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方形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45644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510008162.0

    申请日:2001-10-04

    Abstract: 本发明将形成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半壳体的电池外壳(2)与封口外壳(3)隔着垫片(4)使各自的开口部相对配置组合形成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内放置产生电能的要件,利用敛缝加工进行封口,将垫片(4)在电池外壳(2)的开口端一侧与封口外壳(3)的肩部(35)之间压缩。还在封口外壳(3)的底面(31)的各周边上形成凹部(36),增强封口外壳(3)的封口外壳周边侧面(32)的直线部分对敛缝封口压力的强度,能够防止因封口时所述直线部向外膨胀而使封口性能下降的情况发生。

    锂离子二次电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67559C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510097882.9

    申请日:2005-09-02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它具有带状的正极、带状的负极和隔膜,具有将通过隔膜分隔的正极和负极卷绕而成的电极组与收容电极组的有底罐,其中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和附载在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合剂层,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和附载在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合剂层,在正极合剂层和负极合剂层的至少一方与隔膜之间,部分地配置着多孔质耐热层。由于这样配置了多孔质耐热层,所以可以提供一种高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它可以防止电池特性的降低,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因过热而产生的内部短路。

    扁平方形电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95799C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01803066.1

    申请日:2001-10-04

    Abstract: 本发明将形成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半壳体的电池外壳(2)与封口外壳(3)隔着垫片(4)使各自的开口部相对配置组合形成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内放置产生电能的要件,利用敛缝加工进行封口,将垫片(4)在电池外壳(2)的开口端一侧与封口外壳(3)的肩部(35)之间压缩。还在封口外壳(3)的底面(31)的各周边上形成凹部(36),增强封口外壳(3)的封口外壳周边侧面(32)的直线部分对敛缝封口压力的强度,能够防止因封口时所述直线部向外膨胀而使封口性能下降的情况发生。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79249A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200480032941.8

    申请日:2004-12-08

    Inventor: 林徹也 大畠积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电极群,上述电极群包括:(1)卷芯、(2)由正极芯材及上述正极芯材上附载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构成的正极、(3)由负极芯材及上述负极芯材上附载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构成的负极、以及(4)形成于上述正极及上述负极的至少一方的电极上的多孔膜。这里,多孔膜由填料和粘合剂构成,正极及负极卷绕在卷芯上。在正极及/或负极的起卷侧,设置有活性物质层仅附载在芯材单面的区域,并比在活性物质层仅附载在芯材单面的区域更靠近起卷侧处,设置有芯材的两面均未附载活性物质层的部分。通过电极群的此种构造,可以降低多孔膜的破损,提高其安全性。

    扁平方形电池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93038A

    公开(公告)日:2003-01-22

    申请号:CN01803066.1

    申请日:2001-10-04

    Abstract: 本发明将形成平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半壳体的电池外壳(2)与封口外壳(3)隔着垫片(4)使各自的开口部相对配置组合形成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内放置产生电能的要件,利用敛缝加工进行封口,将垫片(4)在电池外壳(2)的开口端一侧与封口外壳(3)的肩部(35)之间压缩。还在封口外壳(3)的底面(31)的各周边上形成凹部(36),增强封口外壳(3)的封口外壳周边侧面(32)的直线部分对敛缝封口压力的强度,能够防止因封口时所述直线部向外膨胀而使封口性能下降的情况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