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30100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1296897.6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定制遗传的配电网PMU优化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固定的PMU数目为约束,考虑配电网拓扑变化情况,构建以最大化平均可观节点数量为目标的优化配置模型;在模型中通过更新目标函数引入量测冗余度;将零注入节点、节点注入功率和支路潮流数据引入到模型中;最后,运用一种定制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获得PMU最优配置方案。本发明以固定的PMU数目为约束,考虑配电网拓扑变化情况和,构建了以最大化平均可观节点数量为目标的优化配置模型和求解方法,所得PMU最优配置方案可以同时确定各个PMU配置顺序,有效指导工程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1650469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10408256.1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PMU装置的配电网故障精确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根据配电网的D‑PMU配置情况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基于D‑PMU的实时通信采集和上传量测数据;2)整理故障发生前后的量测数据;判断故障发生处两端是否存在T接线路,如果是执行步骤3),如果否执行步骤4);3)识别出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将非故障线路的量测信息合并;4)利用故障前后的量测数据对配电网故障诊断模型进行求解;5)计算并整理完成故障定位。本发明获取到故障发生处的位置,确定配电网故障发生的准确位置,满足了实际应用中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1460374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80111.8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节点差异性的配电网D-PMU优化配置方法,包括:基于广度优先搜索获取配电网的节点-支路邻接表,计算配电网节点度、节点凝聚度、节点介数和节点紧密度四个单一节点脆弱度指标;基于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获取指标的综合权重;采用TOPSIS-灰色关联度求解节点综合脆弱度指标,将其作为优化配置模型中的节点权重;采用自适应遗传求得一次性满足系统完全可观的D-PMU优化配置方案;采用深度优先搜索与迪科斯彻结合的方法计算不可观测深度;根据节点重要程度对一次性方案排序,逐阶段降低不可观测深度得到分阶段D-PMU配置方案;根据配置方案按照优先顺序逐阶段配置D-PMU设备,获得最大的测量冗余度,提高配电网状态估计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66445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0665807.2
申请日:2020-07-1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同步相量相位量测的连续化转换和恢复方法:输入配电网同步相量量测装置的相位量测序列,定义转换后的相位序列、恢复后的相位序列、相位量测序列编号;在相位转换阶段,设置相位量测序列编号;计算相位量测的转换增量值,计算得到转换后的相位序列的元素;设置相位量测序列编号,判断相位量测序列编号是否大于相位量测序列的元素数量;在相位恢复阶段,设置相位量测序列编号;计算转换后的相位的恢复增量值,计算得到恢复后的相位序列的元素;设置相位量测序列编号,判断相位量测序列编号是否大于相位量测序列的元素数量;输出转换后的相位序列和恢复后的相位序列。本发明提高数据压缩的性能和坏数据辨识的能力,不引起任何的相位信息丢失。
-
公开(公告)号:CN11176644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65807.2
申请日:2020-07-1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同步相量相位量测的连续化转换和恢复方法:输入配电网同步相量量测装置的相位量测序列,定义转换后的相位序列、恢复后的相位序列、相位量测序列编号;在相位转换阶段,设置相位量测序列编号;计算相位量测的转换增量值,计算得到转换后的相位序列的元素;设置相位量测序列编号,判断相位量测序列编号是否大于相位量测序列的元素数量;在相位恢复阶段,设置相位量测序列编号;计算转换后的相位的恢复增量值,计算得到恢复后的相位序列的元素;设置相位量测序列编号,判断相位量测序列编号是否大于相位量测序列的元素数量;输出转换后的相位序列和恢复后的相位序列。本发明提高数据压缩的性能和坏数据辨识的能力,不引起任何的相位信息丢失。
-
公开(公告)号:CN11165046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408256.1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PMU装置的配电网故障精确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根据配电网的D-PMU配置情况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基于D-PMU的实时通信采集和上传量测数据;2)整理故障发生前后的量测数据;判断故障发生处两端是否存在T接线路,如果是执行步骤3),如果否执行步骤4);3)识别出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将非故障线路的量测信息合并;4)利用故障前后的量测数据对配电网故障诊断模型进行求解;5)计算并整理完成故障定位。本发明获取到故障发生处的位置,确定配电网故障发生的准确位置,满足了实际应用中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103010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96897.6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定制遗传的配电网PMU优化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固定的PMU数目为约束,考虑配电网拓扑变化情况,构建以最大化平均可观节点数量为目标的优化配置模型;在模型中通过更新目标函数引入量测冗余度;将零注入节点、节点注入功率和支路潮流数据引入到模型中;最后,运用一种定制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获得PMU最优配置方案。本发明以固定的PMU数目为约束,考虑配电网拓扑变化情况和,构建了以最大化平均可观节点数量为目标的优化配置模型和求解方法,所得PMU最优配置方案可以同时确定各个PMU配置顺序,有效指导工程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7394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21134.9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线模参数辨识与自适应矫正方法,检测需调整参数的线路两侧电压、电流信号,传递至对端并利用Bergeron模型计算对端电流计算值,与实测值作差后利用滑窗方式找到周期内最大模型误差值,当其大于启动值时启动参数矫正算法,计算电感参数调整量,并重新利用Bergeron模型计算、通讯并滑窗找寻参数矫正后的新模型误差,直到模型误差小于退出门槛时,更新线路的线模参数。本发明实现了输电线路的线模参数辨识与自适应矫正,以有效增强依赖线路参数的继电保护或故障测距方法的可靠性;应用场景广泛,无需额外加设装置,具备更好的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53783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224493.2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边架构和小波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故障指示器、D-PMU和FTU等装置的信息,建立云边架构,整理量测数据,根据故障指示器在云端判断配电网是否发生故障;2)根据故障指示器、D-PMU和FTU装置提供的实时量测数据,初步诊断故障发生的区域或区段;3)根据小波包神经网络在故障发生的初步诊断区域或区段对故障发生点进行精确定位;将故障后的实时量测数据进行频带分解,构造特征向量;4)将特征向量带入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误差训练,直至达到误差精度要求,输出故障诊断结果。本方法应用云边架构对配电网故障进行分层处理,充分应用了D-PMU等量测信息,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7458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11563778.9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8 , G01R31/52 , G01R31/58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金属回线接地钳位点评估方法和装置,充分利用金属回线运行时的接地钳位点设计的灵活性,进行直流线路末端接地故障仿真,通过对比不同钳位点时送端柔性直流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大小,以所选接地钳位点下的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子模块电容电压是否存在过压现象来最终确定金属回线运行时的接地钳位点,避免了直流侧对换流站子模块电容进行持续充电而导致换流站子模块电容过压跳闸的风险,解决了现金属回线运行时的接线地钳位点选择不当,导致直流侧对换流站子模块电容进行持续充电而导致换流站子模块电容过压跳闸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