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98763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580000711.8
申请日:2005-01-1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J1/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12 , B82Y10/00 , H01J31/127 , H01J63/02 , H01J2201/3125
Abstract: 电子发射元件(10A)具有由电介质构成的发射极部(12)、施加用于电子发射的驱动电压(Va)的上部电极(14)以及下部电极(16),上部电极(14)形成在发射极部(12)的上表面上,下部电极(16)形成在发射极部(12)的下表面上,上部电极(14)具有露出发射极部(12)的多个贯通部(20),上部电极(14)中贯通部(20)的周部(26)的与发射极部(12)相对的面与发射极部(12)分离开。
-
公开(公告)号:CN1879184A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200580000709.0
申请日:2005-01-1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J1/312
Abstract: 电子发射元件(10A)具有由电介质构成的发射极部(12)、施加用于电子发射的驱动电压(Va)的上部电极(14)以及下部电极(16),上部电极(14)形成在发射极部(12)的上表面,下部电极(16)形成在发射极部(12)的下表面,上部电极(14)具有露出发射极部(12)的多个贯通部(20),上部电极(14)中贯通部(20)的周部(26)的与发射极部(12)相对的面与发射极部o(12)分离开。
-
公开(公告)号:CN1856857A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480023468.7
申请日:2004-12-28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光源(10A、10B)具有把多个电子发射元件(12A、12B)二维地排列起来的发光部(14)、对该发光部(14)的各电子发射元件(12A、12B)施加驱动电压(Va)的驱动电路(16A、16B)。驱动电路(16A、16B)根据来自外部(亮灯/熄灯开关等)的表示亮灯/熄灯的控制信号(Sc),在各电子发射元件(12A、12B)的上部电极(18)和下部电极(20)上施加驱动电压(Va),来驱动控制各电子发射元件(12A、12B)。各电子发射元件(12A、12B)具有板状的发射体(22)、形成在该发射体(22)的表面的上部电极(18)和形成在该发射体(22)的背面的下部电极(20)。
-
公开(公告)号:CN11169941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1880065730.6
申请日:2018-02-19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G02B5/20 , C04B35/581
Abstract: 光学部件(51)对来自光源(90)的光(91)的波长进行转换。光学部件(51)具有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21)。第一基板(11)包括荧光体基板第二基板(21)包括隔着第一基板(11)而接受来自光源(90)的光(91)的透光性基板(71)。透光性基板(71)通过具有伴有取向性的多晶结构而具有折射率的晶体各向异性。(61)。第二基板(21)对第一基板(11)进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69941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880065730.6
申请日:2018-02-19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G02B5/20 , C04B35/581
Abstract: 光学部件(51)对来自光源(90)的光(91)的波长进行转换。光学部件(51)具有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21)。第一基板(11)包括荧光体基板(61)。第二基板(21)对第一基板(11)进行支撑。第二基板(21)包括隔着第一基板(11)而接受来自光源(90)的光(91)的透光性基板(71)。透光性基板(71)通过具有伴有取向性的多晶结构而具有折射率的晶体各向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871683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480023469.1
申请日:2004-12-28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481 , B82Y10/00 , H01J1/312 , H01J63/02 , H01J2329/00
Abstract: 电子射出元件(10A),具有:在玻璃基板(11)上形成的下部电极(16);在该下部电极(16)上形成的由电介质膜组成的发射极部(12);和在该发射极部(12)上形成的上部电极(14)。在上部电极(14)和下部电极(16)之间施加为射出电子的驱动电压(Va)。至少上部电极(14),具有露出发射极部(12)的多个贯通部(20),在上部电极(14)中,贯通部(20)的边缘部(26)中的和发射极部(12)相对的面(26a)从发射极部(12)离开。
-
公开(公告)号:CN110072826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1780073409.8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C04B35/581 , C04B35/645
Abstract: 透明AlN烧结体的制法的第一工序中,首先,在包含板面为c面、纵横尺寸比为3以上的板状AlN粉末的AlN原料粉末中混合烧结助剂,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成型,制作成型体。此时,以板状AlN粉末的板面沿着成型体的表面的方式将混合物成型。第二工序中,对成型体的表面进行加压,同时,在非氧化气氛下,对成型体进行热压烧成,得到取向AlN烧结体。第三工序中,在非氧化气氛下,对取向AlN烧结体进行常压烧成,除去源自于烧结助剂的成分,由此,得到透明AlN烧结体。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900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58425.0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65 , H01M10/0585 ,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2 , H01M2/1066 , H01M4/38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2220/30 , H01M2300/0068 , H01M2300/00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搭载有电池的设备,其包括:基板;器件,该器件配置在基板上;全固体电池,该全固体电池设置成平面形状与基板上的器件的周缘部吻合,且至少一部分具有与器件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外缘形状吻合的互补的外缘形状;以及配线,该配线将器件及全固体电池连接在一起。全固体电池包括:正极层,该正极层具有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为包含向一定方向取向的多个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取向多晶体;固体电解质层,该固体电解质层由锂离子传导材料构成;以及负极层,该负极层具有负极活性物质。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在最小限度的空间内确保所需要的电力、并且使设计自由度显著提高的搭载有电池的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866463A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510068095.1
申请日:2005-05-16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J61/04 , H01J63/00 , H01J1/30 , G02F1/1335 , G02F1/133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产生高的电场集中,并且能够使电子发射场所变多,对电子发射能够得到高输出、高效率,能以低电压驱动的光源。本发明光源(10D)具有背面玻璃基板(200)和一个板面面对上述背面玻璃基板(200)的主面所配置的前面玻璃基板(202)。在前面玻璃基板(202)的一个板面上涂敷荧光体。在背面玻璃基板(200)的主面上二维地排列多个电子发射元件(12B),并且,在形成于背面玻璃基板(200)和前面玻璃基板(202)之间的空间(230)中密封进气体(232)。作为气体(232),能够使用例如Hg(水银)气体或Xe(氙)气。
-
公开(公告)号:CN110168418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780082068.0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G02B5/20 , F21S2/00 , F21V9/32 , F21V29/70 , H01S5/0225 , F21Y115/30
Abstract: 光学部件(50)具有:第一基板(10),其包括荧光体基板(11);和第二基板(20),其支撑第一基板(10)、并包括透光性基板(21)。透光性基板(21)具有带取向性的多晶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