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2748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25586.8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30/412 , G06F40/18 , G06F40/183 , G06F40/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图像处理与文字识别实现表格数字化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数字化处理的纸质表格模板图像,并将所述纸质表格模板图像转换为位图;根据所述位图,采用OCR文字识别法对所述位图进行文字识别,得到OCR识别结果;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所述位图中的表格分离提取出每个单元格;将所述OCR识别结果绑定至对应的单元格,得到标定模板文件,并将所述标定模板文件以自定义列表控件形式将表格进行回显;获取待数字化处理的纸质表格图像,根据所述标定模板文件,调用所述标定模板文件的布局格式和计算规则实现对所述纸质表格图像进行数字化转化以及识别,得到识别结果。本发明方法简单、流程大大简化,且处理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48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20148.1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碰撞特性变化的钢管混凝土脱空检测方法,属于工程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通过工具击打对象表面;击打产生的信号经过信号探头;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线传输到信号设备;信号设备接收测试数据保存并分析;通过分析软件对测试波形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测试波形的接触时间;对测试信号接触时间进行归一化的修正;分别对密实与脱空区域进行检测,并建立脱空判定的基准;基于所述脱空判定基准对钢管脱空进行判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击打与接收分离采集方式的弊端,结合接触时间和阻抗变化的变化特征,提供了碰撞特性变化的钢管混凝土脱空检测方法;为提高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94828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010857158.6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混凝土冷缝质量检测方法,在混凝土冷缝单侧利用冲击弹性波测量分析得到完整混凝土强度S0;再在混凝土冷缝两侧利用冲击弹性波测量分析得到跨冷缝的混凝土强度S1和冷缝的等效裂缝深度Dc;最后利用S0、S1、Dc和冲击弹性波的波长λ,通过计算得到混凝土冷缝的健全性指标ηc。在本方法中包括一种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混凝土冷缝质量检测系统,包括激振锤、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和待测混凝土;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待测混凝土表面,激振锤用于敲击待测混凝土以改变加速度传感器接收的冲击弹性波信号,加速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通过无线连接传输数据,计算机和数据采集器通过模数转换电路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62748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525586.8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30/412 , G06F40/18 , G06F40/183 , G06F40/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图像处理与文字识别实现表格数字化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数字化处理的纸质表格模板图像,并将所述纸质表格模板图像转换为位图;根据所述位图,采用OCR文字识别法对所述位图进行文字识别,得到OCR识别结果;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所述位图中的表格分离提取出每个单元格;将所述OCR识别结果绑定至对应的单元格,得到标定模板文件,并将所述标定模板文件以自定义列表控件形式将表格进行回显;获取待数字化处理的纸质表格图像,根据所述标定模板文件,调用所述标定模板文件的布局格式和计算规则实现对所述纸质表格图像进行数字化转化以及识别,得到识别结果。本发明方法简单、流程大大简化,且处理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23140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0368558.8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试验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点间信息关联方法及土木结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对某测试对象进行无损检测,得到不同测点各自的测试参数;对不同测线的测试参数进行统计,得到各测线测试参数与统计平均值之间的偏差特征;提取各测线与相邻测线间的波速变化率,得到相敏指标PSG;当相邻测线均经过测试对象内的缺陷时,引入参数SPT、DSP来反映各测线测试参数与趋势之间的关系,其中SPT为相敏指标和,DSP为修正相敏指标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点间信息关联方法及土木结构无损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同次测试中不同测线间的测试数据无法关联,导致容易漏判、影响模型精度的问题,实现对不同测线间的信息进行有效关联,提高所建立的模型的准确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90098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75793.X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号识别的检测信号连续采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检测装置上传的检测信号,对检测信号进行参数识别,计算与检测信号对应的信号参数,判断检测信号是否为有效信号,当检测信号是有效信号时执行有效信号对应操作,当检测信号是无效信号时执行无效信号对应操作;判断是否达到停止采样条件,当达到停止采样条件时结束数据采集。本发明实现了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不需要人为逐点控制AD转换卡的开始与停止,减少了仪器的操作人员与控制传感器移动的人员之间的互动过程,从而达到连续采集、提高检测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93242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68479.X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弹性波的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法,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步骤:S1、通过弹性波获得被测混凝土构件的弹性模量;S2、将步骤S1所获得的弹性模量引入已知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关系中,获得步骤S1所获得的弹性模量对应的抗压强度;所述已知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关系为:已知的与被测混凝土类型相同的混凝土构件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关系。采用本方法可以快速的获得混凝土结构内部混凝土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679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758962.1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弹性波和机器学习的预制柱套筒灌浆无损检测方法,通过采用冲击弹性波作为检测媒介,利用拾取的信号特征,结合机器学习得到分析模型,进而检测套筒的灌浆密实度;利用其频谱特性建立属性以供机器学习;对每个测试套筒,通过获取健全部位,作为反映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基准参数;再通过对各种结构厚度、工况下未灌浆、灌浆饱满的套筒进行检测,分析信号特征属性建立训练集以供机器学习并得到分析模型;利用分析模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将数据和验证结果做成示例再补充到训练集,进而优化分析模型,提高精度;使得检测系统参与目标分析参数多,判断精准,自动化程度高;且适用范围广,检测过程简洁清楚。
-
公开(公告)号:CN117607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56265.8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弹性波能量特征值检测地铁管片注浆密实度的方法,包括:采用无损检测设备在不同注浆质量的地铁管片进行检测,得到包括反射信号的波形;对获得的反射能量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提取振幅谱或功率谱作为代表参数;根据已知注浆状态与其对应的参考振幅谱或功率谱建立缺陷判定模型;采用无损检测设备对其他未知状态的地铁管片进行注浆质量检测,通过比对其频谱分析结果与模型进行判断,确定注浆缺陷类型。本发明对管片底部不同类型缺陷进行参数标定,针对不同类型的缺陷,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确定相应的参数标定值,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以根据标定值对检测结果进行精确评估和分类,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0999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01362.2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管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片注浆质量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拾音器代替传统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管片的表面;然后利用激振点对管片表面进行激振,当管片背后注浆密实,弹性波信号将沿着浆料向更深位置传播,信号的衰减将变大,卓越周期也将变长;随后通过所述拾音器采集所述管片在被敲击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信号;分析信号的卓越周期,并与已知密实状态的卓越周期进行比较,当检测信号的卓越周期大于已知密实状态的卓越周期时;即实现对目标位置注浆质量的检测。解决了传统方法(雷达法等)无法有效检测钢筋密集的管片背后注浆质量的问题,实现了快速、渐变、准确的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