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69411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580011722.6
申请日:2005-04-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0402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9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2300/004 , Y10T29/4911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正极基层上形成正极混合物层以得到正极;在负极基层上形成负极混合物层以得到负极;形成粘结到正极和负极中至少一个的表面上的电子绝缘多孔膜;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插入一隔离层以形成电极板组件;并且将非水电解液注入电极板组件。形成多孔膜的步骤包括:制备出含有包含可热交联的树脂和微粒状填料的膜粘结剂的多孔膜糊剂;将多孔膜糊剂施涂到正极和负极中至少一个的表面上并加热所得到的涂膜。
-
公开(公告)号:CN100481583C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580011722.6
申请日:2005-04-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0402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9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2300/004 , Y10T29/4911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正极基板上形成正极混合物层以得到正极;在负极基板上形成负极混合物层以得到负极;形成粘结到正极和负极中至少一个的表面上的电子绝缘多孔膜;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插入一隔膜以形成电极板组件;并且将非水电解液注入电极板组件。形成多孔膜的步骤包括:制备出含有包含可热交联的树脂和微粒状填料的膜粘结剂的多孔膜糊剂;将多孔膜糊剂施涂到正极和负极中至少一个的表面上并加热所得到的涂膜。
-
公开(公告)号:CN101222033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03666.7
申请日:2004-07-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构成为: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正极,能够插入/脱插锂离子的负极,介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多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其中多孔膜与正极和负极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相粘合;多孔膜由填料与树脂粘合剂构成;树脂粘合剂在多孔膜中的含量是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的所述填料,为1.5~8重量份;树脂粘合剂含有丙烯腈单元、丙烯酸酯单元或甲基丙烯酸酯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645644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510008162.0
申请日:2001-10-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69 , H01M2/0207 , H01M2/0217 , H01M2/0227 , H01M2/0413 , H01M2/0473
Abstract: 本发明将形成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半壳体的电池外壳(2)与封口外壳(3)隔着垫片(4)使各自的开口部相对配置组合形成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内放置产生电能的要件,利用敛缝加工进行封口,将垫片(4)在电池外壳(2)的开口端一侧与封口外壳(3)的肩部(35)之间压缩。还在封口外壳(3)的底面(31)的各周边上形成凹部(36),增强封口外壳(3)的封口外壳周边侧面(32)的直线部分对敛缝封口压力的强度,能够防止因封口时所述直线部向外膨胀而使封口性能下降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515048A
公开(公告)日:2004-07-21
申请号:CN02811568.6
申请日:2002-08-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 H01M2/0222 , H01M4/06 , H01M6/06 , H01M10/0427 , H01M2006/106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
Abstract: 将正极板(11)与负极板(12)卷绕成扁平状,使得正极层叠面(22a~22e)与负极层叠面(23a~23f)隔着隔膜交替层叠。这时,在卷绕开始的面对面的正极层叠面(22a、22b)及负极层叠面(23a)、以及卷绕结束的面对面的正极层叠面(22e)及负极层叠面(23f)上,形成位置偏移检测孔(41a、41b、42、43、44),对卷绕的极板组进行X射线检查,根据孔位置的偏移来检测位置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100367559C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510097882.9
申请日:2005-09-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它具有带状的正极、带状的负极和隔膜,具有将通过隔膜分隔的正极和负极卷绕而成的电极组与收容电极组的有底罐,其中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附载在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合剂层,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附载在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合剂层,在正极合剂层和负极合剂层的至少一方与隔膜之间,部分地配置着多孔质耐热层。由于这样配置了多孔质耐热层,所以可以提供一种高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它可以防止电池特性的降低,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因过热而产生的内部短路。
-
公开(公告)号:CN1295799C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01803066.1
申请日:2001-10-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69 , H01M2/0207 , H01M2/0217 , H01M2/0227 , H01M2/0413 , H01M2/0473
Abstract: 本发明将形成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半壳体的电池外壳(2)与封口外壳(3)隔着垫片(4)使各自的开口部相对配置组合形成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内放置产生电能的要件,利用敛缝加工进行封口,将垫片(4)在电池外壳(2)的开口端一侧与封口外壳(3)的肩部(35)之间压缩。还在封口外壳(3)的底面(31)的各周边上形成凹部(36),增强封口外壳(3)的封口外壳周边侧面(32)的直线部分对敛缝封口压力的强度,能够防止因封口时所述直线部向外膨胀而使封口性能下降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879249A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200480032941.8
申请日:2004-12-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2/16 , H01M4/13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电极群,上述电极群包括:(1)卷芯、(2)由正极芯材及上述正极芯材上附载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构成的正极、(3)由负极芯材及上述负极芯材上附载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构成的负极、以及(4)形成于上述正极及上述负极的至少一方的电极上的多孔膜。这里,多孔膜由填料和粘合剂构成,正极及负极卷绕在卷芯上。在正极及/或负极的起卷侧,设置有活性物质层仅附载在芯材单面的区域,并比在活性物质层仅附载在芯材单面的区域更靠近起卷侧处,设置有芯材的两面均未附载活性物质层的部分。通过电极群的此种构造,可以降低多孔膜的破损,提高其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393038A
公开(公告)日:2003-01-22
申请号:CN01803066.1
申请日:2001-10-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69 , H01M2/0207 , H01M2/0217 , H01M2/0227 , H01M2/0413 , H01M2/0473
Abstract: 本发明将形成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半壳体的电池外壳(2)与封口外壳(3)隔着垫片(4)使各自的开口部相对配置组合形成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内放置产生电能的要件,利用敛缝加工进行封口,将垫片(4)在电池外壳(2)的开口端一侧与封口外壳(3)的肩部(35)之间压缩。还在封口外壳(3)的底面(31)的各周边上形成凹部(36),增强封口外壳(3)的封口外壳周边侧面(32)的直线部分对敛缝封口压力的强度,能够防止因封口时所述直线部向外膨胀而使封口性能下降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1222033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810003666.7
申请日:2004-07-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构成为: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正极,能够插入/脱插锂离子的负极,介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多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其中多孔膜与正极和负极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相粘合;多孔膜由填料与树脂粘合剂构成;树脂粘合剂在多孔膜中的含量是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的所述填料,为1.5~8重量份;树脂粘合剂含有丙烯腈单元、丙烯酸酯单元或甲基丙烯酸酯单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