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75143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853084.3

    申请日:201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焊接组装的临时支撑系统拆卸后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本发明的重型格构式支撑系统,用于大跨度桁架的临时支撑,包括:由至少一个标准节组成的格构架,以及顶部转换结构,顶部转换结构与格构架的顶端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标准节通过法兰螺栓连接,每个标准节由并列设置的两个框架单元,以及连接在两个框架单元之间的联系组件组成。该支撑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标准节的拼装;然后格构架的组装;接着安装顶部转换结构;最后桁架施工结束,拆除该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组装便捷,拆除该支撑系统后的组成部件可重复周转使用,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

    一种基于大模型的工艺数据链智能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24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79166.X

    申请日:2025-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大模型的工艺数据链智能构建方法,包括:设定施工工艺数据链的数据结构;构建结构化提示词库;建立施工工艺专业大模型;根据专业大模型输出工艺步骤列表;通过专业大模型输出工艺步骤的输入输出数据;专业大模型根据其输出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工艺步骤之间的紧前紧后关系;判断工艺数据链是否正确;若正确,专业大模型输出结构化的工艺数据链;否则对所述结构化提示词库进行修正。本发明具有构建施工工艺数据链效率高的优点,克服了人工构建工艺数据链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施工工艺数据链构建的智能化,为数字建造软件开发和智能建造装备研发提供了基础。

    一种适用于组合构件的轴拉徐变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2339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509481.9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组合构件的轴拉徐变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采用刚性框架、加荷装置及监测系统,刚性框架包括底板、支撑及顶板,加荷装置包括两块加载板、八根顶部螺纹丝杆及若干螺母,监测系统包括两个荷载传感器、若干变形传感器、监控采集装置及在线平台系统,支撑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中部以及顶板的中部,两块加载板分别水平布置于顶板上部两侧,两个荷载传感器分别布置于对应的加载板和顶板之间,加载板、顶板以及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的顶部端板通过顶部螺纹丝杆连接,在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周围均匀布置变形传感器,荷载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均与监控采集装置连接。本发明有效提高了试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试验成本。

    工程合同智能审核方法及设备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0588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92846.1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合同智能审核方法及设备,包括:针对各种工程合同类型ctk制定审查规则集Rk;根据合同外部相关信息,完善更新审核规则集Rk;合同信息结构化需求输入模块,根据审核规则集Rk,制定各类合同文本信息的结构化需求集SRk;采用预设脱敏算法,对合同文本信息中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形成新的合同文本信息ctkz;基于结构化需求集SRk和新的合同文本信息ctkz,通过存储大语言模型提取的每个合同的结构化信息集SCkz;将更新后的审核规则集Rk与结构化信息集SCkz,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风险预警集合FX;风险分析与预警模块,以列表形式输出预警信息集合FX,可以实现合同的快速审核,减少合同风险。

    一种隧道变形监测方法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7274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42977.7

    申请日:2023-07-11

    Inventor: 俞晓萌 陈晓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坐标数据采集:利用多个自由测站采集隧道管片上多个固定点位的三维坐标;坐标数据合并:转换合并各个自由测站的坐标数据;坐标系标定与转换:将合并后的坐标数据转换到全局参考坐标系下,得到测点坐标集;数据分组:对测点坐标集进行切片并分组,得到分组样本;拟合虚拟中心线:以每个分组样本中的样本数据为基础,计算该分组样本的拟合圆心坐标,得到每个分组样本的拟合圆心坐标后,以折线和光滑曲线拟合虚拟中心线;以及变形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虚拟中心线数据,对隧道结构的相对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本发明可实现快速、准确的全方位监测,精准评价隧道相对变形,且能够实现低成本重复。

    一种适用于3D打印的平台装置及其上层打印板的制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361152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65495.6

    申请日:2020-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3D打印的平台装置及其上层打印板的制造工艺,其中,平台装置包括下层底板和上层打印板,上层打印板包括一层复合木板层,复合木板层上表面设有至少一层打印层;其中,上层打印板的制造工艺包括:S1,选取对应个数的复合木板拼接形成复合木板层;S2,然后用筛漏均匀地铺撒于复合木板层上;S3,使用整平刮尺和震动气锤对铺撒于复合木板层上的粒料进行均匀敲击和刮平;S4,通过喷洒头均匀地把树脂速溶胶水喷洒于所铺设地粒料之上;S5,树脂速溶胶水干透后即形成上层打印板。本发明既不需要加热,就能与打印料很好地固定为一体,能有效防止翘曲,又能适合各种温度和各种体积的打印需求,且成本低、使用范围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