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模具、叶片模具制备方法及模具型面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54654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010567995.5

    申请日:2020-06-19

    IPC分类号: B29C33/02 B29C33/38 B29C3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风电叶片模具、叶片模具制备方法及模具型面监测系统;其中,智能风电叶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结构包括:内结构层、加热层和外结构层;下模的结构与上模相同;加热层包括:导热凝脂层、铜管或加热丝,以及光纤光栅;内结构层为采用树脂在表面毡、无碱布和多轴向多层织物通过真空灌注工艺形成的固化结构层;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叶片模具内结构层;制备加热层;制备外结构层。模具型面监测系统,包括:风电叶片模具和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通过光纤与风电叶片模具的光纤光栅信号连接;本发明解决了如何精确监测模具内部应变和温度变化的相关技术问题。

    一种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组件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5799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19361.3

    申请日:2020-02-26

    IPC分类号: G02B6/02 G01B1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组件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该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结构中包括应变光纤光栅、玻璃纤维单向布、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树脂体系;其中,应变光纤光栅沿着光纤轴向的上下两侧铺设有玻璃纤维单向布,将应变光纤光栅包埋于上下两侧的玻璃纤维单向布内;包埋应变光纤光栅的上下两侧玻璃纤维单向布的外侧各铺设有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实现对应变光纤光栅及玻璃纤维单向布的包覆;应变光纤光栅、玻璃纤维单向布与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整个区域内分布有树脂体系,固化后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和树脂形成微区域双连续相,组成完整的光纤光栅传感器。该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与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成对内植于叶片模具内使用。本发明提高了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存活率、复杂应变可检性及长期使役稳定性。

    智能化塑料管道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嵌件、植入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1078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575178.2

    申请日:2017-07-14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1K11/32 G01L1/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塑料管道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嵌件、植入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在塑料管材连续挤出成型的过程中采用斜向导入的方式将光纤光栅传感器长条状嵌件准确地埋植于管材外表面,从而把预先内植于长条状嵌件的温度和应变传感器内埋于管材中,确保传感器在恶劣的管道制造和使役环境下存活,实现对管道温度、应变、压力等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将传统的塑料管材连续挤出工艺技术与光纤通信技术相结合,制造的智能化塑料管道可实现对温度、应变、压力等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进而实现城市管网的安全预警、故障诊断和自动控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一种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403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0119563.8

    申请日:2020-02-26

    IPC分类号: B29C70/36 G01D5/35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其结构包括:复合材料基板、干态纤维布、高分子无纺布、纤维单向束、真空灌注的液态树脂及光纤光栅;其中,复合材料基板位于整个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底部,作为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载体;干态纤维布作为覆盖层,位于整个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顶部;干态纤维布和复合材料基板之间为包覆于纤维单向束内的光纤光栅和高分子无纺布,其中,高分子无纺布位于光纤光栅上下两侧;复合材料基板与干态纤维布之间的区域内分布真空灌注的液态树脂,液态树脂固化之后,与上层干态纤维布以及底部复合材料基板形成强界面关系。本发明提高了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存活率及长期使役稳定性,解决了叶片模具难以在线监测的难题。

    一种光纤光栅气敏传感用的气体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685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35251.8

    申请日:2019-04-24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53 G01N21/4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光栅气敏传感用的气体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光纤光栅传感元件、测试管、光纤光栅承托稳定器、定位管、密封塞、光纤光栅解调仪、计算机处理器;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元件穿过光纤光栅承托稳定器、设置在测试管内,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元件与光纤光栅解调仪、计算机处理器依次相连。该装置的体积小、成本低、外观透明、可视性佳,同时在不影响光纤光栅轴向应变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光纤光栅在使用过程中的颤振,显著降低系统误差,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损伤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1219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811056771.7

    申请日:2018-09-11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1/88 G01N1/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损伤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其预铺设于蜂窝夹芯板上面板和下面板的内部,用于检测蜂窝夹芯板的温度和应变水平;光纤光栅解调仪,其用于将产生的光信号经光纤耦合器进入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且与光纤光栅相互作用后,波长与光纤光栅传感器光栅区中心波长相同的特定窄带波经光纤耦合器反射回来进行信号解调;处理器,其被配置为识别出监测点处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从而预测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结构件整体的损伤分布情况。

    基于内植光纤光栅的三明治构件固化变形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5970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1066521.1

    申请日:2018-09-11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1B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内植光纤光栅的三明治构件固化变形监测装置及方法,采用预固化的方式制备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将蜂窝芯层置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将第一面板、蜂窝芯层和第二面板定位对齐,得到三明治构件,将三明治构件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热模压机中进行加热加压,实现第二次固化;信号处理器对温度和应变全过程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对固化成型后的三明治构件进行脱模,最终得到内植光纤光栅的纤维复合材料三明治构件。克服了其他监测手段的不足,并解决了面板完全固化后胶接成型工艺使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数据不可靠的问题,采用预固化‑二次固化的成型工艺,并对引线加以保护从而保证监测信号稳定传输,实现实时在线监测。

    一种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组件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5799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0119361.3

    申请日:2020-02-26

    IPC分类号: G02B6/02 G01B11/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组件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该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结构中包括应变光纤光栅、玻璃纤维单向布、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树脂体系;其中,应变光纤光栅沿着光纤轴向的上下两侧铺设有玻璃纤维单向布,将应变光纤光栅包埋于上下两侧的玻璃纤维单向布内;包埋应变光纤光栅的上下两侧玻璃纤维单向布的外侧各铺设有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实现对应变光纤光栅及玻璃纤维单向布的包覆;应变光纤光栅、玻璃纤维单向布与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整个区域内分布有树脂体系,固化后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和树脂形成微区域双连续相,组成完整的光纤光栅传感器。该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与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成对内植于叶片模具内使用。本发明提高了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存活率、复杂应变可检性及长期使役稳定性。

    基于内植光纤光栅的三明治构件雷击损伤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0172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056754.3

    申请日:2018-09-11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1K11/32 G01B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内植光纤光栅的三明治构件雷击损伤监测装置及方法,利用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器,监测雷击时纤维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应力应变和温度的变化,同时在制备过程中使用预固化‑二次固化的成型工艺,使得传感器测量数据更加精准,可以显著降低成型和使用过程中的外界物理因素的影响。将得到的光信号经耦合器耦合输入解调仪,转换为电信号,再输入处理器中,得到纤维复合材料三明治结构的剩余强度等重要相关参数,并以图像、曲线形式输出,最终达到对于雷击造成复合材料的内部损伤进行在线监测,有效解决雷击损伤难以监测、雷击产生的巨大磁场对监测的干扰、雷击强大电流对传感器的破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