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8692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1304507.2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浑水样本的转移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部、下部设有开关,所述手柄上部、下部内侧均有电机,所述手柄上部外侧设置密封仓,所述密封舱设置吸入口和排出口,所述吸入口和排出口均连接水管,所述手柄下部电机转子伸出,所述电机转子与搅拌扇叶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手握手柄,控制下部电机来控制搅拌扇叶运转,使泥、水充分混合,再控制上部电机连接的密封舱内形成压强差,从而浑水样本可以吸入和排出,实现机械转运、省时省力和避免样本洒出、提高精度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834166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014376.8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液态流场的示踪粒子投放装置,包括投放箱,投放箱为桶型结构;阀门组合器,阀门组合器连接在投放箱靠近液态流场的一端,阀门组合器包括多个阀门组;包括:阀门控制齿轮组,阀门控制齿轮组设置在投放箱远离液态流场的一端;阀门控制齿轮组包括:调节旋钮,调节旋钮一端套设有齿轮;齿轮环,齿轮环与调节旋钮的齿轮啮合;多个绕线柱,绕线柱一端套设有小齿轮,小齿轮与齿轮环啮合;绕线柱上固定有多根细绳的一端,多根细绳的另一端与阀门组合器中的多个阀门组分别连接,阀门控制齿轮组通过绕线柱牵引细绳来控制阀门组合器的开闭。本发明能够控制并调节投放后流体中的示踪粒子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99794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240049.4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珊瑚礁保护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吸收太阳辐射的珊瑚礁防护结构,包括框架,用于罩住待保护的珊瑚礁;可降解生物防辐射膜,设于所述框架上并用于吸收太阳辐射;以及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框架固定于海底面上;所述框架包括顶部件和多个侧部件,各所述侧部件的一端可拆卸式设于所述顶部件上,另一端设于海底面上,各所述侧部件间隔围绕所述顶部件设置,所述可降解生物防辐射膜可拆卸式设于所述框架上并覆盖相邻两所述侧部件之间的间距。本申请提供的吸收太阳辐射的珊瑚礁防护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化、适应能力强、环保和防辐射能力好的优点,可有效地对珊瑚进行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964489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1910035812.2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A01K6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被台风浪破坏的珊瑚礁的结构,涉及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一种修复被台风浪破坏的珊瑚礁的结构,它包括六棱体单元、螺旋体、球形礁基、触角、固定绳、锚墩。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珊瑚礁礁冠波浪破碎带附近设置具有一定抗浪能力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由六棱体单元相互拼接而成,六棱体边壁采用放置有螺旋体的多孔结构产生湍流,六棱体中央设置一个由球形礁基和十二个触角构成的碳酸钙礁体单元来吸引珊瑚虫的吸附生长。本发明结合珊瑚的生长原理和多孔介质消浪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污染、可大面积修复珊瑚礁的结构,通过此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台风浪破坏后珊瑚礁的修复速率和礁体本身的抗浪性,有利于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85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1499738.3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G01P5/24 , G01F23/296 , G01N33/24 , G05D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控管一体的灌区计量设备及计量方法,涉及灌溉测控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中空管一、中空管二和中空连接管;中空连接管设有闸门;中空连接管外部顶端设有固定架;固定架顶部的底面设有驱动装置;固定架顶部的顶面设有控制处理器、供电装置和远程通讯装置;中空管二内间隔纵向设置有三个超声波时差法流速器;中空管二顶部设有高精度超声波水位计;中空管二出口外布设有多个土壤湿度传感器。本发明集测量、控制及管理功能为一体,能对灌区渠道中的水流进行实时地精准测量与计量,并能够根据测量与计量数据自动控制灌区水流量,能够避免渠道环境带来的计量误差;且本发明安装操作简易,造价成本低,且便于后期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0937681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1911081972.7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02F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将絮状污泥接种至SBR反应器中进行闷爆,然后逐步提升进水的COD为400‑1000mg/L,按照进水‑曝气‑沉降‑排水的运行方式周期性运行培养后获得好氧颗粒污泥;其中,闷爆后,先以葡萄糖与醋酸钠作为双碳源逐步提升进水的COD分别为400mg/L、600mg/L和800mg/L,再以醋酸钠作为单碳源提升进水的COD至1000mg/L直到完成成粒得到好氧颗粒污泥。