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增加环形闸板的环形滤网系统和阀门,包括阀盖1、闸板2、环形滤网3,环形滤网3上设置滤网孔,环形滤网3的外表面的两端开设榫槽4,闸板2的内部开设榫头5,闸板2的顶部设置吊耳6,闸板2套于环形滤网3的外部,闸板2的榫头5安装在环形滤网3的榫槽4里,闸板2的吊耳6穿过阀盖1并与阀盖1连接。本发明能够在阀芯阀杆系统开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升降闸板来改变环形滤网有效通流面积,进而辅助实现阀门流量调节。

    液态氨相变冷却式混合动力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838509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438507.4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态氨相变冷却式混合动力热管理系统,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喷射器、液氨氢气供给系统、液氨共轨管、燃油共轨管、油箱,液氨氢气供给系统包括液氨储存罐、泵氨系统、分流系统、进出氨系统,燃油共轨管分别连接油箱和喷射器的单向进油口,液氨共轨管分别连接进出氨系统和喷射器的单向进氨口,进出氨系统内布置有进氨管和回氨管,泵氨系统包括液氨储存分流器、低压泵、高压泵,分流系统包括储存罐、进氨控制阀、安全阀、回氨控制阀。本发明一是可有效解决寒冷条件下发动机冷启动问题,二是减小了压缩机的功耗,实现余热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本发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氨燃料应用路径,实现一氨三用。

    双阀协同控制氢气助燃液氨-柴油双燃料喷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5124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74145.4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阀协同控制氢气助燃液氨‑柴油双燃料喷射系统,燃油共轨管分别连接电控喷油器和油箱,液氨共轨管分别连接液氨喷射器、进出氨系统,进出氨系统里布置进氨管和回氨管,泵氨系统包括液氨储存分流器、低压泵、高压泵,分流系统包括储存罐、进氨控制阀、安全阀、出氨控制阀,液氨储存罐的出口依次连接低压泵、高压泵、液氨储存分流器、储存罐、进氨控制阀,进氨控制阀通过进氨管连接液氨共轨管,液氨储存罐的进口依次连接回氨控制阀、安全阀,安全阀通过回氨管连接液氨喷射器,液氨储存罐分别连接氢气储存罐和氮气储存罐。本发明为液氨作为燃料应用于发动机中,提供了一个可实施路径。

    液氨直冷-柴油双燃料一体化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5124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74122.3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液氨直冷‑柴油双燃料一体化混合动力系统,包括电控单体泵、柴油增压‑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所述柴油增压‑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包括喷射器体、液氨喷射部分、柴油喷射部分,液氨喷射部分、柴油喷射部分位于喷射器体里,液氨喷射部分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增压模块、第一蓄压谐振限流模块、超磁滞电磁控制执行器、相变可控超雾化喷嘴模块,柴油喷射部分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二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副增压模块、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针阀偏心自调节喷嘴。本发明可采用两种控制方式,为液氨增压液氨的形式和为柴油增压液氨的形式。在增压模式下,燃料喷射的喷射压力及喷射速率受增压方式的影响,可实现循环间喷射可控。

    双阀协同控制氨燃料喷射器

    公开(公告)号:CN1141512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74415.1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阀协同控制氨燃料喷射器,包括喷油器体、增压模块、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相变可控超雾化喷嘴模块,喷油器体上设置单向进氨口、进油管路,增压模块、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位于喷油器体里,并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相变可控超雾化喷嘴模块位于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下方。本发明谐振块通过改变压力波波动的相位,调整波动频率,以及波峰、波谷的对应关系,实现压力波耦合过程的可控。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结构采用平衡阀控制方式,由于整体泡在高压燃油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从而减小了整体阀件的质量,即减小了电磁力需求,又增加了控制相应。

    单体泵控制式多阀氨燃料喷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5124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74132.7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单体泵控制式多阀氨燃料喷射系统,包括电控单体泵、直接控制式氨燃料喷射器、氨共轨管、液氨储氨罐,液氨储氨罐的出口通过低压泵及风机连接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分别连接电控单体泵、直接控制式氨燃料喷射器,液氨储氨罐的进口分别连接溢流阀、安全阀、温度控制器,溢流阀、安全阀分别连接低压泵及风机、温度控制器之间的管路。本发明通过蓄压腔结合谐振块结构,改变压力波波动的相位,调整波动频率,以及波峰、波谷的对应关系,实现压力波耦合过程的可控;将氨燃料高压液态喷入气缸中,实现充分燃烧;喷射过程结合热管理设计,从压力和温度两方面调节,控制氨燃料的相变转换。

    一种带阻流器的动叶片顶端汽封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6567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50554.X

    申请日:2023-10-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阻流器的动叶片顶端汽封,包括本级隔板7、下级隔板、导叶6、动叶5、围带4,本级隔板7位于导叶6和动叶5的外部,动叶5的端部安装围带4,围带4的外部设置汽封体3,汽封体3内壁沿流向设置汽封齿2,围带4与汽封齿2之间存在供流体流动的径向间隙。本发明围带与隔板之间形成的进出口导流流道,缓解泄漏流流向突变程度,避免带来额外掺混损失;围带前端沿径向方向形成阶梯型台阶,后端形成起伏型凹凸结构,加强汽封流道内耗散作用,减少流体泄漏量。

    液态氨相变冷却式混合动力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5125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374434.4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液态氨相变冷却式混合动力热管理系统,包括喷射器、液氨氢气供给系统、液氨共轨管、燃油共轨管、油箱,液氨氢气供给系统包括液氨储存箱、泵氨系统、分流系统、进出氨系统,燃油共轨管分别连接油箱和喷射器的单向进油口,液氨共轨管分别连接进出氨系统和喷射器的单向进氨口,进出氨系统里布置进氨管和回氨管,泵氨系统包括液氨储存分流器、低压泵、高压泵,分流系统包括储存罐、进氨控制阀、安全阀、出氨控制阀。本发明一是可有效解决寒冷条件下发动机冷启动问题,二是减小了压缩机的功耗,实现余热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本发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氨燃料应用路径,实现一氨三用。

    双阀协同控制氨燃料喷射器

    公开(公告)号:CN11415124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374415.1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阀协同控制氨燃料喷射器,包括喷油器体、增压模块、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相变可控超雾化喷嘴模块,喷油器体上设置单向进氨口、进油管路,增压模块、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位于喷油器体里,并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相变可控超雾化喷嘴模块位于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下方。本发明谐振块通过改变压力波波动的相位,调整波动频率,以及波峰、波谷的对应关系,实现压力波耦合过程的可控。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结构采用平衡阀控制方式,由于整体泡在高压燃油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从而减小了整体阀件的质量,即减小了电磁力需求,又增加了控制相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