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25603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680054529.9

    申请日:2016-09-13

    Abstract: 为了抑制裂纹的扩展,充气轮胎(1)具备:长尺寸状凸部(40),设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轮胎侧面(31)中的至少一方的轮胎侧面(31),从轮胎侧面(31)突出,并且沿着轮胎侧面(31)延伸;以及锯齿(50),由多个小槽(51)平行排列而形成,并且设于轮胎侧面(31)的包含长尺寸状凸部(40)的端部(47)的区域,小槽(51)相对于穿过长尺寸状凸部(4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宽度方向中央线(45)而倾斜。

    充气轮胎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82258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880011389.6

    申请日:2018-02-13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中,内侧胎肩陆部(31)具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胎肩横纹槽(311)。此外,内侧次陆部(32)分别具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将内侧次陆部(32)贯通的贯通横纹槽(321)。此外,中央陆部(33)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单一的周向细槽(331);以及中央横纹槽(332),其一侧端部在中央陆部(33)的车宽方向内侧的边缘部开口,另一侧端部与周向细槽(331)连通而终结。此外,胎肩横纹槽(311)、贯通横纹槽(321)以及中央横纹槽(332)构成从轮胎接地端(T)起朝向轮胎赤道面(CL)连续地延伸的1道连通横纹槽。

    充气轮胎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9093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80011385.8

    申请日:2018-02-13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21、22)、以及由周向主槽(21、22)划分出的陆部。其中,陆部(32)具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将陆部(32)贯通的贯通横纹槽(321),以及在贯通横纹槽(321)的左右的边缘部形成的第一倒角部(323)及第二倒角部(324)。并且,第一倒角部(323)的一侧端部在陆部(32)的一侧边缘部开口,另一侧端部在贯通横纹槽(321)的槽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终结。此外,第二倒角部(324)的一侧端部在陆部(32)的另一侧边缘部开口,另一侧端部在贯通横纹槽(321)的槽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终结。

    充气轮胎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2560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4529.9

    申请日:2016-09-13

    Abstract: 为了抑制裂纹的扩展,充气轮胎1具备:长尺寸状凸部40,设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轮胎侧面31中的至少一方的轮胎侧面31,从轮胎侧面31突出,并且沿着轮胎侧面31延伸;以及锯齿50,由多个小槽51平行排列而形成,并且设于轮胎侧面31的包含长尺寸状凸部40的端部47的区域,小槽51相对于穿过长尺寸状凸部4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宽度方向中央线45而倾斜。

    充气轮胎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4833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0707.2

    申请日:2016-07-08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维持在湿润路面上的制动性能并且改善耐磨耗性能。在胎面部的胎面表面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通过各主槽而形成有在轮胎宽度方向邻接的多个环岸部,至少在轮胎宽度方向邻接的两条主槽形成为具有周期性振幅的波状,在形成于波状的各主槽之间的环岸部,具备:横纹槽,设为相对于轮胎周向交叉,两端与各主槽连通,并在轮胎周向排列多条;以及细槽,设为在沿轮胎周向邻接的各横纹槽之间,相对于轮胎周向交叉,在轮胎周向排列多条,一端与主槽连通,另一端在环岸部内终止,且槽宽比横纹槽窄。

    充气轮胎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8956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80059830.2

    申请日:2019-09-11

    Abstract: 提供改善了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和耐切割性的充气轮胎。作为设置于胎侧区域的胎侧块(23),而设置隆起高度不同的高块(23H)和低块(23L),在设为包括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高块(23H)和低块(23L)的块对(B)时,使块对(B)所包括的高块(23H)及低块(23L)的一部分接触,将由这些块夹着的胎侧槽(33)设为封闭槽(33A),在各块对中,关于构成高块(23H)及低块(23L)各自的顶面的轮胎周向两侧的边缘部的一对轮廓线(第一直线部(L1)、第二直线部(L2)及第三直线部(L3)),使第一直线部(L1)彼此互相以15°以内的角度差向相同方向延伸,使第二直线部(L2)彼此和第三直线部(L3)彼此中的任一方互相以15°以内的角度差向相同方向延伸,使第二直线部(L2)彼此和第三直线部(L3)彼此中的另一方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延伸。

