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附着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5972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633532.3

    申请日:2022-06-07

    IPC分类号: C04B20/10 C04B16/06 C04B14/4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材料附着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碱激发溶液,碱激发溶液pH=8‑10,碱激发溶液的温度为60‑80℃;S2:将纤维浸入到碱激发溶液中进行碱激发水化反应,激发溶液中生成C‑S‑H水化产物,C‑S‑H水化产物附着在纤维表面;S3:使纤维在碱激发溶液中反应30‑60天,维持碱激发溶液的温度在60‑80℃,等到纤维表面生成致密饱满的C‑S‑H水化产物时停止碱激发水化反应,然后捞出纤维;S4: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纤维进行干燥并保存;表面为致密饱满的C‑S‑H水化产物的纤维,水化产物附着在纤维表面后能够增加纤维表面的粗糙程度,如此,将经过处理后的纤维加入到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体中以后,能够增大纤维与基体之间摩擦力,进而增加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韧性。

    纳米材料附着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5972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633532.3

    申请日:2022-06-07

    IPC分类号: C04B20/10 C04B16/06 C04B14/4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材料附着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碱激发溶液,碱激发溶液pH=8‑10,碱激发溶液的温度为60‑80℃;S2:将纤维浸入到碱激发溶液中进行碱激发水化反应,激发溶液中生成C‑S‑H水化产物,C‑S‑H水化产物附着在纤维表面;S3:使纤维在碱激发溶液中反应30‑60天,维持碱激发溶液的温度在60‑80℃,等到纤维表面生成致密饱满的C‑S‑H水化产物时停止碱激发水化反应,然后捞出纤维;S4: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纤维进行干燥并保存;表面为致密饱满的C‑S‑H水化产物的纤维,水化产物附着在纤维表面后能够增加纤维表面的粗糙程度,如此,将经过处理后的纤维加入到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体中以后,能够增大纤维与基体之间摩擦力,进而增加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韧性。

    一种城市地下管廊内管道快速支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736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500318.0

    申请日:2018-12-10

    IPC分类号: E02D29/04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地下管廊内管道快速支撑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廊支撑施工中工序繁杂、施工难度大、周期长、不利于工人身体健康、易受潮损坏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预制混凝土销栓;第二步,预制混凝土支墩,支墩底部预留销栓孔;第三步,在浇筑低下管廊时,将销栓埋设在支墩的位置上;第四步,消栓所在的管廊底板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处理;第五步,在上一步拉毛处理的表面涂抹聚合物砂浆;第六步,将支墩底部端的销栓孔对准销栓,并放置在聚合物砂浆上,待其凝固;本发明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较少支撑现场施工步骤,改善施工环境条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结构耐久性。

    一种纤维定向导向装置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09158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630786.X

    申请日:2022-06-06

    IPC分类号: B28B1/52 B28B1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定向导向装置,包括混凝土供给车、输送管、输送叶片和导向叶片;所述混凝土供给车的出料口经管道与输送管的进料口连通,输送管的出口设置有排料管,所述输送叶片靠近进料口设置,所述导向叶片靠近排料管设置,所述导向叶片内设置有多个交叉布置的隔板,相邻隔板之间和隔板与输送管内壁之间分别形成中导向通道和边缘导向通道,本发明通过在输送管内布置输送叶片来提高混凝土的动力,避免纤维在导向通道内堵塞,利用导向叶片的结构对纤维的姿态进行调整,使其尽可能的沿流体流速方向分布,并定向的向模板内浇筑,使纤维沿梁受弯底面分布,增大纤维在梁纵向分布的纤维数量,提升纤维的增强与增韧效率。

    一种用于灌注桩的后压浆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6988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076028.4