本发明培养出颗粒粒径在0.4~1mm之间的颗粒污泥,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99.5%,总氮达85‑90%,COD达90‑97%,总磷达80‑85%,全面提高对COD、TN、氨氮及TP的去除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9582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773515.8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9/04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磷的回收方法,将二级出水泵入强制团聚结晶器内,并在强制团聚结晶器内投入钙盐、碱液以及大量细小颗粒的HAP晶种;强制团聚结晶器内二级出水中的PO43-与来自碱液的OH-和来自钙盐的Ca2+首先发生团簇反应,生成纳米HAP分子团簇;强制团聚结晶器内的HAP分子团簇与高颗粒物数量密度的HAP晶种,在上升水流和强制搅拌的联合作用下,发生快速团聚结晶,生成结晶产物HAP;结晶产物HAP随上升水流进入沉淀池,经沉淀池去除结晶产物HAP后的上清液进入过滤池达标排放。本发明是一种简单易行、适合在污水厂全面推广的污水厂现有深度除磷工艺中磷回收的改造方法,具有对低磷浓度适应性强、除磷效果稳定、运行成本低、磷回收利用率高、回收利用价值高的显著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66204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46797.1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导光装置提高珊瑚礁海域光照条件来促进珊瑚生长的装置,属于珊瑚礁修复技术领域。它包括:风力供电装置,导光柱,光强感应器,补光灯,采光单元,支撑脚,散光透镜,透光管,圆锥形反光器和锚固钉,其特征在于:采光单元首先通过采光罩将采集的光线折射至聚光透镜上,经过透镜形成聚合光,聚合光依次通过采光罩支架、连接杆、导光支管和导光柱的反射传递到底部的散光透镜,散射光经圆锥形反光器反射后通过透光管向四周发散,为周边珊瑚的提供均匀的光照条件;当自然光照强度不足时,补光灯通过光强感应器控制开启为采光单元补光。本发明结合光传播控制技术和珊瑚生长特性,提供了一种占地面积少、无污染的促进珊瑚生长的装置。此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珊瑚礁海域的光照条件,为珊瑚体内藻类的光合作用提供足够的光源,从而促进了珊瑚的生长和加速了珊瑚礁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7059769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1007103.6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红树林和珊瑚分层消浪的海岸防护结构,涉及海岸工程技术领域。一种利用红树林和珊瑚分层消浪的海岸防护结构,它包括基础底座、水平礁台、人工红树林单元、人工珊瑚单元。其特征在于:海岸防护结构整体布置于潮间带;基础底座由多个混凝土块体相互交错铰接构成;人工红树林单元固定于基础底座预留的孔槽内;水平礁台采用三角形网架结构,各角用锚链与漂浮装置连接于人工红树林单元树干上;人工珊瑚单元交错排列固定于水平礁台的三角形网架上。本发明采用人工模型模拟并结合了红树林的树冠、红树林根系和珊瑚在不同高程下各自结构具有的消浪特点,在不改变原始海岸形态基础上提高了海岸对波浪的防护能力,同时改善本结构附近的水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7151664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10479945.X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长沙理工大学
IPC: C12N11/14 , C12N11/10 , C12N11/08 , C12N1/20 , B01J20/20 , B01J20/24 , B01J20/26 , B01J20/30 , C02F3/34 , C02F1/28 , C12R1/10 , C02F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14 , B01J20/205 , B01J20/24 , B01J20/261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3/34 , C02F2101/20 , C12N1/20 , C12N11/08 , C12N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化内生菌生物附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固定化内生菌生物吸附剂是由改性碳纳米管结合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固定化内生菌制得。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改性碳纳米管;(2)将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改性碳纳米管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制备固定化基质;(3)将筛选所得的内生菌悬液与固定化基质搅拌均匀后,挤压到氯化钙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得到固定化内生菌生物吸附剂。本发明的固定化内生菌生物吸附剂对Pb2+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具有吸附容量大、重复利用率高等优势,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控制,成本低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