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淤厚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975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1524996.2

    申请日:2021-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淤厚度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清淤厚度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控制终端,控制终端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预处理模块、厚度控制模块、和监测模块,预处理模块、厚度控制模块和监测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控制终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厚度控制模块包括淤泥类别检测单元,淤泥类别检测单元设置在厚度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淤泥类别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设置有清淤模式选择单元。本发明通过设置厚度控制模块内的清淤厚度方式,可以对清淤厚度进行精准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在对淤泥清理时可以做到边清理边测量清淤的厚度,提高清淤泥效果,同时设置预处理模块可以将淤泥中的杂质清除,避免杂质的存在降低对清淤厚度的控制。

    一种灌溉末级渠道流量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1834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087007.8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溉末级渠道流量测量装置,涉及农业灌溉流量计量技术领域。一种灌溉末级渠道流量测量装置,包括主管道,主管道两端均设有连接头,主管道下侧设有固定柱,固定柱内设有流速测量仪,主管道一侧设有液位测量机构,主管道内设有栅板,栅板向出水端倾斜设置,栅板下端设有卡槽,栅板上端设有出口,卡槽内设有收集箱,收集箱上端设有伸入出口的握把,出口上端设有卡盖,主管道上侧设有太阳能光板,太阳能光板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设有信号发射器,控制面板下侧设有电源。采用本发明方案的末级渠道流量测量装置解决了测量效率低、准确性差,不能进行连续测量的问题。

    一种基于仿含水层理念的集雨屋顶

    公开(公告)号:CN11064468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926526.5

    申请日:2019-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仿含水层理念的集雨屋顶,所述集雨屋顶设置在屋面的上方,从下往上依次包括防水阻根层、过滤蓄水层、过渡层、基质层和植被层,所述过滤蓄水层的侧边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所述过滤蓄水层包括火山渣,所述基质层包括二长花岗岩的风化物,所述植被层包括景天科酸性代谢植物。本发明能充分利用占城市表面面积30%的城市屋顶,从源头上控制径流污染、消减雨水径流量,同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达到减小雨洪内涝危害,缓解水资源利用紧张的现状;能同时满足蓄水调峰与净化水体的双重要求,即在调节家庭水生态尺度上构建完善的复合水生态系统,同时形成建筑景观,使现代化城市建筑更具有休闲观赏性。

    一种流域水网多维效益评价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093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41392.4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水网多维效益评价方法,涉及多系统关联评价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水网多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收集研究流域对应水网多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每项指标的指标实测值;采用若干种赋权方法分别对指标实测值进行赋权,得到若干组赋权结果,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根据若干组赋权结果得到指标实测值的组合赋权结果;根据组合赋权结果和指标实测值计算水网多维效益。本申请通过构建水网多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解决现有的水网多维效益评价技术中赋权方法偏好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水网多维效益评价的科学性。

    一种去除水中硬度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5074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0884947.6

    申请日:2019-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中硬度的方法,高硬度水在进水区与来自沉淀区的微晶混合后,以上向流形式进入结晶区。在结晶区内投加晶种,与来自结晶区中心加药狭缝管的沉淀剂沿程连续混合,结晶反应体系得以维持在较低的离子浓度积水平。在较低离子浓度积条件下,钙镁离子与沉淀剂离子主要在晶种表面进行非均相结晶,均相结晶被有效抑制,微晶产率大幅降低。少量微晶将在沉淀区由斜板层高效分离,之后落入进水区,重新进入结晶区充当晶种。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中硬度的装置。本发明可以实现地下水硬度和浊度的同步达标,晶种一次性投加,无需再次补充,并且结晶单元与沉淀单元有机串联,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

    一种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8669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910776506.4

    申请日:2019-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在疏浚余水中投加镁盐,生成MAP分子团簇,经处理后的余水通入流化床中,余水在经过流化床的结晶区时,在结晶区内由于强制搅拌和高浓度泥沙诱导作用,MAP分子团簇与部分脱稳泥沙颗粒发生快速强制团聚结晶,生成以泥沙颗粒为核心的结晶产物MAP,结晶产物粒径增大后下沉到产物浓缩区浓缩后排出,实现氮磷资源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上述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处理装置。本发明可以实现疏浚余水中悬浮物和氮磷同步去除,且回收其中部分氮磷的高度集成、易于自动化控制的装置及方法,并且NH3‑N和P的去除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特别适合与疏浚余水处理。

    水体打捞藻泥与清淤底泥好氧堆肥同步资源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45152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513918.8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打捞藻泥与清淤底泥好氧堆肥同步资源化方法,以藻泥和清淤底泥的混合物为主料,锯末为辅料,进行好氧堆肥;其中,清淤底泥、藻泥和辅料锯末按质量分数计的配比为:清淤底泥4‑8份,藻泥1‑2份,锯末1‑2份。本发明针对藻泥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的特点,以及清淤底泥保水性差、有机质含量低的特点,采用藻泥与清淤底泥的混合物作为好氧堆肥料,辅以锯末辅料,并将各堆料的组分限定在特定范围内,在各组分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藻泥和清淤底泥的同步资源化。

    一种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8669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776506.4

    申请日:2019-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浚余水处理方法,在疏浚余水中投加镁盐,生成MAP分子团簇,经处理后的余水通入流化床中,余水在经过流化床的结晶区时,在结晶区内由于强制搅拌和高浓度泥沙诱导作用,MAP分子团簇与部分脱稳泥沙颗粒发生快速强制团聚结晶,生成以泥沙颗粒为核心的结晶产物MAP,结晶产物粒径增大后下沉到产物浓缩区浓缩后排出,实现氮磷资源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上述疏浚余水处理方法的处理装置。本发明可以实现疏浚余水中悬浮物和氮磷同步去除,且回收其中部分氮磷的高度集成、易于自动化控制的装置及方法,并且NH3-N和P的去除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特别适合与疏浚余水处理。

    一种疏浚泥水原位高效减容的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336108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1041342.3

    申请日:2016-1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1/127 C02F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浚泥水原位高效减容的方法及其装置,在疏浚船舶上设置泥泵(Ⅰ)、两级串联水力旋流系统(Ⅲ)、混凝剂混合投加系统(Ⅱ)和离心脱水机(Ⅳ)。离心脱水机与两级串联水力旋流系统直接相连。利用疏浚船舶上的泥泵(Ⅰ)抽吸疏浚泥水,送入两级水力旋流系统进行浓缩减容处理,减容后的浓缩底流排泥排入离心脱水机脱水,溢流清液直接排入水体。脱水后的泥饼驳运至陆地处置,脱水滤液一部分回用至混凝剂混合投加系统(Ⅱ),其余直接排入水体。本发明是一种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固液分离效率高且出水可直接排放到水体的疏浚泥水原位高效减容的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