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069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10550.1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C12N1/20 , C02F3/34 , B09C1/10 , C12R1/01 , C02F101/30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修复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及其应用。针对现有技术中阿特拉津降解菌对阿特拉津耐受度不高,降解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和pH不适于推广使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博德特氏菌属菌株BG‑34,分类命名为Bordetella sp.,于2022年11月0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6091,能耐受浓度高达1500 mg/L的阿特拉津,适宜在高温季节及低纬度地区用于阿特拉津的降解。本申请还提供了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的应用,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0~35℃,pH值接近中性,且可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繁殖,避免了其他氮源对菌株BG‑34生长的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04251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270919.2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炭‑超富集植物联合修复抗生素‑重金属污染土壤并阻控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的方法,属于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生物质炭与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的联合作用,可以有效吸附钝化土壤中的抗生素和重金属,同时为微生物定殖着床提供载体,抑制携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病原菌株的迁移;同时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增强伴矿景天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该发明依靠超富集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吸收富集和生物质炭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吸附、消减的协同阻控作用,实现修复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改善,是一种高效广谱、绿色环保且价格低廉的土壤环境修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07454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736538.8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磺胺甲恶唑单体碳和氮稳定同位素的检测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磺胺甲恶唑进行衍生化条件优化,实现了气相色谱分离检测,并通过GC‑C‑IRMS建立磺胺甲恶唑的单体碳和氮双元素稳定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填补了抗生素稳定同位素值分析领域的空白,为深入研究环境中抗生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32219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24047.9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大豆阿特拉津残留药害的种子菌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农业微生物应用领域。本发明通过降解菌接种制备种子菌衣剂,将大豆种子浸泡在种子菌衣剂中获得具有菌衣的种子,可显著改善阿特拉津残留胁迫下的大豆生长状况,减少大豆植株阿特拉津的累积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与大豆生物量,有效解决施用阿特拉津导致的土壤残留对大豆的药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97777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259591.4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A01G13/00 , C12Q1/68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碳基材料阻控抗生素抗性基因进入植物叶片的方法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属于阻控抗性基因技术领域。它包括一种利用碳基材料阻控抗生素抗性基因进入植物叶片的方法,将基因阻控材料附着在植物叶片上对其进行处理;所述基因阻控材料包括碳基多孔材料A和杀菌材料B;所述碳基多孔材料A的孔隙率或比较面积为0.7m2/g~0.9m2/g;所述杀菌材料B为季鏻盐;所述杀菌材料B负载在碳基多孔材料A上,杀菌材料B的负载率为9.7%~10.3%。本发明能将环境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在进入叶片之前被基因阻控材料所吸附,含有胞内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菌种会被基因阻控材料杀死,变为胞外抗生素抗性基因后被基因阻控材料所吸附,将抗生素抗性基因阻挡在植物叶片之外。
-
公开(公告)号:CN11022660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601263.0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生物质炭-季鏻盐杀菌材料、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属于水处理杀菌材料领域。本发明制备步骤如下:1)选取玉米秸秆生物质炭作为前驱体,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生物质炭;2)将所述磁性生物质炭加入去离子水中,再投加季鏻盐,室温下磁粒子搅拌,浸渍充分后升温加热进行水热反应,待冷却至室温,得到杀菌材料。所述升温加热温度为60℃~70℃。本发明可有效实现生物质炭材料的资源化,实现季鏻盐类杀菌剂的长效杀菌和材料的磁性回收和再生利用,减少杀菌药剂残留,为废水中微生物的有效去除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24081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35339.0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C12N11/14 , B09C1/10 , C12N1/20 , G01V9/00 , C12Q1/689 , C12Q1/6851 , C12Q1/6869 , C09K17/40 , C12R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控材料,属于阻控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阻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使用效果检测方法。本发明的一种阻控材料,包括多孔材料和负载于所述多孔材料上的节杆菌,所述节杆菌分类命名为Arthrobacter spp.D2,于2024年03月0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299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阻控材料,该阻控材料能够降低土壤中磺胺嘧啶及土壤中抗微生物药物抗性基因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33784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24244.0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降解菌预防大豆阿特拉津漂移药害的方法,属于农业微生物应用领域。本发明通过活化培养降解菌菌株并配制成降解菌菌液,在大豆第三片三出复叶展开后,喷施降解菌菌液,而后模拟阿特拉津漂移,喷施菌液后能够有效缓解漂移阿特拉津对大豆生长的胁迫,有利于解决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种植时,漂移阿特拉津对大豆的药害作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9777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59591.4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IPC: A01G13/00 , C12Q1/68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碳基材料阻控抗生素抗性基因进入植物叶片的方法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属于阻控抗性基因技术领域。它包括一种利用碳基材料阻控抗生素抗性基因进入植物叶片的方法,将基因阻控材料附着在植物叶片上对其进行处理;所述基因阻控材料包括碳基多孔材料A和杀菌材料B;所述碳基多孔材料A的孔隙率或比较面积为0.7m2/g~0.9m2/g;所述杀菌材料B为季鏻盐;所述杀菌材料B负载在碳基多孔材料A上,杀菌材料B的负载率为9.7%~10.3%。本发明能将环境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在进入叶片之前被基因阻控材料所吸附,含有胞内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菌种会被基因阻控材料杀死,变为胞外抗生素抗性基因后被基因阻控材料所吸附,将抗生素抗性基因阻挡在植物叶片之外。
-
公开(公告)号:CN110226604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10601263.0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生物质炭‑季鏻盐杀菌材料、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属于水处理杀菌材料领域。本发明制备步骤如下:1)选取玉米秸秆生物质炭作为前驱体,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生物质炭;2)将所述磁性生物质炭加入去离子水中,再投加季鏻盐,室温下磁粒子搅拌,浸渍充分后升温加热进行水热反应,待冷却至室温,得到杀菌材料。所述升温加热温度为60℃~70℃。本发明可有效实现生物质炭材料的资源化,实现季鏻盐类杀菌剂的长效杀菌和材料的磁性回收和再生利用,减少杀菌药剂残留,为废水中微生物的有效去除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