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构系统配置控制器及其流水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68708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338051.9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9/4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系统配置控制器,包括:配置存储模块:包括配置包存储器和配置组存储器,其中,配置包存储器用于存储配置包,配置组存储器用于存储配置组;配置包解析模块:用于对配置包进行解析,解析生成配置组索引和配置组有效标志位,输出至配置组读取模块;配置组读取模块:用于根据配置组索引和配置组有效标志位,从配置组存储器读取有效的配置组;配置组重构模块:用于根据配置组的就位与否以及输入数据的就位与否,启动或停止计算阵列的重构过程和流水执行过程。本发明降低了可重构系统功耗,提高了可重构系统的计算性能。

    一种用于H.264编码的整数运动估计快速搜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7407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410204512.X

    申请日:2014-05-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H.264编码的整数运动估计快速搜索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先对整个搜索窗SW1内的像素点进行亚采样处理,只针对16×16模式进行搜索,根据SAD准则,找出匹配最佳的N个候选样本像素点;根据N个候选点的收敛率及分布位置,重新展开搜索窗SW2;对SW2内的像素点再次搜索,得出最佳的整数运动矢量。根据设定的候选样本像素点数N,可以在图像质量和计算量之间做出取舍。N值越小,搜索点和运算量越少,整数运动估计完成越快,代价是图像质量的下降;反之,N值越大,搜索点和运算量越多,图像质量上升。本发明中设定N的值为1‑3。本快速搜索方法运用了粗略、精细两步搜索,有效地减少了需要搜索的像素点,降低了运算复杂度,提高了运算速度。

    一种基于粗粒度动态可重构系统的多模式数据访问装置及办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78086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410062769.6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粗粒度动态可重构系统的多模式数据访问结构,包括外部存储器,存储所有需要的数据;外部存储器接口,用于建立通信;片上数据缓存器,暂存可重构阵列最近使用的数据;二维数据转换模块,从片上数据缓存器读取数据,根据微处理器发出的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选择数据转换模式并将转换后的数据传入阵列输入先入先出寄存器堆;阵列输入先入先出寄存器堆,接收模式转换后的数据并传给可重构阵列;微处理器,发出数据转换模式控制信号。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访问管理办法,通过多模式访问,先对数据处理、整形,再将数据传给可重构阵列,以减少可重构阵列数据访问延迟,提高可重构系统计算性能。

    用于实现可重构系统中多任务调度的管理单元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55367B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310338040.2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可重构系统中多任务调度的管理单元和方法,包括任务生成模块、任务解析模块和任务发送接口模块;所述任务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可重构阵列的任务,包括配置可重构阵列功能的配置信息、配置数据流的配置信息、相应的目标可重构阵列编号以及任务编号;所述任务解析模块:用于缓存并解析任务中包含的目标可重构阵列编号及任务编号;所述任务发送接口模块:用于传送任务给相应的可重构阵列,当任务解析模块中发现任务的目标可重构阵列相同时,将该任务同时发送给多个可重构阵列。本发明提高复杂的可重构系统动态重构效率。

    一种基于新型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行人导航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1745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31107.0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1/00 G01C21/005 G01C21/165 G01C21/28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行人导航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手持智能设备平台、观测量处理单元和融合滤波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手持智能设备利用自身硬件获取IMU、磁力计、压力计、WiFi、BLE和GNSS等的原始数据;(2)观测量处理单元处理手持智能设备提供的原始数据以提供位置或速度等观测量给融合滤波器;(3)融合滤波器利用运动学模型作为系统模型,观测量处理单元的结果建立观测模型,经过融合滤波器的处理最终得到行人导航结果。本发明克服了在没有其他辅助系统的情况下,导航误差会迅速累积的缺点;IMU处理模块考虑了手持智能设备的多种模式,突破了传统多传感器融合IMU需和载体固定的限制;提高了行人导航的精确度。

    一种表征集料与沥青粘附作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28979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13831.9

    申请日:2016-02-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杨军 廖辉 龚明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Q6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征集料与沥青粘附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沥青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液态,基质沥青加热至120℃,改性沥青加热至160℃;步骤2:取少量沥青滴于标准尺寸的载玻片(1)一端,并放回烘箱中约10分钟,便于沥青充分散开,形成平整的沥青试样(2);步骤3:将试样取出冷却至室温,用于试验;步骤4:选择合适的探针(3)并进行校准;步骤5:规定试样中间一块40μm×40μm的正方形区域为扫描区域,并选取正方形区域内的九个测试点;步骤6: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设备对测试点逐一测量粘附力,并计算粘附功。得到的试验指标可用于比较不同种类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的好坏以及作为粘附性要求的规范标准。

    一种基于时钟规划偏差算法的处理器性能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24774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210589451.4

    申请日:2012-12-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钟规划偏差算法的处理器性能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是布图规划阶段,根据SRM前、后级寄存器与多个SRM之间的路径联系,将SRAM归组。其次是布局阶段,进行时钟偏差规划,分为两个阶段:时钟树综合之前,根据SRAM与前、后级寄存器若干条路径的平均裕量来调节SRAM时钟延时,同时采取局部裕量借用算法来规划寄存器时钟偏差;时钟树综合之后,采取时钟树算法修正和工程变更两种方法来分别处理大量和少量时序违规;在后续阶段,为处理布线后的保持时间违规,用基于分布式多场景时序分析的、ECO命令和脚本相结合的修复方案。

    一种测试表征沥青混凝土微观界面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9034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91429.4

    申请日:2015-10-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表征沥青混凝土微观界面相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环氧树脂AB胶包裹沥青混凝土小块,在模具中固化成扁圆柱形试件,用于保护沥青混凝土小块在后续打磨过程中不剥落不变形,提高打磨平整度,随后用金相砂纸打磨试件,打磨完成超声波清洗后即得到满足要求的最终试件,进入测量步骤,用纳米压痕仪放大观察试件表面各相,选定包含多个相的测量区域,等距打点测量,记录荷载-位移曲线及显微镜图像,试验结束,根据荷载位移曲线电算得各点杨氏模量及硬度,结合各测点所在相,即得各相的模量及硬度指标。最后根据各测点间距离及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可分析估算当前试样中沥青与集料间微观界面过渡区大小及其力学特性。

    一种应用于粗粒度可重构阵列的自动映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6493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027776.8

    申请日:2013-01-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粗粒度可重构阵列的自动映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应用算法,划分为由主控处理器执行的软件部分和由可重构阵列加速的硬件部分;对在阵列上加速的硬件部分,使用编译器进行编译,得到描述此部分代码的数据流图;选择数据流图中待映射的操作节点并映射到阵列上,对剩余的操作节点反复进行上述选择,直到数据流图中的所有操作节点都被映射,得到可在阵列上运行的配置文件;将得到的配置文件与由主控处理器执行的软件部分整合,得到整合后的新的应用算法;将新的应用算法用主控处理器的编译器进行编译,生成能在硬件上运行的机器代码。本发明实现对可重构阵列硬件资源的高效分配和调度,以减少映射时间。

    基于预先解码分析的数据信息缓存管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34455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210535995.2

    申请日:2012-12-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8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先解码分析的数据信息缓存管理系统,包括流媒体处理器模块、数据信息预取FIFO模块、数据信息缓存单元和数据信息缓存控制器模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如上所述基于预先解码分析的数据信息缓存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尽量利用重复数据,减少数据传输时间,减少数据带宽占用及在外部存储器中的换行延迟,以提高大规模粗粒度可重构系统的数据访问效率,使得性能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