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好氧反硝化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215202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310091477.0

    申请日:2013-03-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好氧反硝化菌,其分类命名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Strain N2,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3年3月19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093。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好氧反硝化菌的应用。本发明采用自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筛选所得的高效好氧反硝化菌,该菌株同时具备异养硝化作用,可同时去除水体中硝态氮和氨氮,且反硝化作用过程中极少积累亚硝酸盐,无二次污染。经扩大培养后,直接用于湖泊水体的脱氮,避免了非土著菌种的环境不适应,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215202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91477.0

    申请日:2013-03-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好氧反硝化菌,其分类命名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Strain N2,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3年3月19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093。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好氧反硝化菌的应用。本发明采用自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筛选所得的高效好氧反硝化菌,该菌株同时具备异养硝化作用,可同时去除水体中硝态氮和氨氮,且反硝化作用过程中极少积累亚硝酸盐,无二次污染。经扩大培养后,直接用于湖泊水体的脱氮,避免了非土著菌种的环境不适应,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水质急性毒性在线监测的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71927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010200079.4

    申请日:2010-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急性毒性在线监测的设备,它包括发光细菌连续培养系统、加样系统、排液系统、光电检测系统、数据显示系统,且能实现全自动操作。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设备进行水质急性毒性在线监测的方法。本发明的水质急性毒性在线监测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非专业人员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和维护;本方法能完全实现水质连续自动化急性毒性监测,而且灵敏度与国标的发光细菌法相当,极大的简化监测步骤。使用本设备和方法为突发环境事故提供预警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极大减少损失。

    一种发光细菌生物敏感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保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2215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200078.X

    申请日:2010-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细菌生物敏感元件,它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发光细菌菌悬液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将混合液逐滴滴入到氯化钙溶液中,固化。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发光细菌生物敏感元件的具体制备方法和保存方法。本发明将发光细菌包埋与凝胶小球中,增大接触的比表面积,以达到重复利用,稳定发光,连续监测的作用。本发明所制得的在线连续监测水质急性毒性发光细菌生物敏感元件可以实现连续的在线培养,以达到长期的稳定的发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接触样本充分,避免了光纤探头与敏感元件的接触,感光性能好,对于只需过滤的操作,免除了过多的预处理步骤,还可以实现15天左右的连续重复使用,保存起来也比较方便。

    转聚磷激酶基因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3555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610038917.6

    申请日:2006-03-1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聚磷激酶基因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基因的克隆和载体的构建;克隆包括:提取大肠杆菌的总DNA;设计引物,扩增ppk基因;扩增出的目的基因重组到克隆载体pMD18-T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包括: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HindIII双酶切带有ppk目的基因的pMD18-T质粒和空表达载体pET-28a(+);将目的基因通过T4连接酶定向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然后转化DH5α;利用PCR和双酶切的方法筛选鉴定出阳性重组子;提取出重组质粒pET28a-PPK,转化受体菌株BL21(DE3)中。本发明工艺简单,所得基因菌具有高效的去除磷的能力。

    一种去除蓝藻及氮磷营养盐的电化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081500U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21674408.7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去除蓝藻及氮磷营养盐的电化学装置,包括框架、浮体、蓝藻收集板、电化学阳极、磷回收阴极以及蓄电池,所述框架上下开口,通过侧面外部设置的浮体漂浮在水面上;所述蓝藻收集板为两块,分别位于框架的两侧,其一边与框架的侧板的纵边连接,相对的另一边向水面延伸,蓝藻收集板的板面垂直于水面,两块蓝藻收集板之间的夹角为90°;框架位于两块蓝藻收集板之间的前板顶部低于两侧侧板顶部,从而在两块蓝藻收集板之间形一个开口;所述电化学阳极固定在框架内壁上,且位于水面以下,所述磷回收阴极平行分布在电化学阳极下部;所述蓄电池固定在框架位于水面的部分上,为电化学阳极和磷回收阴极供电。

    中沉式三相分离生物流化床

    公开(公告)号:CN2360400Y

    公开(公告)日:2000-01-26

    申请号:CN99227416.8

    申请日:1999-03-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杨柳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中沉式三相分离生物流化床,包括外壳(1)和在外壳内进出水管(2、3)、进气管(4)、沉淀箱(8)、回流管(5)和斜板(7)构成,进水管、进气管的口部设于外壳的底部,沉淀箱置于外壳的中上部,出水管口部置于沉淀箱内,沉淀箱的底部为开口,开口下部设有截面为V型板面平行放置的1—7层斜板,最下层的斜板底部的缺口设有通向外壳底部的回流管。本实用新型对水、气和载体的分离效果好,沉淀区中的载体、活性污泥与水的分离效果良好。

    一种曝气强化电化学耦合生态浮床

    公开(公告)号:CN209507748U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22247222.X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曝气强化电化学耦合生态浮床,包括浮体、基质填充袋、电化学耦合装置以及曝气机;所述基质填充袋悬挂在浮体的底部,内部填充有生物质炭;所述电化学耦合装置包括阳极棒、阴极棒和电源,阳极棒与阴极棒插入在生物质炭内;所述曝气机位于浮体上方,其曝气管延伸至基质填充袋底部。通过在生态浮床内设置电化学耦合装置,实现污染水体中氨氮快速去除;同时利用浮床下方的曝气管对水体进行曝气,可以引起水力扰动,提高电化学耦合生态浮床的净化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