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30046C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380102897.9

    申请日:2003-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H01M10/052 H01M10/0525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为具备包含含有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具有包含选自Ni和Co的至少1种构成的元素M的组成,具有含二次凝聚粒的粒子形态,且峰强度比满足下列(1)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中的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摩尔比满足下列(2)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体积累积频度90%的粒径(D90)在10μm~25μm的范围内,前述非水电解质包含环内具有至少一个双键的磺内酯化合物。2≤(I003/I104)<5 (1)0.95≤(YLi/YM)≤1.02 (2)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11660A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380102897.9

    申请日:2003-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H01M10/052 H01M10/0525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为具备包含含有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具有包含选自Ni和Co的至少1种构成的元素M的组成,具有含二次凝聚粒的粒子形态,且峰强度比满足下列(1)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中的前述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摩尔比满足下列(2)式,前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体积累积频度90%的粒径(D90)在10μm~25μm的范围内,前述非水电解质包含环内具有至少一个双键的磺内酯化合物。2≤(I003/I104)<5 (1)0.95≤(YLi/YM)≤1.02 (2)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6891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03818906.2

    申请日:2003-07-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备正极和负极间夹入隔层并卷绕成扁平状的电极群、与上述正极通电连接并从上述电极群的旋涡面突出的正极接头、与上述负极通电连接并从上述旋涡面突出的负极接头和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电池的上述非水电解质中含有环内至少具有一个双键的磺内酯化合物,上述正极接头和上述负极接头间的最短距离在6mm~18mm的范围内。

    非水电解质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703799A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02821206.1

    申请日:2002-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由非水溶剂与溶于该非水溶剂中电解质组成的非水电解质,其中非水溶剂包含碳酸亚乙酯(EC),碳酸异丙烯酯(PC),γ-丁内酯(GBL)和除了EC,PC,和GBL之外的一种溶剂作为第四组分,且该非水溶剂满足下式(1)-(4)要求:15≤x≤50 (1);30≤y≤75 (2);0<z<30 (3);0<p≤5 (4);其中,x是碳酸亚乙酯占非水溶剂总体积之百分数(%),y是碳酸异丙烯酯占非水溶剂总体积之百分数(%),z是γ-丁内酯占非水溶剂总体积之百分数(%),p是第四组分占非水溶剂总体积之百分数(%)。

    非水电解质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0338813C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02821206.1

    申请日:2002-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非水电解质和含非水电解质的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含有:非水溶剂;溶于非水溶剂中的电解质,其中非水溶剂包含碳酸亚乙酯,碳酸异丙烯酯,γ-丁内酯,碳酸亚乙烯酯和包含乙烯基碳酸亚乙酯和苯基碳酸亚乙酯中至少一种的溶剂的第五组分,且该非水溶剂满足下式(5)-(9)要求:15≤x≤50 (5),30≤y≤75 (6),0<z<30 (7),0<w≤5 (8),0<q≤5 (9);其中,x是碳酸亚乙酯占非水溶剂总体积之百分数(%),y是碳酸异丙烯酯占非水溶剂总体积之百分数(%),z是γ-丁内酯占非水溶剂总体积之百分数(%),w是碳酸亚乙烯酯占非水溶剂总体积之百分数(%),q是第五组分占非水溶剂总体积之百分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