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5534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56000.0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山东电力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于芃 , 孙树敏 , 苏建军 , 刘大辉 , 程艳 , 张用 , 刘兴华 , 王玥娇 , 李笋 , 滕玮 , 赵晖 , 左新斌 , 王士柏 , 李广磊 , 赵鹏 , 张兴友 , 魏大钧 , 王楠 , 邢家维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波浪能发电汇集与综合供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波浪能发电系统和柔性直流系统;柔性直流系统包括柔性直流系统送端换流阀、直流母线和柔性直流系统受端换流阀;柔性直流系统送端换流阀的直流接口与柔性直流系统受端换流阀的直流接口之间通过直流母线进行连接;波浪能发电系统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波浪能发电装置,各个波浪能发电装置经过就地的交流海底电缆汇流后就近接入柔性直流系统送端换流阀的交流接口;柔性直流系统受端换流阀的交流侧接口直接接入并网型或者离网型用电场景中的交流供电网络。解决了目前波浪能发电在高可靠送出和高效利用等方面面临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09774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56846.4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满足交直流独立供电的波浪能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波浪能捕获驱动装置、永磁同步发电机、机侧变流器、直流母线、储能系统、直流负荷、网侧变流器和交流负荷;波浪能捕获驱动装置驱动永磁同步发电机运行发电;机侧变流器的交流侧与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定子输出侧连接;机侧变流器与网侧变流器的直流侧通过直流母线互联;储能系统和直流负荷并联接入直流母线;网侧变流器的交流侧为就地的交流负荷提供交流母线。本申请实现了波浪能发电装置与储能系统、光伏系统、交直流用电负荷的一体化、模块化融合,就地为独立用电场景下的交直流多样化负荷提供持续、可靠、清洁的电力供给。
-
公开(公告)号:CN1198912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768211.X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6 , H02J3/32 , H02J3/48 , H02J3/50 , H02J3/38 , H02J3/18 , H02J3/16 , H02J3/00 ,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配电网能量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建立移动储能时空状态模型;基于配电网柔性开关状态建立柔性开关运行约束条件,并基于柔性开关运行约束条件建立配电网网络重构模型;将移动储能时空状态模型及配电网网络重构模型进行整合分析,并根据整合分析结果及预定义的目标函数建立配电网承载力提升模型;利用配电网承载力提升模型评估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承载力,并根据承载力评估结果优化配电网能量管理策略。本发明通过建立移动储能时空状态模型,能够将电能进行空间移动,为实现时空多尺度下的削峰填谷、解决供需平衡的需求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5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14048.6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10/0631 , H02J3/00 ,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光储系统辅助服务协同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资源响应特性、响应能力及经济性,分析各类型储能虚拟电厂的可调资源多维响应特性;根据虚拟电厂的可调资源多维响应特性,构建虚拟电厂内各分布式资源的响应模型;以虚拟电厂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虚拟电厂运营决策优化模型,并利用开源求解器进行求解,得到协同优化结果。本发明从虚拟电厂的角度出发,分析用户侧分布式光储系统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协同优化运行策略,从而使得用户侧分布式光储系统可以通过接入虚拟电厂得到考虑更全面、调度更精确、管控更智能的协同运行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97427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633611.X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6 , H02J3/48 , H02J3/50 , H02J3/38 , H02J3/00 , H02J3/28 , H02J3/14 , G06Q50/06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网资源优化调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输配协同双层经济调度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输配电网的运行特性及源荷特性,构建输配电网分层调度框架,并根据输电网与配电网的资源调度,配置输配电网分层调度的运行模式;基于输配电网的输配耦合特性,设定输配电网的层间解耦变量,并结合输配电网物理结构,构建一致性判据,检验输配电网的收敛性;设定输配电网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构建输配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并结合输配电网执行结果,优化更新经济调度模型的模型参数。本发明搭建实时双层经济调度模型,将原有输配电网一体优化模型转换为输配电网分层优化模型,为配网内高比例资源参与调控提供支撑,降低联合优化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959927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43431.X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力市场盈利分配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历史盈利分配周期内用户侧分布式光储系统的履约行为与违约压力,构建预期履约度模型与预留成本比例模型,预测当前盈利分配周期时用户侧分布式光储系统的预期履约度及聚合商预留成本比例;计算用户侧分布式光储系统在当前盈利分配周期的响应收入,基于履约赤字最小化原则,构建基本分配、收入扣除及盈利再分配三层机制。本发明首先预测系统的预期履约度,结合违约风险和运营成本,为高履约度系统制定较高的响应单价,通过基础收入分配、违约扣款和剩余盈利再分配的三维盈利分配方式,合理分配盈利,提升电力市场的盈利效率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6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06876.1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Inventor: 苗伟威 , 周光奇 , 程艳 , 王士柏 , 王楠 , 于芃 , 王成龙 , 王玥娇 , 邢家维 , 刘奕元 , 杨颂 , 秦昌龙 , 袁帅 , 张辉 , 李俊恩 , 王彦卓 , 常万拯 , 李庆华 , 尹志昂 , 边晓燕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共享储能与输电线路协同配置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建立不确定需求场景生成函数;根据所述不确定需求场景生成函数,生成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不确定需求场景;基于所述不确定需求场景,建立共享储能与输电线路的双层协同优化配置模型;并对所述双层协同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共享储能与输电线路配置方案。本发明相较于传统单一配置方案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同时能有效缓解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受限约束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降低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弃风弃光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910010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0047673.2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两阶段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对区域和局域两个层次电网进行分析,第一阶段通过评估大电网调峰能力确定区域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第一阶段为第二阶段提供区域内消纳能力;第二阶段通过评估局域内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得到局域内考虑电压调节能力、网损情况等指标的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由此得到局域内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本发明通过区域‑局域两阶段评估很好的衔接了大电网消纳能力和配电网消纳能力,解决了传统分布式电源消纳评估仅限于在配电网层面,无法考虑大电网消纳能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7295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45443.5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分布式光伏调控方法和调控装置,基于多时间尺度对分布式光伏进行分层分级调控,不仅增强了调控的时效性,且调控能力得到了改善,进而可以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调控方法包括:基于日前时间尺度确定所有分布式光伏集群的次日光伏出力调控目标容量。基于日内第一时间尺度分配所有分布式光伏集群的次日光伏出力调控目标容量,得到每个分布式光伏集群的调控目标容量。基于日内第二调控尺度和分布式光伏集群的调控目标容量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单元的出力进行调控。其中,日前时间尺度大于日内第一时间尺度,日内第一时间尺度大于日内第二时间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3327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554026.6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于芃 , 孙树敏 , 程艳 , 王士柏 , 王楠 , 刘奕元 , 关逸飞 , 周光奇 , 王玥娇 , 邢家维 , 杨颂 , 王成龙 , 孙立群 , 赵帅 , 王彦卓 , 常万拯 , 李庆华
IPC: H02J3/24 , G06F30/20 , H02J3/32 , H02J3/46 , H02J3/48 , G06F111/0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和新能源机组协同调频控制模型,包括:离散时间预测模型,用于预测被控制变量的未来行为;代价函数,用于计算最优控制动作;约束条件,用于对新能源机组和电池储能系统调频过程进行约束。本发明的电池储能系统和新能源机组协同调频控制模型,利用BESS参与系统调频,相较于传统下垂控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新能源机组的频率支撑作用,还能够协调储能系统放电,平抑电网波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