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87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00798.5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井下护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包括外连接管和内防磨套,外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油管下端相连的油管连接结构和用于与泵筒上端相连的泵筒连接结构,内防磨套位于外连接管内,外连接管上设有对内防磨套在朝向泵筒连接结构的方向上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内防磨套具有供抽油泵柱塞上方第一节抽油杆穿设的防磨套中心孔;能够在靠近泵筒位置对第一节抽油杆靠中部的部位实现扶正防磨作用,使第一节抽油杆弯曲后与内防磨套接触,而不容易磨损到泵筒,避免抽油泵损坏。

    一种漏失井双油管注水泥塞管柱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317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116354.8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多管柱井密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失井双油管注水泥塞管柱,包括大油管,大油管用于设置在套管内部并与套管形成油套环空,大油管底部连接有用于减缓流体流速的单流阀,单流阀的流体进口朝向上方,还包括小油管,小油管固定在大油管内,小油管底端靠近单流阀流体进口,大油管与小油管形成大小油管环空,大小油管环空设置有用于关闭大小油管环空的阀门。解决了严重漏失井注水泥塞,清水等与水泥浆因管柱内液面低,缓冲效果不明显造成紊流使各流体严重混相导致水泥塞的封堵位置准确性下降甚至封堵失败的问题。

    长岩心CO2驱相前缘与组分前缘运移规律研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3592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83019.8

    申请日:2023-0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岩心CO2驱相前缘与组分前缘运移规律研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初始化岩心各分布点的电容值;在实验开始时,电容监测模块开始记录各分布点的电容值;数据处理系统处理记录的分布点在各时间点下的电容值;计算得到分布点电容值波动范围,以判断前缘是否已经到达;当前缘到达时,调整该分布点的回压,使其低于该分布点岩心内部压力,使得岩心内部流体可从分布点流出;流体采出与计量分析,得到采出气体与液体的组成成分;通过得到的组成成分含量,判断各组分的运移情况。本申请能够快速判断CO2相前缘的运移位置,并对不同的烃类组分运移情况进行监测。

    一种循环封窜方法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69292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10717806.5

    申请日:2019-08-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封窜方法。该循环封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套管内下入封窜管柱和插管桥塞,使插管桥塞对应窜槽井段,先不坐封插管桥塞;(2)向封窜管柱内注入暂堵剂,使暂堵剂进入窜槽井段,挤压暂堵剂使之进入窜槽上下两端的油层中;(3)坐封插管桥塞;(4)注入封窜剂,使封窜剂进入窜槽;(5)上提封窜管柱至上部油层的上方,循环洗井将多余的封窜剂洗出;(6)继续上提封窜管柱,关井候凝。注入封窜剂之前,先注入暂堵剂,提高窜槽上下两端油层的吸水启动压力,这样,在循环封窜时,封窜剂将不再进入窜槽上下两端的油层中或者进入量很少,因此能够对窜槽两端的油层进行保护,避免对油层造成严重污染。

    溢流井注灰阀及溢流井注灰管柱

    公开(公告)号:CN11475380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0369897.X

    申请日:2022-04-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封堵井眼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下部地层的溢流井注灰阀及溢流井注灰管柱。溢流井注灰阀包括上接头、与上接头下端依次相连的外筒和下接头,外筒或下接头上设有内筒,内筒中设有或者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有流道,流道与上接头连通,所述内筒设有连通流道与内筒内腔且径向延伸的连通孔;所述内筒中通过剪钉安装有单向阀,单向阀供液体自上向下单向导通,剪钉剪断后所述单向阀能够相对于内筒密封滑动;所述单向阀具有封闭所述连通孔的封闭状态,单向阀处于封闭状态时,上接头和下接头之间通过单向阀实现单向导通;单向阀还具有剪钉被剪断后被液体向上顶推以让开所述连通孔的反洗状态,单向阀处于反洗状态时,上接头、下接头连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