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故障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9246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174018.9

    申请日:2023-09-12

    IPC分类号: G01R35/04

    摘要: 一种电能表故障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电能表领域。包括电能表外壳、螺纹筒、外框、垫板、连接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电能表外壳设有上、下两部分,且其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外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位于两个电能表外壳之间,且垫板的内壁上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从一个电能表外壳上的螺纹筒插入,穿过控制装置后进入另一个电能表外壳上的螺纹筒内。不仅无需拆卸、安装螺栓,即可以打开或闭合电能表外壳,使操作更方便,节约时间提升培训效率,并且无需改造、破坏电能表外壳。

    一种低压电力线载波的电能表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0804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0999222.8

    申请日:2023-08-09

    IPC分类号: G01R35/04

    摘要: 一种低压电力线载波的电能表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电能表检测设备领域。包括外壳、传动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外壳的上端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下端设置有传动装置;外壳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控制装置。底板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Ⅰ的相对面底端;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传动块;其中一个侧板Ⅰ的两端设有豁口,每个豁口的底面上设有滑道,另一个侧板Ⅰ上设有观察窗,且在两个侧板Ⅰ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本发明不仅能通过密封外壳限制光线照射位置,使工作人员仅观察光线照射的位置,减小单次检查的面积,避免工作人员出现观察错位的情况,避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还能自动更换线路板。

    一种电能表故障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924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74018.9

    申请日:2023-09-12

    IPC分类号: G01R35/04

    摘要: 一种电能表故障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电能表领域。包括电能表外壳、螺纹筒、外框、垫板、连接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电能表外壳设有上、下两部分,且其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外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位于两个电能表外壳之间,且垫板的内壁上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从一个电能表外壳上的螺纹筒插入,穿过控制装置后进入另一个电能表外壳上的螺纹筒内。不仅无需拆卸、安装螺栓,即可以打开或闭合电能表外壳,使操作更方便,节约时间提升培训效率,并且无需改造、破坏电能表外壳。

    基于指定范围分析的智能电表故障诊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299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339614.8

    申请日:2023-10-16

    IPC分类号: G01R35/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表故障诊断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基于指定范围分析的智能电表故障诊断系统。其包括电表记录单元、指定范围单元、故障确定单元、故障类型保存单元以及故障类型发送单元;电表记录单元用于对智能电表的运行数据进行记录;指定范围单元用于根据电表记录单元记录的运行数据中提取电表的正常运行数据,根据正常运行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差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定基准范围;故障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电表记录单元记录的运行数据结合基准范围进行差值比较,根据比较数据确定电表的故障数据;通过指定范围单元和故障确定单元设定基准范围,并实时将运行数据和基准范围就差值比较,从而在出现故障时,及时发送故障信号,避免实时性差。

    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2236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87615.4

    申请日:2024-07-03

    摘要: 本发明属于碳计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方法、装置及系统。本发明通过当前碳排放分量确定发电厂输送至电网的单位电量产生的碳排放量,即发电节点的当前碳排放强度;当前碳排放分量包括发电厂购入电力的当前碳排放量,发电厂购入电力的当前碳排放量根据购入电量和当前平均碳排放因子确定;当前平均碳排放因子根据电力系统的历史碳排放量确定;根据发电节点的当前碳排放强度,相应得到电力系统的各节点的碳排放量;则每次计量时都能根据历史碳排放数据更新当前平均碳排放因子,使计算出的发电节点的当前碳排放强度更符合电网系统的实际工况,实时性和准确性都更好,相应的电力系统的各节点的碳排放量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也更好。