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47287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680009402.1

    申请日:2006-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49 H01M8/1011 H01M2008/1095 Y02E60/523

    Abstract: 作为具备质子传导性膜(6)、形成于前述质子传导性膜(6)的一面的阳极催化剂层(3)和局部地形成于前述质子传导性膜(6)的相反侧的面的阴极催化剂层(2),前述阴极催化剂层(2)中生成的水透过前述质子传导性膜(6)被供给到前述阳极催化剂层(3)的燃料电池,具备以与前述阴极催化剂层(2)接触的状态形成于前述质子传导性膜(6)的前述相反侧的面的水扩散区域(2a)的燃料电池。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11660A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380102897.9

    申请日:2003-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H01M10/052 H01M10/0525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为具备包含含有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具有包含选自Ni和Co的至少1种构成的元素M的组成,具有含二次凝聚粒的粒子形态,且峰强度比满足下列(1)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中的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摩尔比满足下列(2)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体积累积频度90%的粒径(D90)在10μm~25μm的范围内,前述非水电解质包含环内具有至少一个双键的磺内酯化合物。2≤(I003/I104)<5 (1)0.95≤(YLi/YM)≤1.02 (2)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30046C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380102897.9

    申请日:2003-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H01M10/052 H01M10/0525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为具备包含含有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具有包含选自Ni和Co的至少1种构成的元素M的组成,具有含二次凝聚粒的粒子形态,且峰强度比满足下列(1)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中的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摩尔比满足下列(2)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体积累积频度90%的粒径(D90)在10μm~25μm的范围内,前述非水电解质包含环内具有至少一个双键的磺内酯化合物。2≤(I003/I104)<5 (1)0.95≤(YLi/YM)≤1.02 (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