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99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84487.2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于构网型储能电站并网性能的评价方法及相关装置,获取储能电站基本数据及并网性能评价数据;将储能电站基本数据及并网性能评价数据与储能电站并网设备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储能电站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则分析评价周期内储能电站基本数据和储能电站并网性能评价数据并进行并网运行;根据并网运行需求计算储能系统单元并网运行的关键指标;根据关键指标判断构网型储能电站并网性能。本发明能够提升电网故障防御能力,对区域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稳定起到有效支撑作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75750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82106.8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7 , G06Q10/04 , G06Q30/0201 , G06Q30/08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规划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收益看涨期权的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设计方法、装置,包括:设置用于市场出清的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基于市场出清对发电容量资源进行远期容量合约拍卖;基于远期容量合约拍卖结果估算资源出清量、总收入及其总成本,评估远期容量合约收益。本发明综合“远期拍卖”和“短期结算”两部分。其中远期拍卖保障主体稳定收益,短期结算是在短期市场中保留稀缺定价机制的价格信号,通过远期合约的短期结算机制有效抑制机组行使市场力,从而兼具稀缺定价机制和容量市场机制的优点,既能有效提供短期价格信号,又能保障机组的长期稳定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30880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17855.4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级全场景的构网型风机并网测试方法,开发一套覆盖多层级全场景的测试方法,有效评估构网型风机在不同场景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确保风机并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种多层级全场景的构网型风机并网测试方法,包括构网型风机构网特性测试方法、构网型风电场并网测试方法、跟网与构网风机联合运行测试方法、跟网与构网风电场联合运行测试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83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24294.3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构网型储能并网测试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覆盖多层级全场景的构网型储能电站并网测试方法,包括构网型储能单元级构网特性测试方法;构网型储能多单元协调控制测试方法;构网型储能电站级构网特性测试方法;构网型储能电站级基本并网性能测试方法;跟网型、构网型储能系统/电站联合运行测试方法。本发明为构网型储能电站的并网测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解决了构网型储能系统的构网能力验证难题,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该方法的应用将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构网型储能多场景应用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18539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128349.7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李明 , 亚夏尔·吐尔洪 , 焦春雷 , 亢朋朋 , 郑云平 , 宋朋飞 , 甫日甫才仁 , 克帕依吐·吐尔逊 , 马建功 , 宗思佳 , 查鲲鹏 , 杨岳峰 , 郝梓琳 , 高天 , 赵海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力储能系统负荷变化的跟踪方法及系统,涉及重力储能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系统中负荷功率曲线P的变化规律,确定单位时间内负荷消耗的电能为Wt,确定释放堆场中最下层中单个重物块能够发出的电能W0和每升高一层单个重物块释放后能够增发的电能ΔW,确定堆场中待释放重物块的目标层数,根据根据负荷功率随时间的变化率,确定目标层数中待抓取目标重物块,控制吊爪抓取待抓取目标重物块;本发明通过对每上升一层重物块能够发出功率的增加量进行计算,选出能够刚好满足负荷要求的最低层数,有效的减少因选取层数不当造成发电过多的情况,提高了矩阵式重力储能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32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08919.5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弱电网的构网型储能频率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如下:对系统电网侧、储能变流器中的变流器进行采样,得到变流器的输入输出信息;相邻的变流器基于一致性算法交换输出信息来调节储能变流器的输出功率;构建频率和功率级联的控制结构;将储能变流器的输出功率输入至频率和功率级联的控制结构中,输出控制信号优化下垂控制和加速有功快速追踪指令,进行频率调节与功率分配控制。本发明能加速功率追踪指令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新型电力系统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6813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882104.9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7 , G06Q10/04 , G06Q30/08 , G06Q30/0201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规划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双向收益的新型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设置方法、装置,包括:确定发电容量资源,利用市场出清模型对发电容量资源进行远期容量合约拍卖,其中利用市场出清模型以容量成本和能量成本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能量成本的报价根据发电容量资源类型由一部制能量价格或多部制能量价格组成;本发明的新型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包括远期容量拍卖和短期市场结算两部分,其中远期容量拍卖通过双向收益期权合同保障主体稳定的收益区间,短期结算对签订合同的发电主体根据估算收益与执行收益的情况进行双向/单向结算,有效平抑机组动用市场力行为,降低了发用电侧风险,还原价格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35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72618.5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电站有功及无功功率的分配方法、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储能电站的多目标功率分配模型,多目标功率分配模型中包括多个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根据当前储能电站的总功率需求命令以及各储能子系统的实时电荷状态,判断参与本次有功功率分配的储能子系统组;在储能子系统组内采用预设优化算法的混合算法对多目标功率分配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储能电站的有功功率分配;最后基于变流器功率约束以及有功功率分配,采用预设优化算法求解储能电站的无功功率分配。能够显著减小能耗损失成本、寿命损耗成本、储能荷电状态一致性指标以及小幅值功率指令下储能子系统的运行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284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60886.3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13 , G06F18/23 , G06F18/2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多源时空信息分层关联的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待预测区域的供电范围内的多源数据集合,得到电力元胞;将各个电力元胞输入多源时空信息分层关联模型,得到对应的固有属性和外部属性;输入电力元胞的固有属性和外部属性至负荷预测模型,得到各个电力元胞的负荷预测值。本发明基于多源时空信息分层关联模型分析多源数据的关联性,为负荷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提供坚实的大数据基础,通过聚类算法和稀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网络模型基于多源数据的关联性得到待预测区域的负荷时空分布预测结果,使得负荷时空分布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32645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530819.4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重力储能系统重物块自动吊装结构及配合方法,包括一个凸型结构重物块和一台自动吊具,通过重物块表面的一字槽进行配合锁定;自动吊具下落直至与重物块上表面接触,吊具底部的一字转销穿过重物块表面的一字槽。位于自动吊具底部的接近传感器发送接触信号,自动吊具中心处的电机旋转,带动吊具底部的四个一字转销旋转,完成吊具与重物块的配合和锁定;该结构利用装置间的机械配合和简易传感器技术,避免人工参与重物块的吊装,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