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62014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10173322.7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油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测定方法,属于氯苯类有机污染物分析领域。其步骤为将含有氯苯类有机物的硅油搅拌混匀,在离心管中,加入上述含氯苯类物质的硅油,然后加入DMF,使得DMF与硅油的体积比为2:1,提取、离心。吸取离心后的上层溶液于新离心管中,加入正己烷,使得正己烷与溶液的体积比为100:1,提取、离心。吸取离心后的上层液相过固相萃取柱净化并经GC-ECD测定。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取测定硅油中氯苯类有机污染物,回收率高,方法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2002367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547630.2
申请日:2010-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洗脱液及其修复方法,该洗脱液包括5%~10%v/v沸程为60-90℃的石油醚、10%v/v正丙醇,余量为水。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筛分;加入相当于土壤2倍体积的洗脱液并加热搅拌;将搅拌器中上层液体分离,而对下层土壤悬液体系以板框压滤实现土水分离完成洗脱修复采用该洗脱液洗脱有机氯农药浓度为10~20000ppm污染土壤时,目标污染物去除率都可达约80%,随污染程度的不同,洗脱成本为约600~2500元人民币/吨土。本方法对于关闭搬迁的有机氯农药生产企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具有运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38072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0887003.0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09C1/08
Abstract: 一种场地恶臭污染物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化学固定方法,涉及化工场地恶臭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常温常压下通过向土壤中注入K+溶液或者Cs+离子溶液中的至少一种来化学固定土壤中恶臭污染物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处理方法,成本低、处理方便快捷、对硝基苯类化学物污染场地的固定吸附能力较强、具有对场地扰动小、修复大范围污染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069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10550.1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C12N1/20 , C02F3/34 , B09C1/10 , C12R1/01 , C02F101/30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修复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及其应用。针对现有技术中阿特拉津降解菌对阿特拉津耐受度不高,降解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和pH不适于推广使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博德特氏菌属菌株BG‑34,分类命名为Bordetella sp.,于2022年11月0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6091,能耐受浓度高达1500 mg/L的阿特拉津,适宜在高温季节及低纬度地区用于阿特拉津的降解。本申请还提供了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的应用,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0~35℃,pH值接近中性,且可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繁殖,避免了其他氮源对菌株BG‑34生长的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21904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257597.8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G01N27/626 ,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5‑二羟基苯甲酸用作基质的质谱成像目标物及其质谱成像方法,属于质谱成像技术领域。它包括先在含有目标物的植物组织上涂覆辅助激光解析电离的基质,再将植物组织放在质谱仪中进行电离成像;所述目标物包括包括植物组织中的邻苯二甲酸酯。本发明能够有效增强植物组织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离子化效率,有效避免基质对目标物的干扰,从而实现植物组织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原位分布的高灵敏质谱成像,对特定的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进行鉴定和可视化分布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304251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270919.2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炭‑超富集植物联合修复抗生素‑重金属污染土壤并阻控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的方法,属于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生物质炭与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的联合作用,可以有效吸附钝化土壤中的抗生素和重金属,同时为微生物定殖着床提供载体,抑制携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病原菌株的迁移;同时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增强伴矿景天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该发明依靠超富集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吸收富集和生物质炭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吸附、消减的协同阻控作用,实现修复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改善,是一种高效广谱、绿色环保且价格低廉的土壤环境修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647333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1515446.2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微孔‑介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炭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柠檬酸盐置于管式马弗炉中,氮气保护,高温活化、炭化,然后降温至室温;将所得物质进行酸洗,烘干,研磨得到介孔炭;将所得介孔炭与活化剂混匀,高温活化、炭化,然后降温至室温;将所得物质进行酸洗,烘干,研磨得到微孔‑介孔炭。本发明制备的微孔‑介孔炭有效活化面积大,活化效果好,将制备的微孔‑介孔炭通过物理黏附的方式固定于不锈钢丝表面,能够制备出新型、廉价、高效固相微萃取探针,能够用于检测水体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175090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710397702.1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01J20/282 , B01D15/10 , B01J20/30 , G01N33/18
Abstract: 一种多孔碳固相微萃取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多孔碳涂层材料以柠檬酸钾作为碳前驱体,氮气保护下高温碳化,自身活化并产生模板,经盐酸和超纯水清洗产生发达的孔隙结构。无需使用模板剂和活化剂,绿色、简单、便捷、廉价。该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巨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电负性,对含苯环有机物具有强力的吸附作用。多孔碳固相微萃取涂层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因此,可用于监测环境中痕量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60431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62830.X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B09B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体处置装置及制备生物质炭的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超积累植物体内的重金属进行回收,利用土壤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体中富含大量的重金属的特性,配合磷酸进行高温炭化、活化制备得到孔隙结构发达的高品质生物质炭。本发明解决了土壤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体较难处置的难题,有助于推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重金属污染土壤循环生态修复技术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6526044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043091.0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蔬菜中多溴联苯醚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其步骤为:一、对研磨过的蔬菜样品进行ASE萃取;二、将萃取液浓缩;三、将浓缩后的萃取液上样于活化后的弗罗里硅土‑酸性硅胶固相萃取净化柱,用正己烷进行洗脱;四、将洗脱液吹干后加入定量正己烷重新溶解;五、气相色谱配电子捕获器(GC‑ECD)检测。本发明建立的蔬菜样品中PBDEs残留的前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萃取效率高等优点;采用自制备的固相萃取净化柱净化蔬菜提取液,净化效果好且成本低。GC‑ECD检测发现该前处理技术高效、灵敏,对蔬菜中的PBDEs提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适用于蔬菜中多溴联苯醚残留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前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