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0233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556886.1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次/超同步耦合阻抗模型的频域辨识方法与系统,该系统包括:扰动信号发生模块,用于生成扰动信号,并将所述扰动信号注入到电力设备端口处;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电力设备端口处实时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阻抗模型辨识模块,用于根据所采集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进行辨识得到电力系统的次/超同步耦合模型。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完整地测量得到电力设备的次/超同步耦合模型;能够连续地测量多个次/超同步频率对应的模型,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操作,减少了工作量,避免了大量重复的工作;能够根据多组离散频率点的耦合模型辨识得到耦合模型的传递函数表达式,便于分析整个电网系统存在的振荡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706981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37346.7
申请日:2017-04-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 Y02E60/60 , Y02E60/76 , Y04S40/22 , H02J3/383 , G06F17/5036 , H02J3/06 , H02J3/18 , H02J3/36 , H02J3/386 , H02J2003/007 , H02J2003/36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同步参考坐标系的阻抗网络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目标系统的机网参数;S2:根据机网参数进行潮流计算,以得到用于构建系统中各设备阻抗矩阵模型的状态变量初值;S3:根据状态变量初值建立系统中各设备的阻抗矩阵模型;S4:将系统中各设备的阻抗矩阵模型转换到全网统一的坐标系中;S5:构建整体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S6:将阻抗网络模型聚合为组合阻抗矩阵;S7:根据组合阻抗矩阵进行振荡稳定性分析。本发明能够实现多变流器‑大电网的阻抗网络建模,具有适用范围广,物理含义明确,简洁高效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06673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41517.3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交直流混合网络的分布式混合仿真分析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将仿真系统划分为机电子系统和多个电磁子系统;设定与仿真时间相关的参数;根据预设的混合型交互协议确定不同子系统的接口参数的交换时刻和仿真顺序;根据不同子系统的接口参数的交换时刻和仿真顺序进行仿真,并判断是否到仿真终止时间;如果持续到仿真终止时间,则终止仿真并输出仿真计算结果。该分析方法可以通过不同子系统的接口参数的交换时刻和仿真顺序从而提高仿真的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仿真的精确度,简单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06611957A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11105623.0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24 , G01R31/086 , H02J13/000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广域监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将目标电网划分为多个分区,对所述多个分区分别设置监测节点;采集所有监测节点的次/超同步电压和次/超同步电流;对所有监测节点的次/超同步电压和次/超同步电流进行同步处理和同步状态估计得到所述目标电网的次/超同步振荡情况;根据所述目标电网的次/超同步振荡情况进行显示,并根据预设的预警规则判断所述目标电网的次/超同步振荡情况是否需要预警。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有助于调度人员实时掌握电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快速消除次/超振荡对系统的不利影响,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53273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56799.1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 H02J3/1821 , H02J3/187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适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同相牵引供电系统,属于牵引供电与电力输配电技术领域,包括相互独立的牵引变压器和同相补偿器,牵引变压器和同相补偿器中的补偿变压器和匹配变压器均为单相结构。牵引变压器原边绕组与补偿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构成V,v接法;匹配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一端与补偿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一端相连,其原边绕组另一端接入牵引母线正极;补偿变压器副边绕组另一端接入大地或牵引母线负极,“背靠背”变流器的一侧交流端口接入补偿变压器副边绕组,另一侧接入匹配变压器副边绕组;混合补偿配置的同相补偿器还包括固定电容器支路和固定电抗器支路;本发明可实现有源和无源补偿装置容量均为最低配置,同时保持变压器的较高容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00218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291075.5
申请日:2013-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60
Abstract: 一种基于服务组件架构的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将组成能量管理系统的服务单元剖分为细粒度的排序分析、求解线性方程组、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和优化计算等原子服务单元,并通过原子服务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分析和处理组成粗粒度的实时监测、历史信息管理、模型管理、SCADA、IEEE模型解析、CIM模型解析、调度管理、实时调度、调度计划、自动发电控制、安全评估、高级应用、调度员培训仿真、拓扑分析、状态估计、潮流计算和最优潮流等功能服务单元。最终由功能服务单元按照约定的调用方式组成完整功能的EMS。本发明将EMS系统的组成细化为原子服务单元,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弹性,为EMS系统的发展升级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1895117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241302.X
申请日:2010-07-27
Applicant: 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次同步谐振的评估方法和装置,属于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机网系统的电气阻尼,并获取所述机网系统的机械阻尼;根据所述机网系统的电气阻尼和机械阻尼,获取所述机网系统的总阻尼;根据所述机网系统的总阻尼,评估所述机网系统的次同步谐振。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第二获取模块和评估模块。本发明通过根据机网系统的电气阻尼和机械阻尼得到总阻尼,并根据总阻尼评估机网系统的次同步谐振,能够全面、精确地评估机网系统的次同步谐振。
-
公开(公告)号:CN101277018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57039.1
申请日:2008-01-29
Applicant: 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 四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机组次同步阻尼控制装置。包括:对机端角速度变化量进行检测并进行滤波处理的脉冲量输入模块(PI),检测并解调出各次同步模态SSO信号;对各模态转速信号进行分别处理,再叠加生成控制信号的控制模块(CM);输出控制信号送往励磁系统的模拟量输出模块(AO)。装置通过采集的SSO信号,经过控制处理,转变为励磁绕组的励磁电压控制信号,通过励磁绕组产生相应的励磁电流,形成次同步频率下的电磁转矩,通过这个转矩对次同步振荡起到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395682C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410009685.2
申请日:2004-10-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BD与GPS互备授时的方法及其装置,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BD分脉冲和GPS秒脉冲引入单片机,并与经过倍频后的振荡计数比较,可获得晶振整分时钟与BD整分时钟之间的累积误差以及晶振秒时钟与GPS秒时钟之间的累积误差;每秒间隔使用互备授时算法由上一步得到的偏差数据序列估计出晶振时钟相对标准时钟的偏差;再根据估计出的偏差值确定代表下一秒时间间隔的晶振振荡次数并写入计数器;当倍频后的振荡计数与计数器中的值相等时,形成并输出精确的秒脉冲。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装置。采用本发明可大大增强同步授时的持久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秒授时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207679C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03145952.8
申请日:2003-07-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补偿循环离散傅立叶变换误差的同步相量测量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自动测量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在定间隔采样循环离散傅立叶变换基础上,当系统频率偏移额定频率时,计及了频率偏差的影响,使频率和相量的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现场试验测试表明,当采样率为4800Hz,相量校正计算频率为200Hz时,其稳态精度指标为:相量幅值误差小于0.5%,相量相角误差小于1°,频率计算误差小于0.01Hz;其动态精度指标为:相量幅值误差小于1%,相量相角误差小于1°,频率计算误差小于0.01Hz。它完全满足《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