    充气轮胎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265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780047820.8

    申请日:2017-07-31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在位于中央周向主槽(41)两侧的陆部(10)中,距轮胎赤道线(CL)的距离较近的陆部(10)即第1陆部(12)具有第1周向细槽(51),另一侧的陆部(10)即第2陆部(13)具有第2周向细槽(52),在第1陆部(12)的由第1周向细槽(51)所划分出的区域中,将与中央周向主槽(41)邻接的一侧设为第1陆部第1区域(21),将另一侧设为第1陆部第2区域(22),在第2陆部(13)的由第2周向细槽(52)所划分出的区域中,将与中央周向主槽(41)邻接的一侧设为第2陆部第1区域(26),将另一侧设为第2陆部第2区域(27),第1陆部第1区域(21)和第2陆部第1区域(26)具有平面区域(30),第1陆部第2区域(22)和第2陆部第2区域(27)形成有横槽(60),能够均衡地提高湿地操纵稳定性和干地操纵稳定性。

    充气轮胎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51084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880052893.0

    申请日:2018-11-15

    Inventor: 桑原陵

    Abstract: 充气轮胎的胎侧花纹具备:凸脊花纹区域,隔开间隔地设有沿一个方向连续延伸的多个第一凸脊;以及标章显示区域,与所述凸脊花纹区域相接,被所述凸脊花纹区域包围,显示有包括文字、数字、记号、图形或文字、数字、记号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组合的标章。所述标章显示区域具备:镶边凸脊,对所述标章的外缘进行镶边;以及多个第二凸脊,设于所述标章的内部区域,相互隔开间隔地沿一个方向连续延伸。所述第一凸脊和所述第二凸脊的端部与所述镶边凸脊连接,所述第一凸脊和所述第二凸脊的顶部与所述镶边凸脊的顶部成为同一平面地连接。

    充气轮胎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5108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80052893.0

    申请日:2018-11-15

    Inventor: 桑原陵

    Abstract: 充气轮胎的胎侧花纹具备:凸脊花纹区域,隔开间隔地设有沿一个方向连续延伸的多个第一凸脊;以及标章显示区域,与所述凸脊花纹区域相接,被所述凸脊花纹区域包围,显示有包括文字、数字、记号、图形或文字、数字、记号以及图形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组合的标章。所述标章显示区域具备:镶边凸脊,对所述标章的外缘进行镶边;以及多个第二凸脊,设于所述标章的内部区域,相互隔开间隔地沿一个方向连续延伸。所述第一凸脊和所述第二凸脊的端部与所述镶边凸脊连接,所述第一凸脊和所述第二凸脊的顶部与所述镶边凸脊的顶部成为同一平面地连接。

    充气轮胎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8956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80059830.2

    申请日:2019-09-11

    Abstract: 提供改善了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和耐切割性的充气轮胎。作为设置于胎侧区域的胎侧块(23),而设置隆起高度不同的高块(23H)和低块(23L),在设为包括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高块(23H)和低块(23L)的块对(B)时,使块对(B)所包括的高块(23H)及低块(23L)的一部分接触,将由这些块夹着的胎侧槽(33)设为封闭槽(33A),在各块对中,关于构成高块(23H)及低块(23L)各自的顶面的轮胎周向两侧的边缘部的一对轮廓线(第一直线部(L1)、第二直线部(L2)及第三直线部(L3)),使第一直线部(L1)彼此互相以15°以内的角度差向相同方向延伸,使第二直线部(L2)彼此和第三直线部(L3)彼此中的任一方互相以15°以内的角度差向相同方向延伸,使第二直线部(L2)彼此和第三直线部(L3)彼此中的另一方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延伸。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