    申请日:2022-09-05

    IPC分类号: E02D15/04 E02D5/34

    摘要: 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灌注桩的后压浆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钢筋笼、压浆单元和压浆软管,压浆单元包括环形注浆管、竖直钢管、导流管和单向导流阀,环形注浆管套设在钢筋笼外侧,竖直钢管设置在钢筋笼内侧与最上方的环形注浆管连通,且连接相邻的两个压浆单元,导流管连通压浆单元中相邻的两个环形注浆管,单向导流阀对应环形注浆管设置且与环形注浆管连通,压浆软管伸入到竖直钢管内用于进行后压浆作业。本发明的用于灌注桩的后压浆装置通过分为多个压浆单元并依次进行压浆,导流管将压浆单元内的环向注浆管联动为整体,实现压浆单元内的单向导流阀能够同时开始和终止后压浆作业,进而提高了后压浆施工效率和质量。

    钢箱梁高精度施工工艺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3610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95466.4

    申请日:2023-06-30

    摘要: 一种钢箱梁高精度施工工艺,先对焊接后箱梁段进行激光三维扫描,获取其点云数据模型,然后将其与BIM设计模型进行对比获取全方位尺寸误差,据此修调箱梁段至达标,同时进行一次模拟预拼装,发现各个节段梁之间配合问题,用于修订经验标准来适配本次工程;然后将达标的点云数据模型结合设计模型拟合成三维实体模型,在软件中做不同环境影响因素的下其变形量和应力分布的仿真分析;获取该钢箱梁对应的变形量和应力数据;再制定不同拼接施工工艺预案,形成预案库,预案中包含二次模拟预拼装,来预知各个节段梁在不同变形量下的拼装姿态和方位,作为数据来源控制现场的三向支撑装置;待工期将近,依据当地的天气预报确定环境影响因素,在预案库中选择对应的拼接施工工艺预案,用于指导现场拼装施工过程。

    预制构件吊运设备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3284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90722.6

    申请日:2021-12-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预制构件吊运设备,包括起重小车;连接平台设置在起重小车的下方;升降机构的顶部固定在连接平台上;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剪叉结构和第二剪叉结构;第一剪叉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剪叉单元,两个第一剪叉单元之间设置有铰接轴;第二剪叉结构包括左右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剪叉单元,两个第二剪叉单元之间设置有铰接轴;第二剪叉结构位于第一剪叉结构的两个第一剪叉单元与铰接轴围成的空间中;升降机构在连接平台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卷扬机,卷扬机包括卷绕的钢丝绳,钢丝绳的下端与安装板连接;吊钩固定的安装板下方;吊钉与吊钩适配,吊钉用于预制在预制构件中;避免升降机构在上下伸缩过程中相对于预制构件上的吊钉发生偏移。

    一种房屋建筑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4985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556060.7

    申请日:2020-06-1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屋建筑雨水收集处理装置。房屋建筑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包括输水池、过滤池、沉淀池、絮凝剂储槽和蓄水池,输水池包括用于安装在房屋建筑顶部四个角处的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输水壳体、可拆连接在输水壳体底部的过滤网;过滤池包括过滤容器和设置在过滤容器中的过滤板,过滤板通过接力驱动机构可拆装配在过滤容器中;沉淀池通过排水管与过滤池连通;絮凝剂储槽的出料口通过出料管与沉淀池连通,絮凝剂储槽的出料口处设有挡板,挡板沿垂直于絮凝剂颗粒的出料方向移动装配在絮凝剂储槽上以实现对所述出料口的封堵和解封;蓄水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本发明的房屋建筑雨水收集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对雨水进行净化、收集和利用。

    一体式双仓管廊施工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0197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218866.9

    申请日:2019-12-03

    IPC分类号: E21D11/10 E21D15/44 E21D23/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体式双仓管廊施工台车及其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管廊施工模板支撑速度慢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两台内台车、一个外桁架和一个连接部,两台内台车左右并排布置,内台车的底部以及外桁架的顶部下侧均设有滚轮,连接部为一个矩形的钢结构平面,连接部将两台内台车前端均与外桁架的前端连接起来,两台内台车的左右外壁和顶部以及外桁架的左右内壁上均设有多个自动化控制的液压缸,液压缸外端安装内模或外模,还可包括临时支撑系统,在混凝土初凝后对顶部内模板进行临时支撑;本发明能实现台车的整体移动,可自动支撑,大大提高了模板支撑精度,提高管廊支模自动化程度和施工效率,缩短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