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PR保护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43801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209910.6

    申请日:2020-03-2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APR保护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对于传输线路两端的两个光放单元,所述两个光放单元中的每个光放单元的前置放大器PA与另一个光放单元的功率光放大器BA之间通过光纤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所述两个光放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光放单元的PA的接收状态为信号丢失LOS状态,且本光放单元的交换芯片探测到链路中断信号的情况下,激活本光放单元的APR保护状态;其中,所述APR保护状态为关断本光放单元的BA输出;所述两个光放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光放单元的交换芯片探测到链路导通信号的情况下,去激活本光放单元的APR保护状态,使本光放单元的BA的状态恢复至APR保护状态被激活前的状态。

    一种多通道并行的光电探测电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940416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127631.9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并行的光电探测电路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探测器、第一级放大单元、第二级放大单元、滤波单元和多路同步ADC;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第一级放大单元由跨阻放大器构成,将电流信号放大成电压信号;第二级放大单元由放大倍数不同的n个运算放大器构成,并行连接在跨阻放大器之后形成并行n通道;滤波单元由带宽不同的n个低通滤波器构成,并行连接在n个运算放大器之后;多路同步ADC连接在n个低通滤波器之后,同步采集n个放大倍数下的数据。该电路采用多通道并行结构,可在同一时刻采集多档位增益的信号,提高探测效率,有效降低噪声和提高信噪比,提高探测的动态范围。

    一种无OSC监控机制下的APR实现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2726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259586.8

    申请日:2018-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OSC监控机制下的APR实现方法和装置,对于传输线路中相邻的两个放大单元,方法包括:当任一放大单元的PA探测到持续的无光信号时,触发本放大单元的BA降低发射功率至眼保功率,并发送周期的方波脉冲给另一放大单元的PA;当任一放大单元的PA探测到周期的方波脉冲时,触发本放大单元的BA降低发射功率至眼保功率;当任一放大单元的PA探测到持续的有光信号时,触发本放大单元的BA恢复正常发射功率。本发明的APR实现方法无需依赖OSC单元,放大单元可自身检测光纤断光事件,并自身通知发射侧降低发射功率至眼保功率,在完成光纤修复后自动使发射侧的发射功率恢复正常,实现简单、无需人工干预,有效实现护眼。

    一种具有OTDR功能的遥泵泵浦源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930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44246.5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OTDR功能的遥泵泵浦源装置及控制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激光单元、环形器和处理单元;其中,激光单元分别与环形器和处理单元连接;环形器用于将激光单元发出的第一光信号传输至输出光纤,并将输出光纤返回的第二光信号传输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光信号控制激光单元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OTDR状态和遥泵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OTDR功能的遥泵泵浦源装置及控制方法,OTDR和遥泵功能通过同一激光单元实现,不仅节省了高昂的OTDR设备成本,解决了工程人员现场检测费时费力的问题,还能够实现实时的光纤线路损耗监测,避免由于光纤端面不干净存在的烧毁光纤端面的危险。

    一种单跨距光传输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9985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95161.0

    申请日:2018-05-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跨距光传输系统和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第一远程增益单元、第二远程增益单元、旁路第一泵浦源、旁路第二泵浦源、随路泵浦源和光接收单元;第二远程增益单元包括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和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的泵浦端口与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的泵浦端口连接;第一远程增益单元与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的信号端口连接,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的信号端口与随路泵浦源连接,随路泵浦源与光接收单元连接;旁路第一泵浦源和旁路第二泵浦源分别与第一远程增益单元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和方法,解决了当前主流的单随路遥泵系统存在的相对强度噪声和多径干涉过大的问题,提高了单跨距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有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波长选择开关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8709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210088125.5

    申请日:2012-03-29

    Abstract: 一种具有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波长选择开关及控制方法,波长选择开关有设置在本体内的光学系统、切换衰减单元和与切换衰减单元相连接的切换衰减控制单元,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重力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切换衰减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方法: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将信号输出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存储、比较、判断,并输出变化后的各方向的加速度数值;切换衰减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值控制切换衰减单元。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实现,可应用于类似波长选择开关等内设切换衰减单元和基于自由空间平台光学系统的任何光通信器件中,并有效解决由于不同放置状态或运动状态导致的插入损耗等相关指标变化的问题。

    一种高速光模块的双模块液冷测试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76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80001.3

    申请日:2024-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光模块的双模块液冷测试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该高速光模块的双模块液冷测试装置包括密封中筒体、异型密封垫片、光模块PCB以及密封压板;所述光模块PCB的一侧上设置有光模块以及高速传输连接头,所述光模块位于所述密封中筒体内,所述高速传输连接头位于所述密封中筒体外;所述密封中筒体内设置有倒锥型筒体,所述倒锥型筒体的主体部分位于两侧的所述光模块之间,且所述倒锥型筒体与两侧的所述光模块均保持有间隔。本发明可以实现在高速传输情况下的液冷测试;且能同时对两个高速光模块进行液冷测试,从而提升测试效率;另外,光模块设置有倒锥型筒体,可加快氟化液气体的上冲速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进而提高测试效果。

    一种高速光模块倾斜设计的液冷测试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72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79999.5

    申请日:2024-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光模块倾斜设计的液冷测试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该高速光模块倾斜设计的液冷测试装置包括光模块PCB、密封中筒体、异型密封垫片以及密封压板;其中:所述密封中筒体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异型密封面,所述异型密封垫片与所述异型密封面相固定;所述密封压板的一部分与所述光模块PCB相固定,所述密封压板的另一部分以及所述光模块PCB的一部分与所述异型密封垫片相固定;所述光模块PCB一侧上设置有光模块以及高速传输连接头,所述光模块倾斜的位于所述密封中筒体内,所述高速传输连接头位于所述密封中筒体外。本发明可以实现在高速传输情况下的液冷测试,另外还可以提高散热效率,进而提高测试效果。

    一种光纤适配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0812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010591832.0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涉及光通信领域。该光纤适配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空腔,空腔包括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别对应连通壳体的相对两端;保持件,与壳体一体成型,设置于第一空腔内;其中,保持件围成容纳腔,容纳腔具有位于一端的第一开口、位于另一端的第二开口和沿保持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开口;保持盖板,用于可拆卸的与保持件连接以封闭第三开口;陶瓷套筒,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保持盖板相邻,陶瓷套筒具有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第三空腔,陶瓷套筒被限制在容纳腔内。保持件是一体式结构,提升了光纤适配器的准直性能。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1624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444504.4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结构层、连接层和第二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所述连接层以及所述第二结构层密封连接形成密封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的液体体积小于所述腔体容积;所述第一结构层包括:第一绝缘子层、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子层的导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导流结构,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导流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热结构接触,所述导流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散热结构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