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域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集热场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772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0739437.2

    申请日:2020-07-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场设计优化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分区域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集热场设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太阳能集热场分为高温区集热场、中温区集热场、低温区集热场三个区域,以分别为不同换热器供热,根据此布局建立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仿真分析模型;建立以发电系统总效率最大为优化目标的目标函数,并确定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求解得到传热介质参数;进而根据传热介质参数得到各区域集热场中集热器数量和布局方式,完成对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集热场的设计。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可有效降低集热管中传热介质的平均温度,并降低蒸汽生产系统的换热端差,从而提高集热场效率和电站总效率。

    一种支持向量回归法预测燃煤中有害元素释放特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284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1179237.2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火电机组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持向量回归法预测燃煤中有害元素释放特性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根据矿物元素对有害元素的吸附量相对大小值制作相对固定系数表;(2)选定任意一种已知煤种,测定该已知煤种中灰分的质量百分比、煤灰中矿物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和煤中有害元素的质量浓度;(3)计算该已知煤种的有害元素的总固定系数和有害元素的释放指数;(4)建立释放指数的模型;(5)预测待测煤种中有害元素的释放指数。本发明能够建立一个准确、简易、直接的预测不同煤中砷、铅等有害元素释放特性的预测模型,适用于指导大型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时控制有害元素排放的配煤方案的制定。

    一种支持向量回归法预测燃煤中有害元素释放特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2842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79237.2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火电机组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持向量回归法预测燃煤中有害元素释放特性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根据矿物元素对有害元素的吸附量相对大小值制作相对固定系数表;(2)选定任意一种已知煤种,测定该已知煤种中灰分的质量百分比、煤灰中矿物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和煤中有害元素的质量浓度;(3)计算该已知煤种的有害元素的总固定系数和有害元素的释放指数;(4)建立释放指数的模型;(5)预测待测煤种中有害元素的释放指数。本发明能够建立一个准确、简易、直接的预测不同煤中砷、铅等有害元素释放特性的预测模型,适用于指导大型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时控制有害元素排放的配煤方案的制定。

    一种粉煤飞灰载体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215675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65066.0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煤飞灰载体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粉煤飞灰作为原料,并分析该粉煤飞灰中的多种金属成分比例,筛选出所需粉煤飞灰作为吸附剂原料,经筛分获得所需粒径的飞灰颗粒,作为吸附剂载体;所述粉煤飞灰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S2:将高岭土粉末、Fe粉末、Ca粉末与所述飞灰颗粒混合,搅拌均匀并高温煅烧,待冷却得到所述吸附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粉煤飞灰载体重金属吸附剂。本发明采用粉煤飞灰颗粒为载体,通过物理掺混‑高温煅烧方式将高岭土、Fe、Ca粉末均匀固化在粉煤灰颗粒表面,由此制备所需吸附剂,集成多种活性组分,由此解决吸附剂吸附效率低和多种重金属协同脱除的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堇青石载体的重金属固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97434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59724.7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堇青石载体的重金属固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蜂窝状堇青石载体浸入溶解有铁盐和钙盐的混合溶液中,在微波和超声波的共同作用下,使铁盐和钙盐负载到所述载体外表面上,过滤后得到负载后的载体;将所述负载后的载体进行干燥和煅烧处理,得到所述重金属固化剂。通过将多种活性组分负载到堇青石载体外表面上,能够同时脱除有机固废热解气化产生的烟气中的多种重金属,显著提高重金属固化效率。解决现有的固化剂只能吸附脱除单一重金属,对多种重金属脱除需要投放多种固化剂,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高,固化剂难以成形,固化剂难以回收的技术问题。

    一种电站锅炉SCR脱硝精细化喷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04086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1290036.2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气脱硝相关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SCR脱硝精细化喷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长短时神经记忆网络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实现主阀门开度的控制,并根据多个NOx检测点的检测情况对分阀门开度进行控制。本发明通过预测下一时刻出口NOx浓度,并获得最优喷氨策略,从而弥补电站锅炉SCR脱硝喷氨系统中PID控制器造成的大滞后缺陷,使得喷氨量控制更加及时准确,提高电厂运行的环保性和安全性;此外,本发明提出分区检测、分区喷氨的方法,使得SCR出口NOx浓度更加均匀,测量值更具有代表性。

    一种基于瑞士卷结构的双腔环形微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162334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63469.4

    申请日:2020-05-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小尺度发电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瑞士卷结构的双腔环形微燃烧器,其包括第一燃烧结构和第二燃烧结构,第一燃烧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第一整流腔、第一燃烧室、第一排气通道,第二燃烧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进气通道、第二整流腔、第二燃烧室、第二排气通道;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逆向对称布置在微燃烧器中心上下两侧,使第一燃烧室入口端与第二燃烧室出口端相邻,第一燃烧室出口端与第二燃烧室入口端相邻;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二排气通道相邻,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相邻。本发明通过布置逆向对称双燃烧腔以及环形预热通道,可降低点火所需能量、缩短着火延迟时间、提高着火促熄极限、拓宽进口速度。

    一种提高蜂窝状SCR催化剂抗SO2性能的方法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08404658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0260163.1

    申请日:2018-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蜂窝状SCR催化剂抗SO2性能的方法及产品,属于燃煤烟气脱硝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为:首先在蜂窝状SCR催化剂表面制备一层微米级厚度的流通层,用以SCR反应产物N2的流动;再在流通层外表面包覆分子筛膜层,用以阻碍SO2与SCR催化剂的接触;最后对催化剂模块背向烟气来流的一侧进行打磨,以除去该侧的分子筛膜层,使得N2可以从该侧的流通层流出。应用本发明,利用分子筛膜的筛分作用阻止SO2接触到蜂窝状SCR催化剂,同时不对蜂窝状SCR催化剂的脱硝效率产生影响,解决了蜂窝状低温SCR催化剂的SO2中毒问题,促进低温SCR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

    一种基于高岭土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14681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672319.1

    申请日:2019-07-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脱硝催化剂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岭土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SCR脱硝催化剂包括载体和附着在该载体上的活性组分,载体为高岭土,活性组分为锰氧化物和铈氧化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选取硝酸锰和硝酸铈作为原料,将二者混合后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浸渍液,(b)在浸渍液中加入高岭土,在室温下搅拌获得悬浊液;(c)将悬浊液进行磁力搅拌至粘稠状获得粘稠状的混合物,该粘稠状的混合物干燥,焙烧后获得所需的催化剂。通过本发明,降低催化剂成本,催化效率高,对于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具有指导性作用。

    一种基于入口NOx浓度预测的调控喷氨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6292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0838772.6

    申请日:2017-09-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SCR系统喷氨量调控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入口NOx浓度预测的调控喷氨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分别测量和获取当前时刻各个所述相关参数的测量值和入口NOx浓度;(b)根据相关参数和入口NOx浓度之间的关系构建预测模型,并预测下一时刻的入口NOx浓度;(c)当前时刻入口NOx浓度进行滤波处理,滤波后的入口NOx浓度与下一时刻的入口NOx浓度差值为预测变动值;(d)将预测变动值等作为脱硝系统PID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喷氨阀门开度,从而完成喷氨量的调控。通过本发明,提出利用预测模型预测下一时刻的入口NOx浓度,优化喷氨量,抑制出口NOx浓度频繁波动,提高出口NOx浓度调节品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