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61910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810225419.1

    申请日:2008-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汽包,所述汽包包括外壳,所述壳体上分别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汽管,且所述出水管和回流管分别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和过滤器装置,所述过滤器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并设置在所述循环泵与汽包之间,所述过滤器装置包括过滤器本体、托架和支撑框架,其中所述过滤器本体具有入口、出口和设置在其内的滤芯,所述托架安装到过滤器本体上,且所述托架沿纵向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根据本发明的余热锅炉的过滤器装置能够快速拆卸、更换滤芯和安装从而提高操作效率。

    用于余热锅炉的入口密封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95483C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710178269.9

    申请日:2007-11-28

    Abstract: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入口密封连接装置,包括下部密封连接件,所述下部密封连接件适于扣置在熔炼炉的烟气出口上;柔性密封连接件,所述柔性密封连接件的一端适于与余热锅炉密封地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下部密封连接件密封地连接,从而所述柔性密封连接件与所述下部密封连接件能够相对于余热锅炉移动。本发明的密封连接装置由下连接部和柔性连接部构成,柔性连接部具有膨胀余量,运行时满足热膨胀要求,避免余热锅炉和熔炼炉热膨胀而产生缝隙,因此,本发明的密封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

    冶金熔渣水淬工艺的余热物质联合回收系统及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5717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96818.7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熔渣水淬工艺的余热物质联合回收系统及应用方法。回收系统包括换热器、闪蒸罐、蒸汽增压机和多效蒸发器,换热器的第一放热侧进口用于连接冲渣蒸汽源,闪蒸罐的闪蒸进水口用于连接冲渣水源,蒸汽增压机具有第一蒸汽进口和第一蒸汽出口,换热器的第一吸热侧出口和/或闪蒸罐的闪蒸蒸汽出口均与第一蒸汽进口连通,第一蒸汽出口用于连通下游蒸汽用户;第一吸热侧出口和/或闪蒸蒸汽出口均与多效蒸发器的第二蒸汽进口连通,多效蒸发器的第二除盐水出口与换热器的第一吸热侧进口连通。本发明的回收系统,实现了冲渣蒸汽和冲渣水的余热和物质的回收,提升了余热回收效率,减少了蒸汽排放量,运行成本低,提升了对水淬技术余热回收的灵活性。

    蒸发冷凝换热系统和发电系统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695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85921.X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蒸发冷凝换热系统和发电系统。其中,所述蒸发冷凝换热系统包括储水箱、喷淋件、换热管和热源室壳体。所述喷淋件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储水箱的上方,换热管包括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喷淋件的喷头朝向所述第二段设置以便通过喷淋水对第二段内的气体进行冷却;热源室壳体罩设在第一段外,热源室壳体与第一段形成用于供气体进入的换热通道以便对通入的气体进行冷凝。本发明通过换热管和热源室壳体之间通入的乏汽进行冷却,使汽轮机内的乏汽冷却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并依靠储水箱、喷淋件与第二段的配合,实现换热管内的热量进行交换。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蒸发冷凝换热系统具有降低设备尺寸和节约用水的优点。

    冶金熔渣水淬热质联合回收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8557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96814.9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熔渣水淬热质联合回收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冶金熔渣水淬热质联合回收系统,包括换热器、闪蒸罐、高温热泵、多效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器具有第一吸热侧进口和第一放热侧进口,第一放热侧进口用于连接冲渣蒸汽源;闪蒸罐具有闪蒸进水口、闪蒸出水口和闪蒸蒸汽出口,闪蒸进水口用于连接冲渣水源;高温热泵具有放热进口、吸热液体进口和吸热蒸汽出口,放热进口与闪蒸出水口连通,吸热液体进口与第一吸热侧出口连通;多效蒸发器具有蒸汽入口、乏汽出口、第一除盐水出口和第二除盐水出口,第二除盐水出口与第一吸热侧进口连通。本发明的热质联合回收系统,系统简单,具有运行成本低、余热利用率高、及季节和地域限制小的优点。

    含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回收方法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5517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56392.3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回收方法。该回收方法包括:步骤S1,调节含氨氮废水的pH值至10以上,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预处理废水;步骤S2,对预处理废水进行低温蒸发,得到第一浓水和第一冷凝氨水;步骤S3,对第一冷凝氨水进行中温浓缩,得到第二浓水和第二冷凝氨水;其中,低温蒸发的温度为60~95℃,中温浓缩的温度为100~110℃。本申请解决了脱氨蒸发设备的结垢难题,实现了氨氮废水高效处理的同时,氨氮资源得到了有效回收再利用,避免增加水系统负担,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温度低、能耗低、运行成本低、回收氨水浓度高、不产生二次污染。

    余热回收及废水处理系统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027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147599.0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及废水处理系统,所述余热回收及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余热回收单元、蒸发及冷凝单元和闪蒸单元,余热回收单元包括脉动热管换热器,脉动热管换热器的热源室通入高温废水或废气,蒸发及冷凝单元包括降膜蒸发器和冷凝器,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管与脉动热管换热器连通,降膜蒸发器的入口与低温废水池连通,降膜蒸发器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连通,闪蒸单元包括闪蒸罐,降膜蒸发器的废水出口与闪蒸罐连通,闪蒸罐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连通。本发明的余热回收及废水处理系统采用脉动热管换热器,体积小,且闪蒸罐可对浓缩废水进行二次处理,解除了浓缩结垢对浓缩比的限制,提高了淡水回收率。

    脉动热管减温装置和减温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99306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134413.8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动热管减温装置和减温控制系统,所述脉动热管减温装置包括冷源室、热源室和多组闭式脉动热管,冷源室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子腔室,子腔室在介质的流动方向上包括相对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任意子腔室的所述介质入口均外接冷端介质输送管道,热源室外接减温主蒸汽管道,多组闭式脉动热管的蒸发段穿设在热源室内,多组闭式脉动热管的冷凝段对应穿设在多个子腔室内。本发明的脉动热管减温装置可灵活应用于多个不同的工况,无需根据减温幅度的需求对减温器重新设计和制造,降低了成本。

    垃圾渗滤液自供热处理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72874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95892.6

    申请日:2022-06-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自供热处理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生化处理,得到生化处理后渗滤液,产出沼气;对生化处理后渗滤液进行低温多效蒸发处理,产水并产出浓水;将所述沼气和浓水送入液位下燃烧装置,以沼气作为能源,使沼气与助燃气体在燃料气体管道混合,经点火装置点火并经喷枪喷入水体液位下,形成燃烧区,水体被加热产出蒸汽,排出杂盐;低温多效蒸发处理过程中以所述蒸汽为热源。本发明充分利用生化处理后沼气在水体液位下燃烧产蒸汽并作为低温多效蒸发处理热源,实现了自供热处理,燃烧过程浓水蒸发直接排出杂盐,无浓水产生,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垃圾焚烧厂经济效益。

    冶金企业水生态数字化管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042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32010.4

    申请日:2021-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冶金企业水生态数字化管控系统及方法,其中的系统包括水处理单元模块、数据接收系统和智能控制中心,所述水处理单元模块采集本单元数据并上传数据至所述数据接收系统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智能控制中心根据所述数据接收系统的分析处理结果,所述水处理单元按照所述智能控制中心发送的所述对应的指令控制所述水处理单元模块内部的水处理操作,并将处理过的水送达指定的用水点或送达下一个水处理单元进行对应处理。本发明在全厂水系统中通过数字化管控的方法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向出发建立冶金企业内水处理工艺的最优处理方法,在满足用水需求前提下,各水处理单元不过度处理,药剂不过度投加,最终实现节水、减污、节能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