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磷大豆的筛选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1057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73805.5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低磷大豆的筛选方法,以大豆苗期的根部作为筛选研究对象,采用水培的方式,选取总根长(TRL)、总根表面积(RSA)、总根体积(RV)、植株鲜重(FW)和植株干重(DW)作为筛选指标,最后计算各个性状在低磷条件下的指标与对照组的指标的相对值p,最终取平均值D用于评价大豆种质资源对低磷胁迫的耐受性。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简单易行,实用高效等优点,是一种可靠实用的筛选耐低磷大豆资源的有效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法可获得有效的耐低磷大豆筛选结果,准确区分出了强耐低磷、较强耐低磷、中度耐低磷、弱耐低磷型和低磷敏感型大豆资源,为大规模耐低磷大豆资源筛选奠定了基础。

    一种大豆耐低磷相关基因GmACP17a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00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57169.7

    申请日:2023-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耐低磷相关基因GmACP17a,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还公开了基因GmACP17a编码的蛋白和含有基因GmACP17a的重组质粒、重组载体、表达盒、重组微生物、转基因植物细胞系或重组菌,以及上述基因GmACP17a、编码的蛋白、含有基因GmACP17a的重组质粒、重组载体、表达盒、重组微生物、转基因植物细胞系或重组菌在大豆抵抗低磷胁迫以及在培育耐低磷大豆品种中的应用。将本发明GmACP17a基因过量表达于大豆可以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低磷能力。本发明公开的基因可作目的基因导入植物,提高大豆耐低磷能力,对培育耐低磷大豆品种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抗大豆白粉病基因GmRmd1及编码蛋白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7344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15100.5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抗白粉病基因GmRmd1编码蛋白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如下任何一种物质在提高大豆抗白粉病中的应用:1)GmRmd1基因DNA分子;2)GmRmd1编码蛋白;3)含有GmRmd1基因DNA分子的重组质粒、表达盒、转基因细胞或者重组菌;所述GmRmd1基因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序列1所示。将本发明GmRmd1基因表达于易感大豆白粉病的大豆品种可以赋予转基因大豆抗白粉病的功能;突变抗大豆白粉病品种中的GmRmd1基因可以使白粉病抗性丧失。本发明公开的基因可作目的基因导入感大豆白粉品种中,赋予其白粉病抗性,对培育抗大豆白粉病大豆品种有重要的意义。

    创制高产大豆的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6419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20475.5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对大豆GmJAGGED1‑1基因和GmJAGGED1‑2基因同时进行编辑修饰,获得高产大豆的方法。具体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出发大豆中GmJAGGED1‑1和GmJAGGED1‑2基因进行同时编辑,且使所述GmJAGGED1‑1和GmJAGGED1‑2基因同时发生突变导致翻译蛋白提前终止,得到转基因大豆;实现出发大豆中GmJAGGED1‑1和GmJAGGED1‑2基因同时基因编辑。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豆GmJAGGED1‑1和GmJAGGED1‑2基因进行特定靶点的定点敲除,获得产量较对照提高8%以上的高产大豆突变体材料,为高产大豆品种选育提供新材料。

    一种耐铝相关基因GsERF1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4009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79736.7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铝相关基因GsERF1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命名为蛋白GsERF1,为如下(1)或(2):(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的由(1)衍生的蛋白质。本发明的基因GsERF1对大豆抵抗铝胁迫具有积极作用。经过实验证明,将该基因超表于拟南芥中,可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的主根相对伸长率,同时增加脯氨酸含量,说明该蛋白可以为培育具有较强耐铝能力的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种禾本科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7235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1085659.0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禾本科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所述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包括根箱;根箱内设有2个相对设置的根系分泌物收集槽;根系分泌物收集槽的顶部为开口设置;2个根系分泌物收集槽的平行设置的4个竖侧壁上均设有通孔,通孔由网格物封口。本发明提供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中的根箱和根系分泌物收集槽内填充土壤;在2个根系分泌物收集槽之间种植植物,植物根系生长,部分根系通过网格物和根系分泌物收集槽的顶部开口进入根系分泌物收集槽中,即能从根系分泌物收集槽中的土壤中收集植物根系分泌物。本发明方法在收集根系分泌物时不需要破坏植物的根部,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

    一种禾本科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7235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85659.0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禾本科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所述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包括根箱;根箱内设有2个相对设置的根系分泌物收集槽;根系分泌物收集槽的顶部为开口设置;2个根系分泌物收集槽的平行设置的4个竖侧壁上均设有通孔,通孔由网格物封口。本发明提供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中的根箱和根系分泌物收集槽内填充土壤;在2个根系分泌物收集槽之间种植植物,植物根系生长,部分根系通过网格物和根系分泌物收集槽的顶部开口进入根系分泌物收集槽中,即能从根系分泌物收集槽中的土壤中收集植物根系分泌物。本发明方法在收集根系分泌物时不需要破坏植物的根部,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

    一种间作模式下鉴定利用光合碳根际微生物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828267U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20042952.3

    申请日:2018-01-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作模式下鉴定利用光合碳根际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生物板,所述微生物板包括两个板和用来夹持两个所述板的夹持装置,两个所述板中均设置有通孔,且两个所述板中的所述通孔相对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呢绒网。本实用新型在间作模式下利用植物光合碳微生物的装置只需用少量同位素标记后的植物,就能够在该装置的微域中富集较高同位素含量的微生物,大大节省了实验成本,另外,此微域装置的夹层结构还能方便实验结束后的取样工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