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394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35258.9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IPC: F24D15/04 , F24D19/00 , F25B41/40 , F25B41/31 , F22B33/18 , F28B9/08 , F01D15/10 , F01K9/00 , F03D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风互补的低温热电联产系统,利用可持续稳定供应适合温度的地热作为有机朗肯循环的驱动热源,以地热换热器提取地热资源制取有机过热蒸汽,驱动透平膨胀机做功发电,以双级压缩式热泵回收朗肯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冷端余热,避免循环冷源损失,以风力制热器作为热泵中间级热源,利用风能为热泵补热,进一步提高热泵制热能力,同时提高热泵COP,提高供热侧的能源利用率,以上述系统联合,使可再生能源有机朗肯循环持续稳定,提高了循环热效率与清洁能源利用率,能够同时满足用户热、电负荷需求,改善单一清洁能源低温发电方式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7738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35997.8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余热与地热互补的低温发电系统,包括有机朗肯循环管路、地热与工业余热切换热源环路。利用地热能与工业余热两种可再生能源互补作为有机朗肯循环的驱动热源实现发电,对两种可再生能源进行梯级利用,根据工业余热数量调整蒸发侧工质流程,以适应工业生产过程随生产变化的余热量,实现波动的工业余热量与用户电负荷之间的动态平衡,对地下土壤进行适时热量回灌,使土壤温度场维持平衡,保证热量提取能力与出口温度,提高工业余热的利用效率,维持系统较高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0446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38524.3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光耦合的可再生能源供暖系统,将有机朗肯循环与循环水泵与地源循环耦合,以太阳能驱动的朗肯循环产生的机械功带动压缩式热泵的压缩机直接供热,过程中回收朗肯循环冷端余热,以循环有机工质作为吸收式热泵驱动热源,回收地热能参与供暖。两热泵之间的输入与输出功率依据用户侧热负荷调节,提高集热效率与太阳能利用率,能够适应用户侧波动多变的热负荷,降低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642920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65829.8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IPC: G01F23/284 , H01Q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位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凝露干扰雷达液位计,包括液位计本体,液位计本体内分离布置有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发射通道的出口处和接收通道的出口处均设有水滴形的介质天线,介质天线由疏水材料制成,两个介质天线的间隔离度大于50db。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抗凝露干扰雷达液位计,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采用分离式设计,结合介质天线的疏水性及高达25db的天线增益特性,使得雷达液位计具备了抗水蒸气凝露干扰的能力,并保持了极高的信噪比,具备了小信号识别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615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63697.7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大锚 , 刘钊 , 王毓学 , 冯丽苹 , 王娟 , 张维科 , 史章峰 , 刘磊 , 孟刚 , 李国福 , 张胧月 , 唐金伟 , 高占阳 , 刘永洛 , 严涛 , 常治军 , 吕秀娟 , 张晋玮 , 王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磷酸酯抗燃油氧化安定性的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放置盛装有磷酸酯抗燃油的样品瓶的压力容器腔,压力容器腔设置在恒温加热装置中,样品瓶经压力容器腔的第一开口放入压力容器腔中,压力容器腔的第一开口通过密封圈和压力容器顶盖实现密封,压力容器腔的第二开口通过管道与氧气注入装置连通,压力容器腔中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容器腔的第三开口与大气连通;恒温加热装置、压力传感器、氧气注入装置和单臂复合机器人均与检测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系统可准确检测磷酸酯抗燃油的氧化安定性,且不需要任何化学试剂,具有环保、提高效率、节约人工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4255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460426.4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IPC: G01F23/80 , G06N3/08 , G01F23/2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雷达液位计。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步骤:构建神经元网络模型并进行训练;获取原始距离数据;通过均值法对原始距离数据进行异常数据剔除,生成初步判断数据;将原始距离数据输入神经元网络模型生成当前时刻的测量数据预测值;将初步判断数据与测量数据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若两者的偏差方向及大小在设定范围内,则将测量数据预测值输出;若两者的偏差方向及大小在设定范围外,则将测量数据预测值剔除,获取当前时刻之前时间点的正常数据并输出。本发明可避免了因各个不同工作状况允许的数据偏差导致的数据错误剔除。
-
公开(公告)号:CN222103737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20065871.0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光耦合的可再生能源供暖系统,包括有机朗肯循环管路、驱动热源旁路、压缩式热泵循环管路、吸收式热泵循环管路、热网回水管路;由第一截止阀、第一调节阀、第二截止阀组成的驱动热源旁路,内部循环为沸点低的有机工质;其中压缩式热泵循环管路包含进出口依次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三膨胀阀,蒸发器的循环水侧进出口与凝汽器的循环水侧进出口相连;透平膨胀机通过连接轴带动压缩机转动。本实用新型将有机朗肯循环与循环水泵与地源循环泵耦合,两热泵之间的输入与输出功率依据用户侧热负荷调节,提高集热效率与太阳能利用率,能够适应用户侧波动多变的热负荷,降低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221801907U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20056753.3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IPC: F24D15/04 , F24D19/00 , F25B41/40 , F25B41/31 , F22B33/18 , F28B9/08 , F01D15/10 , F01K9/00 , F03D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风互补的低温热电联产系统,包括有机朗肯循环管路、循环水环路、双级压缩式热泵循环管路;透平膨胀机通过中间轴与发电机连接,有机工质在透平膨胀机中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双级压缩式热泵循环管路包含中间循环管路和低压循环管路,其中由冷凝换热器、中间换热器、风力制热器组成中间循环管路,其中由蒸发器、低压压缩机、高压压缩机、冷凝换热器、中间换热器组成低压循环管路。本实用新型地‑风互补的低温热电联产系统联合使用,使可再生能源有机朗肯循环持续稳定,提高了循环热效率与清洁能源利用率,能够同时满足用户热、电负荷需求,改善单一清洁能源低温发电方式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221806774U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20267779.2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IPC: H02S20/00 , F24S25/6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板固定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表面上下两端均滑动安装有夹板,两个夹板底端均悬置有搭杆,机架下表面中心转动安装有驱动轴,驱动轴上间隔设有双数的槽轮,每个槽轮上均缠绕有拉绳,相邻的两个槽轮上的拉绳末端分别钩在上下两侧的搭杆上,驱动轴上固定有摆杆,机架下表面上固定有螺杆;使用时,将光伏发电板放置在机架上,旋拧摆杆而带动驱动轴转动,使得所有槽轮收卷拉绳而拉扯两个夹板相对移动,两个夹板扣在光伏发电板上下两端以及四角而将光伏发电板紧固在机架上,而后通过螺杆螺母将摆杆固定,如此,仅需要摆动摆杆以及螺杆螺母的搭配,即可完成电池板的拆装,更快速、更省事。
-
公开(公告)号:CN221503361U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20064032.7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余热与地热互补的低温发电系统,包括有机朗肯循环管路、地热与工业余热切换热源环路;其中有机朗肯循环管路由进出口依次管路连接的透平膨胀机、凝汽器、缓冲溶液罐、有机工质泵组成,透平膨胀机通过中间轴与发电机连接,有机工质在透平膨胀机中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凝汽器的循环水侧出口与冷却塔的入口连接,凝汽器的循环水侧入口与循环水泵的出口连接,冷却塔的出口与循环水泵的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地热能与工业余热两种可再生能源互补作为有机朗肯循环的驱动热源实现发电,对两种可再生能源进行梯级利用,提高工业余热的利用效率,维持系统较高的发电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