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84970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40565.3
申请日:2011-08-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伯军 , 陈亚平 , 蒋有伟 , 王红庄 , 马德胜 , 李秀峦 , 梁金中 , 关文龙 , 刘双卯 , 沈德煌 , 韩静 , 李晓玲 , 罗建华 , 王冰 , 王春雨 , 卞小强 , 于斌
IPC: G01N3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原油循环注气低温氧化实验方法及装置,其中实验装置包括模型系统、循环系统、分析系统以及PC监控系统;所述模型系统用于模拟油藏压力和模拟油藏温度,并且将产出气通过所述循环系统送入所述分析系统;所述分析系统用于分析所述产出气的气体组分,并将经过分析后的产出气送入所述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用于将所述产出气送回至所述模拟系统,以实现循环监测;所述PC监控系统用于监控所述模拟系统的模拟油藏压力和模拟油藏温度,并且记录所述分析系统循环监测的气体组分。本发明实施例的轻质原油循环注气低温氧化实验方法及装置采用循环注气方式,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系统中取气样分析而打破实验平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359365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261984.5
申请日:2011-09-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亚平 , 韩大匡 , 王道富 , 宋新民 , 刘玉章 , 王红庄 , 马德胜 , 王春雨 , 于斌 , 李秀峦 , 蒋有伟 , 郭二鹏 , 王伯军 , 江航 , 刘双卯 , 关文龙 , 梁金中 , 沈德煌 , 罗建华 , 李松林 , 王冰 , 韩静 , 聂凌云 , 李晓玲
IPC: E21B43/24 , E21B43/243 , E21B36/04
Abstract: 一种将高温蒸汽注入油层引发水热放热反应的采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油田的注入井将高温蒸汽注入油层引发水热放热反应,产生高温前缘;所述高温蒸汽的温度高于引发所述水热放热反应的临界温度;在确定高温蒸汽注入油层达到预设时间范围时,通过所述注入井向油层连续注入预定量的饱和蒸汽或水,维持所述高温前缘的扩展。该方法通过将高温蒸汽注入油层引发水热放热反应,然后注入饱和蒸汽,或者直接注水,维持高温前缘扩展,可以提高驱动原油的效率,并通过水热放热反应改善原油的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6925259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21489.1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30 , B01J23/28 , B01J23/888 , B01J29/00 , B01J2523/00 , C07C29/04 , C07C31/10 , B01J2523/48 , B01J2523/69 , B01J2523/41 , B01J2523/68 , B01J252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相法丙烯水合制备异丙醇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含30~85wt%的氧化锆、1~25wt%的助催化剂和0~60wt%的载体,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为铈的氧化物、锰的氧化物、钨的氧化物、铜的氧化物、钼的氧化物、铁的氧化物、铬的氧化物和铝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同时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催化剂性能稳定等优点,适合工业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654046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210144563.9
申请日:2012-05-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部注空气重力辅助驱采油二维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系统包括:配样注入系统,模拟系统,产出系统,PC监控系统及气相色谱分析仪;其中,所述的配样注入系统包括:ISO高精度计量泵、死油活塞容器、天然气活塞容器及配样器;所述模拟系统包括:ISO高精度计量泵、地层水活塞容器、空气活塞容器、六通阀、高压仓、倾角标记仪及二维填砂模型;所述产出系统包括:分离器、氦气瓶及气体计量计;PC监控系统包括:PC监测计算机及气体流量质量控制器。采用本发明的试验系统,能够保证样品和地层原油一致性,使得实验结果更真实可靠,真实模拟地层构造特征,具备产出系统样品在线监测功能,提高了实时化、自动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239825C
公开(公告)日:2006-02-01
申请号:CN02121107.8
