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867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17946.4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滕苏郸 , 张璞 , 张凯 , 郭思琪 , 宫一玉 , 刘景延 , 左向红 , 马彦虎 , 李翔宇 , 李方青 , 于洋 , 郑国栋 , 张涵 , 任学婧 , 张帆 , 刘芳兰 , 马雪峰 , 刘丁华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的收益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发电机组的运行收益数据,并通过运行收益数据计算目标发电机组热电解耦后调峰运行的收益;确定目标发电机组的运行成本数据,并通过运行成本数据计算目标发电机组热电解耦后调峰运行的成本;通过调峰运行的收益和调峰运行的成本计算目标发电机组在预设投资回报指标下的投资回报值。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的判断机组热电解耦改造是否具备可行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1192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425438.3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B03C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颗粒捕捉装置的分量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电气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颗粒捕获装置内部的电场强度的变化值;基于颗粒捕获装置内部的电场强度的变化值,分析颗粒捕获装置内部在不同方向上的电场强度分量;基于不同方向上的电场强度分量,确定至少一个分量数据,其中,分量数据用于评估颗粒捕获装置的捕获效果。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颗粒捕捉装置,存在无法满足电气设备对于空间紧凑的需求,导致颗粒捕获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183476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1484704.0
申请日:2017-12-29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的改造方法及配电网。其中,该方法包括:在双射配电网的配电室的两路电源的环网柜之间增加联络电缆;由另一变电站的一路馈线开关柜敷设一路电缆至双射配电网的末端公共配电室的环网柜,其中,另一变电站不同于为双射配电网提供电源的变电站,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改造后的双环配电网馈线数量多,占用变电站间隔较多,建设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7500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87184.5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 H02J3/16 , H02J3/14 , H02J3/32 , H02J3/26 , H02J3/38 ,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孤岛微电网在线分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在配电网故障发生后,基于储能设备和分布式光伏构建各孤岛微电网;基于孤岛微电网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模型,构建分层电压/无功控制模型;分层电压/无功控制模型包括:电压偏差及分布式光伏逆变器产生无功成本之和最小的目标函数,及与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引入辅助变量向量对分层电压/无功控制模型进行重构,得到问题等效模型;基于约束条件,使用拟牛顿ADMM方法对问题等效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孤岛微电网在线分层控制策略。本方案利用孤岛内固有的光伏资源解决孤岛微电网光伏并网后的电压安全问题,实现电压自治。
-
公开(公告)号:CN11652656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04263.7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的规划配置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交直流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本发明通过建立深度置信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确定深度置信基本框架并确定训练方法,建立蚁群算法并进行改进,求解得到改进蚁群算法的控制策略,以控制策略作为网络的输出,历年交直流配电网数据作为输入训练深度置信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构建ACO‑DBN模型,进行算例测试和调整,输出优化配置策略,利用输出的优化配置策略对交直流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进行优化。解决了传统DG选址定容规划中因没有考虑DG和负荷的时序特性而导致与实际有偏差的问题,有利于得到更加符合实际的规划方案,实现系统经济性和环保性之间的平衡,使新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671329B
公开(公告)日:2025-05-20
申请号:CN202510187764.4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7 , H02J3/38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能量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能量管理分布式决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方案将用户效用函数的个性化二阶信息修改并嵌入ADMM中,利用用户效用函数的海森矩阵,通过预处理的方法为每个用户开发个性化的对角矩阵。这种个性化的对角矩阵在不会侵犯用户隐私的前提之下,为独立配电系统运营商提供了尊重用户隐私且有价值的信息。利用个性化对角矩阵来调整快速拟牛顿ADMM中对偶变量的更新方向,而不是经典ADMM中最陡的下降/上升方向。该方法可提高整体收敛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750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87184.5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 H02J3/16 , H02J3/14 , H02J3/32 , H02J3/26 , H02J3/38 ,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孤岛微电网在线分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在配电网故障发生后,基于储能设备和分布式光伏构建各孤岛微电网;基于孤岛微电网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模型,构建分层电压/无功控制模型;分层电压/无功控制模型包括:电压偏差及分布式光伏逆变器产生无功成本之和最小的目标函数,及与目标函数对应的约束条件;引入辅助变量向量对分层电压/无功控制模型进行重构,得到问题等效模型;基于约束条件,使用拟牛顿ADMM方法对问题等效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孤岛微电网在线分层控制策略。本方案利用孤岛内固有的光伏资源解决孤岛微电网光伏并网后的电压安全问题,实现电压自治。
-
公开(公告)号:CN11947114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83740.X
申请日:2024-11-22
IPC: G01R31/00 , G01N23/2273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直流避雷器用氧化锌压敏电阻状态评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流避雷器用氧化锌压敏电阻老化状态评估方法及系统,其方法通过对氧化锌压敏电阻单面被覆平行银电极,并对两电极之间沟道施加直流老化电压,分别测试未老化以及不同老化时间下,沟道处的ZnO压敏电阻(002)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位置、Zn2p轨道峰位置。根据(002)衍射峰及Zn2p轨道峰的偏移程度对氧化锌压敏电阻的老化状态进行评估,从而在晶界理化层面对直流避雷器用氧化锌压敏电阻的老化状态进行判定,能够精准地对直流避雷器用氧化锌压敏电阻的老化状态进行评价,提高了直流避雷器用氧化锌压敏电阻的老化状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1004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70990.6
申请日:2024-05-09
IPC: H04W72/50 , H04W72/04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涉及物理层安全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采样时段内采集到的第一信息时长和第二信息时长;基于第一信息时长和第二信息时长,构建目标函数;确定通过信道执行针对当前采样时刻的采集数据的多个任务时,信道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基于目标函数,对资源分配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信道对应的资源分配结果;基于资源分配结果,对当前采样时刻的采集数据进行物理层安全传输。本发明解决了信道内资源分配由于相关技术中在物理层安全传输时,考虑因素不全面,导致信道内资源分配不均且通信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2656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804263.7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的规划配置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交直流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本发明通过建立深度置信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确定深度置信基本框架并确定训练方法,建立蚁群算法并进行改进,求解得到改进蚁群算法的控制策略,以控制策略作为网络的输出,历年交直流配电网数据作为输入训练深度置信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构建ACO‑DBN模型,进行算例测试和调整,输出优化配置策略,利用输出的优化配置策略对交直流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进行优化。解决了传统DG选址定容规划中因没有考虑DG和负荷的时序特性而导致与实际有偏差的问题,有利于得到更加符合实际的规划方案,实现系统经济性和环保性之间的平衡,使新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