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1596712U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23142723.9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36 , H01M4/66 , H01M50/53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及电芯,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极耳,集流体包括支撑层和导电层,支撑层的两侧表面均设有导电层;极耳包括第一箔片和第二箔片;其中,在集流体上,第一箔片以及第二箔片分别与两侧的导电层焊接,且第一箔片、集流体和第二箔片形成焊接一区;在集流体外,第一箔片与第二箔片之间至少局部焊接并形成焊接二区;焊接一区和焊接二区相邻设置。如此设置,克服了支撑层为高分子材料层而自身的焊接性能较差的缺陷,两层箔片直接焊接具有良好的过流能力,焊接内阻小,焊接一区与焊接二区整体增加了电流导通路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集流体的极耳焊接方式焊接内阻高、焊接强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304888U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23231205.4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池。其中,电池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上设置有容置腔和开口,开口与容置腔连通,开口的外边缘设置有外凸缘,盖体盖设在开口上并与外凸缘连接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加强段,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形成夹角A,加强段连接在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第一连接段与加强段之间的夹角B以及第二连接段与加强段之间的夹角C至少之一满足关系式90°≤B<180°,90°≤C<180°。本申请的电池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变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125988U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22806567.5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134 , H01M4/70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极片、电极组件以及电池。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功能表面以及第二功能表面;所述第一功能表面具有相互连接的极耳区域以及活性层区域,所述极耳区域设置极耳,所述活性层区域设置第一负极活性层,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有明区以及暗区;所述第二功能表面设置第二负极活性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有明区和暗区,所述第二区域为暗区;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功能表面的第一正投影与所述极耳区域至少部分重合。该负极片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不容易析锂,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20895585U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23371727.X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7 , H01M10/0525 , H01M4/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及电池,其中,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第二集流体的第一部分的两面均设有第二活性涂层,第一部分为第二集流体的靠近电芯的卷绕中心的部分;将穿过电芯的中心且与电芯的厚度方向垂直的线定义为电芯的第一中心线;第一中心线平行于电芯的长度方向;在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第一极片的卷绕起始端和第二极片的卷绕起始端位于第一中心线的不同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及电池,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20873780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2373983.0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375 , H01M50/103 , H01M50/184 , H01M50/186 , H01M50/19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壳体的内部连通;膜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粘接层,粘接层封堵第一通孔,第一金属层朝向第一侧壁的一面与粘接层粘接。由于在壳体上开设第一通孔相较于在壳体上设置减薄区而言工艺更为容易,从而该电池节省了电池的工艺成本,进而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同时,电池泄压更为灵活和及时,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另外,膜组件的第一金属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避免膜组件受到外部的磕碰而发生损伤,保证电池内整体的密封性。膜组件还可以防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流出,同时有效防止外部杂质进入电池内部,有助于维持电池的稳定性和正常工作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220306285U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23104629.4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02 , H01M4/66 , H01M50/538 , H01M50/536 , H01M10/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结构、电池卷芯及电池,电池极片结构包括:集流体,其包括支撑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活性物质涂层,其包括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第一涂层涂覆于集流体的第一侧,第二涂层涂覆于集流体的第二侧,第一涂层具有第一空闲区,集流体与第一空闲区对应的位置处暴露设置,第二涂层具有第二空闲区,集流体与第二空闲区对应的位置处暴露设置;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空闲区,第一极耳与第一导电层导电连接,第二极耳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空闲区,第二极耳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极片结构解决了电池极片结构的复合集流体两侧金属层难以有效导通以及极耳焊接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253298U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23091354.5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2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芯及电池,电芯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位于第一集流体上的第一活性层,第一活性层设置有第一凹槽,露出第一集流体,第一极耳和第一凹槽内的第一集流体连接;位于第二集流体上的第二活性层,第二活性层设置有第二凹槽,露出第二集流体,第二极耳和第二凹槽内的第二集流体连接;第一活性层包括有位于第一集流体两侧的第一子活性层和第二子活性层;第一子活性层和第二子活性层交替设置有暗区和明区,通过如此,实现电芯能量密度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220106827U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21030443.6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3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及其电池,极片包括极片主体和极耳连接部;极片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连接于第一边和第二边之间的第三边,极耳连接部从第一边延伸出;第一边和第三边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倒角,第二边和第三边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倒角,第二倒角的面积大于第一倒角的面积;或,第一边和第三边的连接处设置为直角,第二边和第三边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倒角。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极片倒角影响电芯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9677505U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21195986.3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31 , H01M50/519 , H01M50/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电池包括壳体单元、电芯组件和电路板组件,壳体单元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上壳体本体和极耳连接部,极耳连接部和上壳体本体沿电池长度方向连接,下壳体具有第一开口,上壳体本体和极耳连接部盖设于第一开口以和下壳体形成容置腔,极耳连接部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和上壳体本体在上壳体本体厚度方向上具有间距;电芯组件位于容置腔,电芯组件包括两个极耳,至少一个极耳和极耳连接部连接;电路板组件和极耳连接部电连接,且沿电池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和极耳连接部背离第一开口的一侧贴合。通过改变壳体的结构使各部件之间连接更加紧凑,可以实现电池的小型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219642967U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21158732.4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5 , H01M50/176 , H01M50/184 , H01M50/188 , H01M50/198 , H01M50/186 , H01M50/557 , H01M50/567 , H01M50/586 , H01M50/593 , H01M10/0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其中,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塑胶件、极柱和胶体,顶盖与塑胶件层叠设置,顶盖具有第一通孔,塑胶件具有与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极柱依次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极柱的外壁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胶体粘接于极柱与所述顶盖之间,且至少部分胶体填充至间隙内,从而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的同时,减少极柱装配时的物料使用,提高顶盖组件装配效率以及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