申请日:2002-06-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采油工程上的组合抽油泵,包括大直径抽油泵3、小直径环型阀抽油泵50、油管固定器6、抽油杆4等,小直径环型阀抽油泵50与小油管1连接,抽油杆4的另一端与小直径环型阀抽油泵50的柱塞连接,小直径环型阀抽油泵50的柱塞下部与另一抽油杆4连接,此抽油杆4的另一端与大直径抽油泵3的柱塞连接,利用大直径抽油泵抽吸液体,经大泵将液体升压后排入大小油管之间的环型空间形成第二液面,这个液面形成的沉没度要比由油藏压力自然形成的沉没度大很多,小泵的吸入口处于这个大沉没度下,因此泵的充满程度高,由小直径抽油泵将液体举升到地面,抽油杆和抽油机可以承受小泵在上提泵柱塞时的力,由此,可以实现在低沉没度油藏提高排液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2531134U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20209071.9
申请日:2012-05-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部注空气重力辅助驱采油一维物理模拟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配样注入系统,模拟系统,产出系统,PC监控系统及气相色谱分析仪;其中,所述的配样注入系统包括:ISO高精度计量泵、死油活塞容器、天然气活塞容器及配样器;所述模拟系统包括:ISO高精度计量泵、地层水活塞容器、空气活塞容器、六通阀、烘箱、倾角标记仪及填砂管;所述产出系统包括:分离器、氦气瓶及气体计量计;PC监控系统包括:PC监测计算机及气体流量质量控制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试验系统,能够保证样品和地层原油一致性,使得实验结果更真实可靠,真实模拟地层构造特征,具备产出系统样品在线监测功能,提高了实时化、自动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202165067U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20289219.X
申请日:2011-08-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伯军 , 马德胜 , 蒋有伟 , 王红庄 , 李秀峦 , 张志远 , 陈亚平 , 梁金中 , 关文龙 , 韩静 , 李晓玲 , 刘双卯 , 罗建华 , 王冰 , 王春雨 , 卞小强 , 于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泡沫驱井底发泡工艺管柱,所述空气泡沫驱井底发泡工艺管柱至少包括:内管和设置在所述内管之外的外管。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地面配套的单流阀,简化了地面倒换阀门操作,降低了对注液泵和空气压缩机损坏的风险;由于采用了双管注入,空气和液体各走独立通道,降低了管柱腐蚀的风险;本实用新型在井底安装了泡沫发生器,在井底附近成泡,保证了注入泡沫的性能,使得泡沫更好地起到驱油和调剖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2788783U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20214531.7
申请日:2012-05-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部注空气重力辅助驱采油二维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系统包括:配样注入系统,模拟系统,产出系统,PC监控系统及气相色谱分析仪;其中,所述的配样注入系统包括:ISO高精度计量泵、死油活塞容器、天然气活塞容器及配样器;所述模拟系统包括:ISO高精度计量泵、地层水活塞容器、空气活塞容器、六通阀、高压仓、倾角标记仪及二维填砂模型;所述产出系统包括:分离器、氦气瓶及气体计量计;PC监控系统包括:PC监测计算机及气体流量质量控制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试验系统,能够保证样品和地层原油一致性,使得实验结果更真实可靠,真实模拟地层构造特征,具备产出系统样品在线监测功能,提高了实时化、自动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202195975U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20303095.6
申请日:2011-08-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伯军 , 陈亚平 , 蒋有伟 , 王红庄 , 马德胜 , 李秀峦 , 梁金中 , 关文龙 , 刘双卯 , 沈德煌 , 韩静 , 李晓玲 , 罗建华 , 王冰 , 王春雨 , 卞小强 , 于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质原油循环注气低温氧化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装置包括模型系统、循环系统、分析系统以及PC监控系统;所述模型系统用于模拟油藏压力和模拟油藏温度,并且将产出气通过所述循环系统送入所述分析系统;所述分析系统用于分析所述产出气的气体组分,并将经过分析后的产出气送入所述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用于将所述产出气送回至所述模拟系统,以实现循环监测;所述PC监控系统用于监控所述模拟系统的模拟油藏压力和模拟油藏温度,并且记录所述分析系统循环监测的气体组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轻质原油循环注气低温氧化实验装置采用循环注气方式,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系统中取气样分析而打破实验平衡的问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