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9200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72201.8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多孔介质试验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介质离心侵入熔融金属‑固化定位的系统与方法,包括:试杯,用于放置测试介质以及侵入金属;转子体,用于安装试杯,其中试杯放置测试介质的一端远离转子体;恒温油浴预热装置,用于对试杯以及转子体进行预热;离心装置,内部安装转子体,用于对试杯进行离心操作,其中,试杯、转子体预热后安装在离心装置内;红外加热与压缩制冷装置,设置在离心装置内,用于控制试杯的温度。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多孔介质离心侵入熔融金属‑固化定位的系统及方法可以获得三维孔隙结构,且孔径测试范围大,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孔隙结构中的孔隙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99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837476.5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尺寸效应的粗糙节理面旋转剪切‑渗流试验装置,装置包括上剪切部、下剪切部,上剪切部用于容纳不同外径尺寸的上试样块,下剪切部用于容纳不同外径尺寸的下试样块,上试样块底端与下试样块顶端接触形成节理面,节理面外侧套设有渗流部,渗流部外侧壁周向连通有若干水管,若干水管沿渗流部外侧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下剪切部外侧壁设置有扭转部,使用方法包括制作上试样块、下试样块;安装上试样块、下试样块并进行封水处理;进行剪切试验,得出试验结果并记录;重复试验。本发明提供的试验装置和方法能够研究各向异性与尺寸效应对节理面剪切‑渗流特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595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74313.7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5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恒定预紧力端锚粗糙层状岩体剪切增韧颗粒流数值方法,包括:确定试样尺寸和构件颗粒尺寸,生成端锚粗糙层状岩体剪切增韧颗粒流模型,获取层状岩石基质、锚杆及托盘构件;对所述层状岩石基质、所述锚杆及所述托盘构件赋予不同接触模型及细观参数;基于赋予不同接触模型的所述层状岩石基质、所述锚杆及所述托盘构件,对所述锚杆施加预紧力;基于施加预紧力的所述锚杆,对所述试样进行加载和监测,获取全剪切过程中所述锚杆的应力演化。本发明锚杆间岩体在剪切过程中相对左右部岩体较为完整,锚杆极大提升了剪切作用下中部层状岩体的完整性,体现了锚杆的加固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104318.5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静动荷载作用下巷道锚固围岩灾变演化的模拟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巷道现场锚固围岩的基础数据;根据基础数据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得到标定结果;基于标定结果构建颗粒流数值模型;对颗粒流数值模型施加点动载扰动;根据点动载扰动设置求解终止条件并监测围岩接触力演化过程,得到静动荷载作用下巷道锚固围岩灾变演化结果。本申请通过构建点动荷载作用下巷道围岩的颗粒流数值模型来模拟真实煤矿开采过程中支护结构的承压情况,利用对模型施加边界速度的方法来约束内部颗粒流速度,使得模拟结果更加还原真实情况,为预防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现场发生围岩灾变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62016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426203.6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冲击缓冲结构及安置方法,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冲击缓冲结构的设置,冲击缓冲结构可以相对于支撑结构进行滑动,水泵支撑平台受到的水流冲击力,会传递至冲击缓冲结构上,使冲击缓冲结构沿半球形凹槽的球面向上进行滑动,从而改变所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从而实现缓冲效果;而且通过缓冲防水层的设置,在实现装置防水效果的同时,同样可以起到缓冲效果,防止高速下降的水流有可能通过冲击进入底部围岩中,影响地质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水流的冲击力对围岩的破坏,有助于提高围岩的稳定性,保证废弃矿井地下空间的密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3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36163.8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支护构件与硐室围岩接触及相互作用的模拟方法和系统,本方法包括:获取待模拟巷道的支护方案,并基于支护方案对待模拟巷道进行划分,得到若干个巷道段。获取每个巷道段内各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及巷道围岩的赋存状态。构建相应巷道段的颗粒流数值模型。通过每两个相邻巷道段的颗粒流数值模型,得到待模拟巷道的颗粒流细观结构演化模型。基于颗粒流数值模型获取待模拟巷道的细观力学参数,并通过物理力学参数对细观力学参数进行标定后,建立待模拟巷道的颗粒流细观结构演化模型。本申请从能量及裂隙场演化角度反映支护构件对围岩支护作用的细观机理,获得围岩裂隙分布及围岩与支护构件的宏观破坏模式,为支护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68669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1084809.3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粗糙裂隙面层状各项异性岩体剪切试验装置,包括基板和固定在基板上的试样模具和剪切实验装置;试样模具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底板的一端与基板铰接,第一底板上滑动连接有模具侧板;模具侧板的顶端设置有样板架;基板上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第一底板铰接;剪切试验装置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底板上固定有相互对称的两个第三侧板和两个第四侧板,第三侧板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任一第四侧板朝向剪切试样的一侧固定有剪切组件。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制作各种内部夹角的剪切试样,无需制作后切割,剪切结果更加准确,为研究粗糙裂隙面层状各项异性岩体受力性能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58265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985717.6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激发高掺量尾泥水泥砖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水泥砖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尾泥450~550份、粉煤灰150~250份、水泥80~120份、铁矿尾砂80~120份、水100~150份、碱激发剂40~50份及减水剂5~10份;所述尾泥为铁矿选矿尾料;所述碱激发剂由生石灰、石膏及硅酸钠组成;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并进行混合得到胶凝材料,之后成型即得碱激发高掺量尾泥水泥砖;本发明利用生石灰、石膏及硅酸钠配合得到碱激发剂,能有效激发铁矿选矿尾料中的有效成分,使其转变为具有较佳胶结性能的物质,进而使其能与粉煤灰、铁矿尾砂和水泥有效胶凝,且得到的水泥砖的力学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414922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98446.8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深地结构充填的木质纳米纤维素改性胶结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矿山充填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木质纳米纤维素改性胶结充填材料的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水泥300~450份、粉煤灰100~150份、细骨料500~550份、煤矸石1000~1200份、改性木质纳米纤维素0.3~0.6份和水400~500份;所述改性木质纳米纤维素为阳离子苯丙乳液改性的木质纳米纤维素。本发明通过对矿山充填材料的配方及制备过程进行优化,制备出高强度的、能够用于深地结构充填的木质纳米纤维素改性胶结充填材料,为采空区构成的地下空间进行再利用的构想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221594855U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22971458.9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贵州大学 ,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IPC: G01N29/04 , G01N29/22 , G01N29/265 , G01B2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裂缝探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超声波硐室围岩裂隙分布探测设备,包括握把,所述握把的上方设置有探测机构,探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块和圆筒,第一支撑块的内壁与握把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器,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该超声波硐室围岩裂隙分布探测设备,通过第一伸缩杆能够推动第二支撑块和第二连接筒向探测孔移动,配合第二伸缩杆推动定位板进行定位,由此便得知探测孔的最长距离,避免装置在进行使用时,无法得知探测头的行进距离,探测头会与探测孔内壁磕碰,造成探测头损伤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