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46917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710682327.5
申请日:2017-08-10
申请人: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1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机的二次设备集成联调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变电站一致性保证原则构建智能变电站的最小测试系统;S2,在最小测试系统基础上构建变电站真实测试环境,通过导入SCD文件,获取全站装置的配置,得到各个装置中的数据流向,包括SV流向和GOOSE流向,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后台软件搭建全站模型,扫描全站设备信息;S3,最小测试系统将装置信息、动作行为定义和定值三方面信息进行整合,得到测试项目、测试方案以及测试结果模板,达到了提高工厂化联调效率,提升联调智能化水平,缩短设备调试周期和改善调试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7346917A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710682327.5
申请日:2017-08-10
申请人: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1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机的二次设备集成联调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变电站一致性保证原则构建智能变电站的最小测试系统;S2,在最小测试系统基础上构建变电站真实测试环境,通过导入SCD文件,获取全站装置的配置,得到各个装置中的数据流向,包括SV流向和GOOSE流向,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后台软件搭建全站模型,扫描全站设备信息;S3,最小测试系统将装置信息、动作行为定义和定值三方面信息进行整合,得到测试项目、测试方案以及测试结果模板,达到了提高工厂化联调效率,提升联调智能化水平,缩短设备调试周期和改善调试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7332347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0682325.6
申请日:2017-08-10
申请人: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13/00
CPC分类号: Y02E60/723 , Y04S10/16 , Y04S10/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智能辅助设计平台,包括数据接收模块、SCD解析模块、自动成图模块、图元库、显示模块及安全措施智能预警模块。本发明使运维检修人员与在常规站工作界面一样,实现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无差异化运维,大大降低了对运维检修人员技术要求,同时提高了变电站安全性。该平台提供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完整的技术支持体系,整体解决了智能变电站运维存在的问题,显著提高了运维人员准确研判处理二次设备缺陷和电网故障的能力及效率,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实现了二次设备运行维护的管理创新,实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运维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为继电保护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推广应用前景宽阔。
-
公开(公告)号:CN107332347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682325.6
申请日:2017-08-10
申请人: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13/00
CPC分类号: Y02E60/723 , Y04S10/16 , Y04S10/40 , H02J13/0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智能辅助设计平台,包括数据接收模块、SCD解析模块、自动成图模块、图元库、显示模块及安全措施智能预警模块。本发明使运维检修人员与在常规站工作界面一样,实现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无差异化运维,大大降低了对运维检修人员技术要求,同时提高了变电站安全性。该平台提供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完整的技术支持体系,整体解决了智能变电站运维存在的问题,显著提高了运维人员准确研判处理二次设备缺陷和电网故障的能力及效率,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实现了二次设备运行维护的管理创新,实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运维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为继电保护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推广应用前景宽阔。
-
公开(公告)号:CN207147532U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20985809.3
申请日:2017-08-08
申请人: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G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变电站建筑的运行环境检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设置于建筑结构层形心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设置于建筑沉降观测点的位移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均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向数据处理模块发送检测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检测数据控制报警器的启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智能变电站建筑的运行环境检测系统,以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能及时采取修补加固措施,提高变电站建筑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71450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495955.0
申请日:2020-12-17
申请人: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自适应电力通信共享塔装置,包括有塔杆、设置在塔杆上部的控制器、给控制柜提供电能的太阳能发电板以及用于固定塔杆底部的地桩结构,所述地桩结构包括有主体、设置在主体底端的若干支撑柱、设置在主体上端面用于稳固塔杆并传感塔杆倾斜角度的传感机构以及设置在主体内腔中用于校正塔杆倾斜度的扶正机构。本设计在塔杆上设置有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塔杆的倾斜度,同时地桩机构内设置有扶正机构可以自动调整塔杆的倾斜度,增加塔杆的抗风险能力,塔杆上悬挂设置的控制柜内可以悬挂通信模组,可以作为移动终端的通讯基站,能够极大的提高通信基站的覆盖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88538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53597.X
申请日:2021-09-29
申请人: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G05B19/04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智能勘测的远程控制系统,包括远程控制端、服务器端、地面遥控器端和无人机,所述无人机与所述地面遥控器端无线连接;所述服务器端与所述地面遥控器端和远程控制端均为5G通信数据连接;所述远程控制端设有第一通讯模块,以及与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人机交互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无人机实时画面直播单元、远程遥控单元、航线规划单元、任务管理单元、飞行和图像数据处理单元,以及设备和人员管理单元。本发明能有效融合、统一完整地实现远程无人机控制、远程设备管理,以及实时的远程数据处理,具备多种人机交互功能,扩展了无人机智能勘测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工程勘测效率,节省人力和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13633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244877.1
申请日:2021-10-26
申请人: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测绘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空中三角形精度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利用消费级无人机搭载轻型便捷的五镜头倾斜相机,并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原理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运用空中三角测量解算,最终根据外业实测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和评定,分析不同控制点布设方案对倾斜摄影测量的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影响进行分析,从中选择最佳的空三加密成果引入到重建三维场景的中,为无人机摄影技术的应用实施提供可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17861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1350879.1
申请日:2019-12-24
申请人: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感知决策引导的多传感器管理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传感器管理识别困难信息融合效率低及传感器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将感知层与网络层相连接,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组成的效能指标集按照传感器位置分成多个子集,五个设备室中每个设备室采集到的传感器信息组成一个子集,对五个子集均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对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运行环境感知系统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效能评估,要对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再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将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再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信息融合系统效能的最终评判结果,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估使信息融合的结果更加精准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801114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93355.0
申请日:2024-02-21
申请人: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输电线路前期设计的测量装置,涉及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第一感应件的主体为弧形结构,且第一感应件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插孔,该插孔与固定连接在第二感应件前端面上所固定连接的插柱相匹配,解决现有的由于多根线路在进行铺设时一般距离较近,需要人工手动将需要进行检测的线路分拨后进行检测,但由于所检测的线路容易因破损等情况而导致带电,使得人工的分拨检测很容易出现储电隐患的问题,通过利用第二感应件的翻转驱动使得第二感应件自动化的将需要进行检测的线路进行钩取作业,使得操作者无需额外手动将需要进行检测的线路从多根线路之间进行取出,提高了操作者在进行设计测量时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