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30046C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380102897.9

    申请日:2003-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H01M10/052 H01M10/0525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为具备包含含有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具有包含选自Ni和Co的至少1种构成的元素M的组成,具有含二次凝聚粒的粒子形态,且峰强度比满足下列(1)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中的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摩尔比满足下列(2)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体积累积频度90%的粒径(D90)在10μm~25μm的范围内,前述非水电解质包含环内具有至少一个双键的磺内酯化合物。2≤(I003/I104)<5 (1)0.95≤(YLi/YM)≤1.02 (2)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使用它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9304C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00808916.7

    申请日:2000-06-14

    Abstract: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实质上是由具有用通式:LixMySnzO2(M表示Co、Ni、Mn、Fe、V等过渡金属(特别是Co和Ni),0.9≤x≤1.15、0.85≤y≤1.00、0<z<0.001)表示的组成的含Li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构成。该正极活性物质粒径控制性(微细化和粒度分布窄)优异。还不招致电池内压上升。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有正极、隔片和负极、和收容它们的电池容器以及电池容器内充填的非水电解液。正极含有用上述通式表示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用该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可提高充放电特性和低温特性等的同时还能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11660A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380102897.9

    申请日:2003-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H01M10/052 H01M10/0525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为具备包含含有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具有包含选自Ni和Co的至少1种构成的元素M的组成,具有含二次凝聚粒的粒子形态,且峰强度比满足下列(1)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中的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摩尔比满足下列(2)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体积累积频度90%的粒径(D90)在10μm~25μm的范围内,前述非水电解质包含环内具有至少一个双键的磺内酯化合物。2≤(I003/I104)<5 (1)0.95≤(YLi/YM)≤1.02 (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