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9500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10948.0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Inventor: 汤正阳 , 苟立峰 , 郭敏 , 关苏敏 , 常勇 , 屈鲁 , 叶青平 , 何振锋 , 余占清 , 王俊青 , 淮晓晨 , 李泽慜 , 王一凡 , 段金沛 , 袁志昌 , 訾振宁 , 杜鹃
IPC: H02J3/38 , G06F30/20 , F03D1/06 , F03D9/25 , F03D15/00 , H02J3/28 , H02J3/32 , H02J15/00 , G06F111/10 , G06F113/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能源制氢系统电磁暂态模型建模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规划与设计模型整体架构;步骤2、搭建风电子系统模型;步骤3、搭建光伏子系统模型;步骤4、搭建储能子系统模型;步骤5、搭建氢能子系统模型;本发明为进一步开展仿真工况设定、提取系统稳态/暂态运行特性、设计系统参数和控制策略以及工程实证等不同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1375662.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氧化碳低压储罐、增压泵、二氧化碳预热器、第一压缩机、换热器、二氧化碳高压储罐、二氧化碳加热器、透平、二氧化碳冷却器和二氧化碳过冷器。二氧化碳低压储罐存储低温低压液态二氧化碳;换热器对第一压缩机传送的二氧化碳进行排热;二氧化碳过冷器且与二氧化碳低压储罐连接;二氧化碳过冷器继续降低二氧化碳的温度,形成低温低压二氧化碳,并输送至二氧化碳低压储罐;本申请采用在低压侧低温液化的方案,可极大减小低压侧的储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8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11368528.X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储能、发电系统,包括:低温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气液分离稳压罐通过增压泵与低温液态二氧化碳储罐连接;二氧化碳发生器与气液分离稳压罐连接;加热子系统对二氧化碳发生器中的二氧化碳加热;第一透平与二氧化碳发生器连接;二氧化碳液化器与第一透平连接;二氧化碳过冷器与二氧化碳液化器连接,且与低温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的输入端连接;二氧化碳过冷器继续降低二氧化碳的温度,形成低温液态二氧化碳;本申请在高压侧的二氧化碳已处于液态,在低压侧利用二氧化碳液化器和二氧化碳过冷器逐步降低二氧化碳的温度,使其处于液态,充分利用二氧化碳优异的动力性能,显著提高单位二氧化碳工质的出功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06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75673.0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区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热泵压缩机和第一冷却器等形成热泵回路;第一热水罐、第一冷水罐均与第一冷却器连接;依次连接的低压二氧化碳储罐、储能压缩机、第二冷却器、高压二氧化碳储罐、第二加热器、第一膨胀机、第一加热器和第二膨胀机;园区水在第一冷却器吸热,经第一热水罐至第一加热器,加热二氧化碳;用电高峰时用第一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供电;用电低谷时用第一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储电,第一热水罐储热;本申请通过热泵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耦合,热泵技术产生的热量为二氧化碳供热,第二膨胀机继续做功发电,显著提高效率,可使园区在用电低谷期更加合理地利用低电价储存更多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75662.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氧化碳低压储罐、增压泵、二氧化碳预热器、第一压缩机、换热器、二氧化碳高压储罐、二氧化碳加热器、透平、二氧化碳冷却器和二氧化碳过冷器。二氧化碳低压储罐存储低温低压液态二氧化碳;换热器对第一压缩机传送的二氧化碳进行排热;二氧化碳过冷器且与二氧化碳低压储罐连接;二氧化碳过冷器继续降低二氧化碳的温度,形成低温低压二氧化碳,并输送至二氧化碳低压储罐;本申请采用在低压侧低温液化的方案,可极大减小低压侧的储气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68548.7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及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通过第二阀门与烟气余热源连通;二氧化碳储能子系统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低压二氧化碳储罐、储能压缩机、高压二氧化碳储罐和第一膨胀机;吸热器连接在低压二氧化碳储罐和储能压缩机之间,吸热器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第一介质通道与烟气余热源连通,第二介质通道的进口与低压二氧化碳储罐连通,第二介质通道的出口与储能压缩机连通;本发明通过烟气余热加热低压二氧化碳,然后再压缩等操作,最后将二氧化碳存储在高压二氧化碳储罐中,在用电负荷低谷期时,烟气余热得到有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346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66831.6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中心余热的热泵储能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所述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与热泵循环系统相连;所述热泵循环系统与用于热量储存的储热系统相连;所述储热系统与用于储能的储能系统相连;所述储能系统与用于能量释放的释能系统相连。将数据中心余热与CO2压缩储能深度耦合,不仅在储能阶段可利用余热资源,在释能阶段也充分利用了数据中心余热。
-
公开(公告)号:CN1194832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16585.7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Inventor: 叶青平 , 苟立峰 , 段金沛 , 关苏敏 , 常勇 , 崔彬 , 冉应兵 , 薛英林 , 赵彪 , 李林峰 , 王一凡 , 屈鲁 , 淮晓晨 , 余占清 , 袁志昌 , 陈宇硕 , 张雪垠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器件直串型多谐振腔多直流母线变压器,变压器由钳位电路、器件串联逆变电路和多隔离变换整流电路构成,钳位电路与输入端的直流电压电连接,钳位电路两端与器件串联逆变电路电连接,器件串联逆变电路连接的输出端与多隔离变换整流电路电连接。将钳位电路、器件串联逆变电路、多隔离变换整流电路和非隔离调节电路组成直流母线变压器,可适用于未来数据中心紧凑化大容量直流母线功率变换、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直流制铝或制氢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29812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185231.4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大容量制氢电源的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系统,制氢系统采用直流汇集‑直流传输‑直流制氢的拓扑结构,风光设备区内设有风电部分和光伏部分,风电部分将风电机组输出经交流转为直流后连接直流变压器区内的直流变压器进行升压后连接直流线路区内的输入端直流母线,光伏部分经光伏组件串并联后接入汇流箱,汇流箱出线连接直流变压器区内的直流变压器进行升压后连接直流线路区内的输入端直流母线。提出了新型的直流离网制氢拓扑结构,基于离网条件下提升了制氢电源容量,提供了一种在电能质量、稳定性、可靠性、传输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的新方案;在以上拓扑中,提出了控制保护及黑启动策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38741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66882.9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冷数据中心余热的压缩CO2储能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液冷介质出口连接有三通阀,三通阀的其中一支路连接换热器,三通阀的另一支路连接吸热器并为CO2储能过程供热,三通阀的最后一路连接换热器并为CO2释能过程供热;换热器、吸热器和换热器的液冷介质出口与数据中心的液冷介质入口相连通;所述吸热器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用于进行CO2储能的CO2储能循环回路和用于进行水循环的循环水回路。此系统将数据中心余热有效输入至压缩CO2储能系统,极大提高了数据中心余热的利用效率;此外,系统将数据中心余热分别用在了储能和释能过程,可提高储能系统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