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空间竖向拓建施工方法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616738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863303.9

    申请日:2019-0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空间竖向拓建施工方法及结构,通过在拓建区域即待拓建结构的下方设置加固土体,加固土体与原有地下结构的原围护紧密相连,通过在原围护的内侧设置新围护,在新围护与原围护的空隙内通过注浆加固形成围护结合体,新围护和围护结合体的顶部设置锁口梁,新立柱向下延伸至加固土体下方,新立柱向上延伸至原地下结构的顶板,从而使得新围护和新立柱得到稳固的支撑,进而可以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在原地下结构及拓建结构内部完成,因此可以在尽量不影响已有建筑使用功能下进行竖向拓建,从而在环境影响最小情况下增大地下设施空间,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使用需求。且本发明的原围护和结构梁板能够最大程度上能够继续使用,拓建造价低。

    一种预制构件灌浆密实度质量可视化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89159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767419.2

    申请日:2019-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灌浆密实度质量可视化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标准浆液配比下不同灌浆密实度与浆液介电系数的变化关系曲线,获得目标密实度ρ0下浆液介电系数εr0;S2.获取标准配比浆液目标密实度下浆液达到养护强度的介电系数εr1;S3.根据超高频电磁装置发射的电磁波反射波谱曲线突变点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生成三维立体图像;S4.建立灌浆料填充达到目标密实度ρ0下与浆液介电系数εr0相关的三维立体图像,作为灌浆密实度的检验标准。本发明实现了预制构件灌浆密实度质量可视化检测与评价,具有检测过程方便,快速,精确度高的特点。

    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47747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710518788.9

    申请日:2017-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数块相互连接的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的前、后面预埋有注浆管,预制墙板内预留连接钢筋,预制墙板的组装缝中嵌设有止水条,其施工方法包括4个步骤。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施工效率高,墙体变形小,止水效果好,能将土体变形控制在毫米级的范围内,可避免因地下连续墙施工对周围邻近重要建构筑物的影响。

    预埋钢筋分段校正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4302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710816915.3

    申请日:2017-0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埋钢筋分段校正装置及其校正方法,属于钢筋校正技术领域。所述校正装置,包括调垂架、钢筋固定组件和钢筋校正组件,其中钢筋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竖向调节限位滑块、第一水平导轨、水平调节限位滑块、固定横杆和固定纵杆,钢筋校正组件包括第二竖向调节限位滑块、第二水平导轨、水平校正限位滑块、校正横杆和校正纵杆。利用钢筋固定组件的固定套筒、钢筋校正组件的校正套筒分别固定预埋钢筋校正段的两端,驱动校正横杆和校正纵杆,将校正段的上端移动至下一校正段的延长线上,完成校正作业,使预埋钢筋具有较高的调垂精度,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埋钢筋分段校正方法。

    异型隧道开挖测量方法
    1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31828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710316233.6

    申请日:2017-0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型隧道开挖测量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异型隧道内的盾构机的尾部后方和盾构机的刀盘后方布置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全角度扫描,得到异型隧道内表面及盾构机外壳的点云图,根据异型隧道内表面及盾构机外壳的点云图,通过隧道截面提取和盾构机外形轮廓截取得到异型隧道的异型隧道内表面模型和盾构机首尾轮廓模型,根据异型隧道内表面模型和盾构机首尾轮廓模型,确定异型隧道的中轴线,基于中轴线和基准点计算盾构机的姿态数据及异型隧道的中轴线坐标数据,解决传统测量技术只适应于圆形隧道的局限,通过本测量技术,可以同时了解盾构姿态偏差,开挖中轴线偏差和施工超欠挖情况,监测精度高,人工要求低,适用于所有形状隧道。

    预制装配式地下通道结构的顶推纠偏换撑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37350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10518789.3

    申请日:2017-06-30

    Abstract: 本发明的预制装配式地下通道结构的顶推纠偏换撑系统及方法,针对现有传力板带结构无法根据围护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地下通道结构的变形进行主动调整,无法起到控制或调整顶推线性的问题。它包括设置于围护结构与地下通道下部结构之间的升降支架和轴力调整装置,以及支撑在地下通道下部结构侧壁与底板间的斜向调节机构。顶推纠偏换撑方法:通过顶进系统依次将多节地下通道下部节段顶进就位,进而拼装成地下通道下部结构;在地下通道下部节段安装顶推纠偏换撑系统,使得轴力调整装置的两端与围护结构和地下通道下部节段相抵,在地下通道下部结构的侧壁与底板之间安装斜向调节机构,再依据围护结构变形、受力特点及顶推线性因素,进行换撑轴力调整。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库存监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9118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343308.0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库存监控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主要通过一种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协同管理方法,解决目前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运输/施工存在的多进程协同控制等问题,实现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运输/施工的无缝衔接,避免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的占地和现场施工由于场地限制无法满足大量构件暂时存储要求的情况。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的多进程协同控制问题,通过现场实际需求的反馈实现预制构件生产多进程的智能控制,优化了预制构件的生产流程,实现了预制构件生产流程的重构。

    工程运输车辆行进路径选择和跟踪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5950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343171.9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运输车辆行进路径选择和跟踪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工程运输车辆行进路径智能选择与跟踪,实现工程运输车辆限时、限速、限制通行区域等智能管理。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工程车辆运输过程监管缺失的问题,通过信息化的监控手段,实现了工程运输车辆行进路线全程监控。本发明能够实现工程运输车辆严格遵守限时、限速、限制通行区域等管理规定,并实现准确适时调整工程运输车辆限时、限速、限制通行区域的具体规定。本发明能够加强工程运输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工程运输安全事故,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混凝土预制构件养护监控与质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656330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764611.1

    申请日:2018-0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8B11/2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养护监控与质量评价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采用超高频检测装置对放在养护台座上的混凝土构件的各个测点进行电磁波反射波谱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电磁波反射波谱数据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电磁波反射波谱数据进行分析,求得所述混凝土构件在每一养护龄期t下的介电系数εrt;服务器分析每个测点的混凝土含水率Wt与对应的Wt0的差值,并根据差值发射信号至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移动至对应测点位置,并对该测点进行洒水喷淋,以使该测点的混凝土含水率达到Wt0,能够解决混凝土构件养护监控不到位、质量评定滞后的问题,实现混凝土构件养护条件全程实时调控、养护质量全程评估。

    一种一桩一柱施工方法及压桩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22253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74787.5

    申请日:2017-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66 E02D7/20 E02D2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桩一柱施工方法,应用于既有地下空间的水平拓建施工,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既有地下空间作为箱涵顶进的工作井,进行箱涵顶进施工作为施工工作空间;S2、根据图纸测放一柱一桩的位置,然后在箱涵顶板及箱涵底板的相应位置开孔;S3、在箱涵底板的开孔处施工第一节段桩,接着在第一节段桩上逆向施工第一节段立柱,然后依次往复进行一柱一桩的双向同步施工,立柱的高度施工至B1层顶板处停止;S4、等一柱一桩施工完成后,进行灌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桩机构,应用于上述一桩一柱施工方法。本发明在保持已竣工建筑物原有风貌的状态下,不影响既有结构上部空间运营,创造并充分利用了地下施工空间,实现一桩一柱的施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